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康熙 鬥彩蓮池水禽紋茶吞(官窯)(《大清康熙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康熙 鬥彩蓮池水禽紋茶吞(官窯)(《大清康熙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康熙 鬥彩蓮池水禽紋茶吞(官窯)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大清康熙年制》款)


茶吞即茶杯,茶吞不帶蓋,亦不帶把手,握在手裡,更顯風雅,多用於高級茶類。
此件茶吞出自康熙官密,畫法清雋典雅,敷彩新嫩,繪製精細,層次分明,鮮麗清逸的藝術風貌,為康熙鬥彩器中的精品。


茶吞敞口,弧腹,臥足。外壁鬥彩繪蓮池水禽美景,漪波微漾,水草柔婉,荷葉或舒或卷,蓮花或靜靜盛開,或含苞待放,觀之如有清風拂過。蓮池中水禽數只,啼叫休憩,上方有彩蝶翩飛,生機勃勃。其青花線條勾勒準確,水禽描繪相栩如生,尤其荷花的描繪頗為精彩,礬紅一色深淺過度自然,點染亦恰到好處,讓人不由得感嘆官窯畫工師法之妙。底部施白釉,內以青花繪雙圈,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本品正如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有“鬥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鳥獸,均異彩發越,清茜可愛"的評價。

雍正 仿官釉橄欖瓶(官窯)(《大清雍正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雍正 仿官釉橄欖瓶(官窯)(《大清雍正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雍正 仿官釉橄欖瓶(官窯)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件橄欖瓶不多見,屬雍正官窯,同類作品罕見,鑑定結論可能存在爭議,如果您有自己相關看法與觀點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
橄欖式瓶始見於順治時期,至清雍正、乾隆最為常見。器形因撇口短頸,肩頸內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體似橄欖,故名。清代造型略變,頸部稍長,勻稱秀美。
此件撇口,頸細纖長,鼓腹束脛,圈足外撇,釉面瑩潤凝厚,淳和靜雅,開片疏朗有致,古雅雋美,色古而寶光內蘊。足內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工整端莊。
唐英於《陶成紀事碑》中記載,雍正帝將內府所藏宋官窯原器發至御窯廠進行仿製,故雍正仿官釉最為成功。雍正時期是清代制瓷的鼎盛時期,雍正十三年的八年中,景德鎮御窯僅仿古及新增的釉彩達五十七種之多,最為突出的是琺琅彩、粉彩、顏色釉及仿古瓷藝術成就最高。雍正時期瓷器素以精細典雅的藝術風格而著稱,顏色釉瓷的燒造品種繁多,製作精湛,仿燒宋代五大名密的色釉達到了“仿古暗合,與真無二”的程度, 《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評價有: “雍正時瓷質極佳,設色亦極精緻。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天青釉為主,釉在高溫燒製時,釉熔融向下垂流,器口沿處釉層變薄,隱露的胎骨呈紫黑色,故稱為“紫口”。以紫金土為胎,胎中氧化鐵含量高,圈足露胎處呈鐵黑色,故稱為“鐵足”。釉質肥潤,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同,燒造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形成的裂紋,紋片綴嶠淮,紋線變幻莫測,以自然天成的開片釉裝飾瓷器有古樸凝重的美感。清代雍正時仿燒宋代官窯,清人唐英《陶成記事碑》稱為“仿鐵骨大觀釉” 。

乾隆 窯變釉雙耳蓋碗尊(官窯)(《大清乾隆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乾隆 窯變釉雙耳蓋碗尊(官窯)(《大清乾隆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乾隆 窯變釉雙耳蓋碗尊(官窯)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為蓋碗尊,是清代官窯的典型器。因其從腹部分開,上下扣合而成一體,形似蓋碗而得名。
尊唇口,長頸,頸飾雙耳,折肩收腹、圈足外撒。全器通體施紅、藍、白相間的窯變釉,紅紫交融於身,器身多處因釉汁流淌而呈現特有的月白色與藍色,斑斕無比,縱橫變化,頗有意蘊。足底為醬黃色釉,落《大清乾隆年制》篆書刻款。
據《清文件》記載,清雍正六年(1728年)皇室派駐景德鎮御窯廠的內府員外郎、陶務佐理唐英協理景德鎮御窯廠窯務,七年(1729年)會同幕友吳堯圍“杜門,謝交遊,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食息",終於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 ,經反覆實驗,雍正十三年(1735年) “新得窯變” 。由此,仿古的銅紅窯變釉,從造型、裝飾到釉色各方面獲得可控的突破,制器燒密漸趨完美。清雍正、乾隆時期,窯變被視為一種祥瑞的象徵。

