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你羡慕的高效牛人,方法都掌握了,怎么行动看你的了!


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

似乎他们玩儿的不比你少,学的也不比你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比你走的远。

这篇文章我们就聊聊为什么这些大牛可以飞速成长。

如何成为你羡慕的高效牛人,方法都掌握了,怎么行动看你的了!

01:了解暗时间,延长你的生命

人的生命就像一个个沙漏,里面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不同的是,有些人的沙漏颈部很细,而有些人的颈部比较粗。

那些颈部很细的沙漏就可以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充分利用。

虽然沙子总量一样,但相对而言,他们就拥有了更长的生命。

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天24小时,别人哪儿来的时间学的更多,走的更远?

答案就是:暗时间

所谓暗时间,就是指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碎片化时间。穿插在每天的生活中,例如走路、吃饭、洗澡、买菜、通勤、甚至睡觉等等。

之所以叫“暗时间”,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大段的时间才能用来工作、学习、思考。

而这些碎片化时间往往较短,也容易受到打扰,并不利于我们集中精力,进行沉浸式阅读或者工作。

这个时候,无论阅读还是工作,效率都很低。

举个例子:

就拿看书来说,你在地铁上和书桌前,花同样的时间,吸收效率可谓是天差地别。

地铁上你不仅要分出一部分精力留意站点,避免坐过站;而且还要忍受各种噪音;另外又得储备体力下车的时候挤出门……

这种情况下,还剩多少注意力能真正分给手中的那本书呢?

即使匆匆看过了内容,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层,给自己一种“知道”的满足感,实则并未真正掌握它。

结果就是:

书上的每一个字你都认识,但连起来的意思却不知道,更不要提留下什么印象和思考了。

如今这些碎片时间主要被微信、微博、抖音等APP牢牢掌控。

即使有幸跳出的人,在碎片时间利用方面,也总是陷入一个误区:

人们普遍认为,只要见缝插针的将每一段时间都填充起来就达到了利用效果。

因此,人们用看书、读文章、听音频等各种方式来塞满每一段空闲时间。

总之,要让自己觉得这段时间没有被浪费。

02:高效利用暗时间,助你飞速成长

既然是误区,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暗时间呢?

可以试试下面这几个方法:

1、深度思考,内化吸收

大脑总喜欢用“知道”的幻觉来欺骗我们,以缓解信息焦虑带来的不适,给自己营造一个我在学习的假象。

那么如何真正吸收内化呢?

答案也很简单:加工

所谓加工,简单来说,就是对所读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阅读和加工分离:

大段的时间用来阅读,碎片时间用来加工。

举个例子。

当你读到一个关于拖延症的知识点,就可以问自己:

我身上有这些问题吗?

为什么会造成拖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给出的方法哪个比较适合我?

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

诸如此类。

把思考的结果记在便签上,之后汇总整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把知识点应用起来,指导你的行为。

2、发散思维,形成联结

知识刚进入大脑,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点,随意漂浮在脑海里。

这时候为了防止丢失,就需要和其他知识点进行联结。

比如新学到了“前额叶”这个知识点,了解到它具有分析、判断、思考、指导行动等功能。

我们就可以和“语言控制”这个模块进行串联。

应用到生活中你会发现,所谓的酒后吐真言,就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前额叶,导致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系统,才会造成管不住自己的嘴,口不择言。

如此串联下去,慢慢的,这些孤立的知识点就会形成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成为你最重要的一笔财富。

3、制定计划,少走冤枉路

我们写一篇文章,一般会先列出提纲,将文章划分为几个模块,接下来再通过查找案例、故事、知识点、配图等相关内容逐渐填充。

写一篇文章可能需要好久,这个过程很难一次完成。

碎片时间正好可以用来思考其中的一个模块要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来表述?哪个案例更贴合……

以及最重要的问题:

你的内容是否可以给读者带来价值?能对得起他们阅读所花费的时间吗?

L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

永远记住,读者的时间比你的更重要,一旦他对你投入了时间和注意力,就必须要让他能获得超额的回报!

想明白上述问题之后,等你正式去写的时候就可以全情投入,因为在你的脑海里每一个板块要填充什么内容已经清晰明了,可以极大的提升效率和质量。

那些大段的“明时间”,你努力了,别人也没有荒废。

正是这些被忽略的暗时间,才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我们只有在思维上走的越远,在生活中才能走的越稳。

如何成为你羡慕的高效牛人,方法都掌握了,怎么行动看你的了!

03:现在最稀缺的能力:专注

如果你不觉得,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

现在还有能力花完整的一个小时来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吗?

