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一個鞦韆的故事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致良知四合院:一個鞦韆的故事


有個孩子,想要個鞦韆。


孩子和客戶一樣,說不清自己的需求。


拿到這個孩子的“訂單”,產品設計人員很快就做出了第一個方案。如圖1,這是一個很結實的結構,採用不鏽鋼材質,將鞦韆牢牢地掛在樹上。


致良知四合院:一個鞦韆的故事


隨後,企業領導、供應商、經銷商等等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創意。於是,很多新功能增加了進來。如圖2,鞦韆上原先的一塊坐板,變成了三塊兒,用材多了,價格自然也能高一些。

致良知四合院:一個鞦韆的故事


再接下來,他們考慮得越來越周全,最後呈現出來的產品,如圖3。鞦韆的坐板儼然成了舒服的嬰兒座椅,上面有遮陽棚,旁邊還裝了一個小鈴鐺……


致良知四合院:一個鞦韆的故事


然而,這個如此“豪華”的鞦韆,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客戶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事實上,一個孩子,只需要一個從樹上吊下來的圈圈,足矣。


致良知四合院:一個鞦韆的故事


孩子只需要這樣的一個鞦韆。


它能讓孩子生起無限的想象力。


孩子可以坐在上面,也可以騎在上面,可以在樹上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


很多人,看到第二、第三張圖,都會哈哈大笑,看到第四張圖,心頭一震,瞬間沉默了。正所謂,大道至簡。


我們美其名曰為孩子考慮,設計了小椅子、遮陽棚、鈴鐺等等,卻不知這些“花拳繡腿”早已偏離了本質,不會給客戶帶來實質性的價值。


甚至,這樣“豪華”的鞦韆,消滅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斷送了孩子們的想象力。


致良知四合院:一個鞦韆的故事


正如美業的一位董事長,明白了商業的本質和產品的本質之後,他如夢初醒地說:“之前,一直在表演,在唱戲,像一個自娛自樂的小丑。希望和客戶有更多合作,然而客戶根本不理睬……”


大道至簡。與其背道而馳的,是怎樣的一顆心呢?


一個複雜產品的背後,是一顆迷失的心。因為讀不懂客戶的需求,看不清問題本質,只能把產品搞得越來越複雜。


其結果就是,疲於奔命,卻得不到客戶信任,只能自娛自樂、自說自話。


好產品,迴歸本質


好產品,一定是迴歸本質,大巧若拙,大道至簡。


很多所謂的創新,真正為客戶創造的價值非常有限。


因此,有一句話是這樣的說的:寧要“6×10的剋制”,不要“10×6的平庸”


“6×10”是一種“剋制”——迴歸本質,只提供用戶最需要的6個功能,但每項功能都可以讓用戶收穫10分的極佳體驗。用戶感受到的是,“剋制”所創造的驚豔。


“10×6”是一種“平庸”——產品設計者迷失在“花拳繡腿”中,提出10個功能,每個功能只能達到6分。結果,用戶只能感受到繁複所帶來的平庸。


如何才能看清本質,真正讀懂客戶需求呢?


一位著名企業家講過這樣一段話:“一顆純粹的心靈能夠敏銳感知身邊的變化,而一顆迷失的心靈則會錯失近在眼前的機會。事業的起伏跌宕,完全是自己心靈品質高低的折射!


明心淨心,心明眼亮,大道至簡,可學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