嘉慶 粉彩花卉紋撇口瓶(官窯)(《大清嘉慶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嘉慶 粉彩花卉紋撇口瓶(官窯)(《大清嘉慶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嘉慶 粉彩花卉紋撇口瓶(官窯)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大清嘉慶年制》款)

瓶撇口,長頸,溜肩,扁圓腹,圈足。口沿描金,瓶內及底足施松石綠釉,足底以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外壁以白釉作地,口沿下方環飾如意雲頭一週,近足處繪變體蓮花瓣紋,足牆以紅彩裝飾一週回紋。主題紋飾為粉彩花卉紋,畫面勾畫細膩,著色深淺有致。可見瓶頸至瓶腹滿飾桂花、牡丹、雞冠花等,鮮花競相盛放,鮮豔奪目。整器胎體堅緻瑩白,釉光滋潤厚腴,畫面美好,盡顯雍容華美。嘉慶時期瓷器承襲乾隆的藝術風格,其造型創新式樣少,紋飾也多采用傳統寓意吉慶的圖案,繪製技法工筆多於寫意。但也有不少延續乾隆風格技術的經典之作。乾隆皇帝雖已遜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懾朝政,因而嘉慶初年御窯廠的燒製仍為乾隆御窯的延續,其造型式樣、圖案等,均因襲前朝舊制,不敢僭越,因而有“幹、嘉窯”之說。

道光 粉彩麗景雁來紅蓋罐(官窯)(《大清道光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道光 粉彩麗景雁來紅蓋罐(官窯)(《大清道光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道光 粉彩麗景雁來紅蓋罐(官窯)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大清道光年制》款)


此件蓋罐造型規整穩重,紋飾繪製精美,為道光時期之佳作。粉彩為道光瓷器的主流,裝飾以繪畫為主。此件蓋罐的粉彩色澤淡雅柔和、清逸豔麗,紋飾寓意吉祥,具有乾隆朝遺風。


罐唇口,短頸,圓腹,圈足。蓋隆起,寶珠鈕,疊插式。蓋裡、罐內及底滿施松綠釉。蓋面、頸、肩及近足處松石綠地上飾粉彩紋飾,蓋面、肩繪朵蓮間蝙蝠和桃實;頸、足牆繪纏枝花卉。器腹通景白地上繪牡丹、桃樹及雁來紅,一雙蝙蝠飛舞於花叢間。底紅彩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吉祥紋樣是陶瓷裝飾的主要內容,清代瓷繪更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拍品所繪桃子、牡丹、紅蝠,桃子寓有“長壽”之意,牡丹寓意“花開富貴” ,蝠諧音"福”紅蝠寓意“洪福齊天” ,皆有吉祥寓意。值得一提的是拍品腹部紋飾繪製極為精細,下筆細緻,其上葉脈、樹瘦、枝極清晰可見,髮色細膩,由淺及深,過渡自然,濃淡得宜。雁來紅顏色鮮明,對比強烈,令畫面更生動逼真。紋飾祥瑞,繪製精細,設色鮮豔,畫面清晰明快,鮮花綻放,枝繁葉茂,奼紫嫣紅,令人賞心悅目,為道光官密之精品。

咸豐 青花八卦雲鶴紋碗(官窯)(《大清咸豐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咸豐 青花八卦雲鶴紋碗(官窯)(《大清咸豐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咸豐 青花八卦雲鶴紋碗(官窯)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大清咸豐年制》款)


青花八卦雲鶴紋碗為清代官窯的傳統品種,碗心紋飾有海水、龍紋兩種。咸豐帝即位後為厲行節約,削減官窯瓷器生產數量和品種。據《內務府檔案》記載,咸豐元年時欽命九江關兼管窯務,傳旨燒製過一些圓琢器,咸豐二年又補燒些,咸豐五年以後御窯廠基本毀於戰亂,因而咸豐官窯瓷器傳世者極為少見。
本品出自咸豐官窯,敞口,弧壁,圈足。內口沿飾一週錦紋,碗心為輪花海水紋,構圖新穎別緻。外壁八圓形開光內繪“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符號團紋,卦間夾繪雙鶴攏祥雲紋,下為海水江崖紋。圈足內書《大清咸豐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整器青花髮色濃郁明快,細勾填塗,用工窮侈。
《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每卦又象徵多種事物。承繼清世祖之法,光緒仍設道教管理機構,授真人大夫掌管。此道教器物救作規整精細,隱含多少宮中帝王信奉道教的史實故事,追源索古是玄教光興之器。