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工作,总之是一件需要调动你全部注意力的事情,还没有那么多的即时反馈。(游戏除外)

在此期间,你不能去想着查看微信消息,也不能让大脑天马行空,必须全情投入到当前的事情上。

想想自己能做到吗?相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难。

处于信息时代,人们已经逐渐丧失了长时间专注的能力。习惯于在各种APP之间跳进跳出。

微信切换到微博,又切到知乎,一会儿又被抖音俘获。

甚至看一部电影都要被打断几次。

注意力先分割成小块,最后变成了碎屑。

社会热点一个没落下,不管是明星出轨,还是神仙打架,我们看的津津有味,点赞转发。

看似知道了许多新东西,但是关掉手机之后却又莫名的空虚,甚至还会觉得疲惫。

明明什么都没做,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的认知资源消耗殆尽。

人的大脑重量只占人体体重的2%,却消耗着20%的能量,是人体消耗能量最大的器官。

而它运行起来就像一个程序,不仅切换任务时需要耗费许多额外的花销,而且在开始一个新的任务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热身”。

你看了一会儿书,忽然来一条微信,询问项目进展。

10分钟之后,你回来继续看书,但想恢复到刚才的理想状态,又需要一段时间去激活相关知识和记忆,才能再次进入状态。

如果这个过程需要20分钟,那么表面上看起来10分钟的聊天,其实花费了30分钟。

相比之下,专注于一件事,就不会有这个额外的损失。

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在同样时间内效率更高的原因。

如何成为你羡慕的高效牛人,方法都掌握了,怎么行动看你的了!

04:锻炼专注力,夺回时间的掌控权


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你培养专注力:

1、合理安排时间,屏蔽干扰源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屏幕,但是反观那些富人却选择远离。

他们让自己的孩子去玩儿积木,而不是对着屏幕玩儿游戏。

在硅谷,最受欢迎的小学不是采用各种高科技武装,反而是一所承诺提供一种传统的,几乎不使用屏幕的教育方式的学校。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支持了一项大脑发育研究,研究对象超过1.1万名儿童,初步结果显示,每天看屏幕超过两小时的儿童在思维语言测试中得分较低。

我们之所以离不开屏幕,那是因为你对抗的是一个几乎无法战胜的对手。

大型科技公司拥有大量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组成的团队。

他们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让用户的眼睛和大脑尽快的被屏幕吸引,并停留更久。

面对种种让你分心的事物,如何才能保持专注,夺回属于自己的注意力呢?

答案很简单:

关掉网络,把手机放在一个你伸手够不着的地方。

开始一件需要长时间专注的工作之前,将手机、电脑等设备的通知全部关掉。

提前告知有可能联系你的人,如果有急事打电话。

那为什么还要把手机放在一个伸手够不到的地方呢?

我们的意志力往往很薄弱,禁不起诱惑,不要去考验它。

可以利用外力提高你做这件事的成本,增加阻力。这样的效果远远好于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抵抗。

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接到最多的电话不是老板和同事的,而是快递小哥和外卖员的。

自己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2、摸清自己的生物钟

我们现在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效率最高的时段,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可能是清晨,也可能是深夜。

无需刻意追求什么早睡早起,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本就不同。

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

1)晨型人:倾向于早睡早起

2)夜型人:倾向于晚睡晚起

3)正常人:没有特殊倾向,早晚皆可。

这三类人精力峰值出现时间有极大的差异。

晨型人最活跃的时间是上午,午后开始一路走低;

而夜型人正好相反,上午状态很差,从中午开始才渐入佳境,到晚上反而精力旺盛,也是创造力最强的时候。

找到你状态最好的时间,将费精力的事情放在这个阶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环境暗示,为自己设置开关

对于职场人来说,24小时在线已经成为常态。

做不到第一点也可以理解,如果是在无法减少任务切换,也不能屏蔽干扰,那就锻炼自己迅速进入专注状态的能力。

固定一个工作场景,或者设置一个开关。

例如,每当坐到书桌前,就必须开始工作或者学习。在不工作的时候就远离那个地方。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书桌意味着工作

这样你只要一坐到书桌前,就会下意识的进入工作状态。

这个开关可以根据你个人情况来设置,一杯咖啡或者一首音乐都可以作为这个反射孤的开关。

另外,环境对一个的心里暗示也很重要:

卧室给你的心里暗示就是休息的地方,图书馆就是学习的地方。

因此,学习工作的环境也极其重要,如果没有书房,可以选择去咖啡厅等地方,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4、提高抗干扰能力

无论是在公司、大街上、地铁里,亦或是家中,外界的噪音总是免不了的。

如果你无法自动屏蔽这些噪音,可以用降噪耳机等设备来辅助,给你一个较为安静的体验,可以有效进入专注状态。

然而最难隔绝的是内心的噪音。

想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想要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大脑就像手机后台,时不时给你发个弹窗消息,提醒你还有哪些事没处理。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压制这些想法,而是找一张纸或者代办清单,将他们记录下来,并将这些事情安排在相应的时间去处理。

这样大脑就会清空后台,将这些事情占用的认知关闭。

它认为这些事情已经安排妥当,没有必要再担心了,才能将注意力资源全部分配给当前的事情。

如何成为你羡慕的高效牛人,方法都掌握了,怎么行动看你的了!

05:结语

人们常说,道理我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不是这些道理有问题,而是因为你没有去实践任何一个。

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改变人的思想,进而指导人的行为,那知识就失去了意义。

回顾一下,想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也能像那些大牛一样飞速成长,关键在于两个点:

一、充分利用好暗时间

二、夺回自己的专注力

方法都掌握了,怎么行动,看你的了!

如何成为你羡慕的高效牛人,方法都掌握了,怎么行动看你的了!

这次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还在为记忆力差而担忧,还在为记忆知识太慢而烦恼,我很乐意帮助你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记忆力,老师会送你一套我录制的记忆法精品课程和训练软件,私信我回复:学习资料,即可领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