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沒事經常借錢是好事,細細揣摩之後,才發現其中有大智慧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受到後人很高的的評價。他的仕途頗為傳奇,起初七次科舉不中,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

曾國藩的一生勤儉廉勞,不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為官,在官場獲得了巨大成功,官運一直很旺。常言道,官場如戰場,旦夕禍福。

曾國藩:沒事經常借錢是好事,細細揣摩之後,才發現其中有大智慧

就是這樣的曾國藩,他也有奇葩的時候,曾國藩會經常借錢,並且不向京城“放貸人”那裡借錢,大多是借老鄉的、同僚的。

後世曾把曾國藩的家屬整理成冊,裡面提及關於曾國藩借錢以及在京生活的窘迫的地方就有用11處之多。

比如:

孫等在京別無生計,大約冬初即須借帳,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摘自《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與祖父書》

故遂遷移繩匠衚衕,房租每月大錢十千,收拾又須十餘千······渠言尚須借銀出京,不知信否?摘自《曾國藩家書·理財篇·稟父母·籌劃歸還借款》

男今年過年,除用去會館房租六十千外,又借銀五十兩。摘自《曾國藩家書·理財篇·稟父母·在外借債過年》

孫在京已借銀二百兩,此地通挪甚易,故不甚窘迫,恐不能顧家耳。摘自《曾國藩家書·理財篇·稟祖父母·要叔父教訓諸弟以管家事》

曾國藩:沒事經常借錢是好事,細細揣摩之後,才發現其中有大智慧

可見曾國藩身為“北漂”一族,日子也不是很好過啊!就是這樣借錢,反而成為了一種習慣,家裡沒啥大事的時候,曾國藩也喜歡借錢,因為他在借錢中,發現了樂趣所在。

借錢這個事情是最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和自己人際交往關係的。無論平時多麼要好,借錢時是人是鬼一看便知。

曾國藩:沒事經常借錢是好事,細細揣摩之後,才發現其中有大智慧

曾國藩還從借錢中總結出經驗:

第一,借錢熄人慾

曾國藩讓自己的弟弟沒事向別人藉藉錢有幾個好處,曾國藩講第一個好處就是我向別人借錢,那就是告訴周圍的鄰居鄉里們,我們曾家雖然是個大戶人家,但是我們弱,省得周圍的人仇富。

你什麼弱點都沒有,那怎麼可以呢?同時也能告訴親戚朋友,我們也困難,你們能不能幫幫忙呢?滿足別人的虛榮心,曾國藩對人性的把握是多麼的準確!

第二,借錢試人情

平時的酒肉朋友不少,到了事情上他們腳底抹油,跑的比誰都快。但是願意借錢給你的人,這種人是有困難可以拉你一把的,你說這種朋友是不是更應當交。

第三,借錢鑄信用

雖然我不缺錢,但是我借你的錢,我也按時還。你借錢給我,我自然不會虧待你,順便送點禮,這樣兩個人的關係就能鐵了,還能落得個守信用的好名聲。

第四,借錢探家底

他借給你多少,你心中有數,跟平時的收入一對,那肯定就能把這個人什麼家底摸清楚,出了什麼事情也好準確的找到那個人!

第五,借錢編關係

借了錢就欠人情,人情往來,人與人、家與家之間的關係就會越來越緊密。人情欠的多了,不知不覺就會形成一張大網,把你們捆在一起,未來就更容易形成一個共生共榮的利益集團

曾國藩:沒事經常借錢是好事,細細揣摩之後,才發現其中有大智慧

曾國藩從一個“愚人”做到“半個聖人”,說明他這個人的思想是有大智慧的,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餘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

每天讀一點曾國藩全書,汲取他做人、為官、處世、識人、治軍等方面的智慧,能為我們的人生和事業提供可資借鑑的寶貴經驗。

宋朝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曾國藩的半部家書,也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戰場打出來的悍將,官場煉出來的能臣。自古以來真正做到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只有他與王守仁。

曾國藩:沒事經常借錢是好事,細細揣摩之後,才發現其中有大智慧

梁啟超在成家時讀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

毛、蔣均在青年時讀曾氏日記、奏摺,參悟到受用一生的政治智慧和軍事謀略;

任正非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

曾國藩:沒事經常借錢是好事,細細揣摩之後,才發現其中有大智慧

這些牛人都是幸運的,在他們人生最好的年紀,及時讀到了曾國藩。所以有人說曾國藩文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

俗話說,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