同治 粉彩八寶花卉紋盤(官窯)(《大清同治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同治 粉彩八寶花卉紋盤(官窯)(《大清同治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同治 粉彩八寶花卉紋盤(官窯)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大清同治年制》款)


盤敞口,弧壁,下承圈足。內心開光繪纏枝花卉紋,盤內邊飾繪粉彩佛八寶紋,依次排開。佛八寶,又稱八吉祥,包括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各個寶物有不同的象徵,由八種識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顯現。


盤外壁繪三處纏枝花卉紋,底落青花《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款識工整。繪工精緻,色彩鮮麗,一絲不苟。同治(1862-1874)朝時間較短,雖然中國的制瓷業有了短暫的好轉,但是清王朝制瓷業的黃金時代是一去不返了。瓷器製作基本沿襲前朝,製作量和傳世量較少。粉彩是同冶時期彩瓷中最常見的瓷器品種。官窯器中出現了用料彩堆繪的品種。民窯瓷中多見一種厚重的粉彩繪圖紋,古玩行裡稱之為“同治彩” ,釉色濃重,獨具特色。常見日用瓷和陳設瓷,官窯多為傳統器型,規整有餘,靈巧不足。

光緒 黃釉豆一對(官窯)(《大清光緒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光緒 黃釉豆一對(官窯)(《大清光緒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光緒 黃釉豆一對(官窯)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大清光緒年制》款)


黃釉器為明清官窯之高貴品種,或為日用器,惟帝后及皇太后可享用;或為祭祀器,等級高。此品出自光緒官窯,形制規整,做工精細,典雅端莊,成對保存,更為難得。
豆原為上古食器,用以承放肉食,後用於祭祀禮儀,其使用數量按使用者品級決定。
明清時期規定,瓷豆等祭祀器皿一般由禮部、工部自行設計燒造。清代更是嚴格規定天、地等壇分別使用不同顏色祭器,黃色為祭祀社稷時專用。
豆的造型為覆盆形蓋,寶珠鈕,豆腹比較深,喇叭形高足。
豆通體施黃釉,顏色亮麗。外壁淺浮雕紋樣,蓋面為菊瓣紋,鼓釘紋及如意雲頭紋,蓋沿飾回紋一週,外壁及底足為雲雷紋、水波紋等仿青銅器紋樣。足內刻寫“大清光緒年制"六字一行楷書款。
景德鎮御窯廠自明代始為皇家燒造太廟及祭壇所需各式瓷禮器, 《大明會典》記載,青、黃、赤、白四色器,分別用於圓丘、方丘、日壇和月壇祭祀。清朝沿襲明制, “廟壇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

宣統 外粉彩內礬紅描金雙龍紋盤(官窯)(《大清宣統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宣統 外粉彩內礬紅描金雙龍紋盤(官窯)(《大清宣統年制》款)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宣統 外粉彩內礬紅描金雙龍紋盤(官窯)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經典官窯瓷器

(《大清宣統年制》款)


宣統在位僅三年(1909-1912年) ,官窯瓷器數量稀少,加之晚清動盪多變,大量官窯散失,宣統官窯就顯得彌足珍貴。
此盤為官窯典型器, “雙龍戲珠”圖案是明清官窯經典式樣,清代晚期受到皇帝與皇太后的喜愛,廣為使用。


盤敞口,弧腹,圈足。盤內壁以礬紅繪二龍戲珠紋,游龍造型生動,龍目凸瞪,張牙舞爪,姿態矯健飄逸。兩條龍上下呼應,表現為“喜相逢”團花狀的構圖,這種形制在傳統工藝品中經常被採用。隙地滿飾靈芝雲紋、火焰紋,佈局嚴謹,繪製精細,極富藝術感染力。外壁以粉彩描繪三處纏枝花卉紋。底有礬紅彩書《大清宣統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