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前兩天跟大家分享了“飢餓陷阱”和“健康陷阱”,窮人還會掉進哪些陷阱?對比自己的行為模式,這些坑我們是否也曾掉進去?今天繼續來看看【三味新知】欄目是如何解讀《貧窮的本質》的。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01 你我皆窮人 思維都一樣


今天繼續來講書——《貧窮的本質》。這本書其實我們可以從更積極的意義上來理解它,就是怎麼儘可能去規避那些貧窮人群經常在行為模式和思想方式上會掉的坑。避開這些坑是為了讓我們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安全、更踏實,也更富足。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上期總結了兩種窮人經常會掉進去的坑:

一、“飢餓陷阱”,就是哪怕沒有解決溫飽,我寧可去追求一些口味更好的食物,或者是把錢花在生活當中那些溫飽之外的不必要支出上;

二、“健康陷阱”,就是寧可把錢花在相對昂貴的治療上,而不去做更便宜的預防。


上期內容聽完,尤其是通過我們一系列的對比之後,有些朋友跟我們互動了,說真是發現貧窮思維不僅是窮人的專屬,我們身上也經常會有這種貧窮思維。


的確是這樣的,作者在書裡頭就寫了:

在慾望和人性的弱點上,我們和窮人是完全一樣的。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好,我們今天繼續來講窮人在生活裡頭經常會面對的一些陷阱,我們也對比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模式來看,看看哪些坑我們也可能掉進去。
02 讀書當賭博——教育陷阱


窮人經常會遇到的第三個陷阱叫“教育陷阱”。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們生活的環境當中不用再講了,我們都有共識。目前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基礎教育尤其是上到小學都是免費的。但是全球的調查同時又發現在很多的貧窮地區,孩子的輟學率仍然在14%到50%之間波動。為什麼會出現那麼高的輟學率?為什麼這些貧窮的人群對於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一代接受教育的好處仍然有疑問呢?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根據統計數據表明,你多上一年學,在未來的收入就平均能夠高8%,這是一個平均值。所以對於那些擁有多個孩子相對貧困家庭來說,與其傾囊相出,在一個孩子身上押上所有的賭注,不如把教育投資平均分配到每個孩子身上,讓他們接受更多的基礎教育,對於整個家庭來說是一種分散風險的方式。
好,說到這馬上對比自己,我們來想自己有沒有這樣的一種貧窮思維。作者雖然在這說的是教育的事兒,但如果咱們把這個思路稍微打開一點,你會發現這樣的賭博思維在我們生活裡邊是不是挺常見的?


尤其是在投資上,我們經常說投資的時候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頭,不能賭博式的選擇一種投資方式,但是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所以從這一段咱們引申到自己身上,馬上想一想,投資當中一定要恪守的一個原則,就是風險分散


好,回到教育上,對於貧窮人群來說,除了教育上賭博式的投入之外,還有一種經常面臨的問題叫做教師的

“精英偏見”。也就是說教師更偏好那些精英家庭或者精英階層來的孩子,給他們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從而讓那些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感受到了冷落,這影響了他們公平受教育的機會。這個現象其實還挺普遍存在的,在我們身邊也應該或多或少的都聽說過。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而更有意思的是,作者發現來自底層的教師實際上更可能給予底層學生更低的分數,也就是說這樣的“精英偏見”,其實更多的出現在這些出身“草根”的教師的身上。

這樣的一種“精英偏見”,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信心的缺失。因為作者發現:只要階層不被凸顯出來,低階層的孩子和高階層孩子可以做的一樣的好。但是一旦低階層的孩子得到提醒,意識到他們正在與高階層的孩子競爭,他們的表現就會差一些。


這樣的“精英偏見”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造成的問題是人才的巨大浪費,對於孩子來講,就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因為很多來自底層的有著比較好天賦的孩子,其實他們未來的發展機會和可能的職業崗位被那些天資平庸的孩子所佔據,就因為那些孩子的父母,有能力用錢為他們賺取每一個成功的機會。所以要解決教育陷阱,首先最核心的問題是要儘可能摒棄這樣的“精英偏見”。
當然作者也提到了一些在實際操作層面的一些方式,比如說給孩子獎勵,在任何階段都是有效果的。當然獎勵的方式不是千篇一律,比如說對於來自貧窮地區的孩子,可能現金的一點點獎勵,對於他們來說更有刺激。而對於那些家庭條件本身不錯的孩子來講,現金獎勵或許不是最好的方式,我們就可以給他們設置一些目標,而且可以把這樣宏大的目標給它拆成一個又一個分散的小目標,階段性的去攻克它。當每個階段完成了一個小目標之後,你不妨給予他們一些享受上的獎勵,比如說讓他們玩一會遊戲,比如說讓他們下樓參與會兒體育運動,這都是可能的方式。


讀完這一章,我覺得教育陷阱總體來說對於中國社會的影響和衝擊要小一點,因為中國社會對於教育的重要性是有共識的,應該說整個東亞都是非常崇文重教的,這是漢文化的傳統。那句話叫:“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所以作者提到教育陷阱對於中國社會來說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


03 養兒防老——生育陷阱


好,下一個陷阱對於中國社會來說,可能就更不是挑戰了,它叫做“生育陷阱”,也就是說越窮的家庭它往往傾向於生越多的孩子。對於很多貧窮家庭來說,這些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經濟未來,這是一種保障政策,一種儲蓄產品,他們是廉價的生產力和勞動力,這樣的思想其實說白了就是四個字叫“養兒防老”。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說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來一個挺好的例子,我之前看了一部電影,去年上映的叫《何以為家》,這部電影非常好看,來自黎巴嫩。我簡單的稍微講一點,涉及劇透。這個男主人公是一個12歲的小男孩,整個電影的戲劇衝突就是他上法庭去狀告自己的父母,起訴父母的罪名是:“你們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這個電影非常好看,除了很強烈的戲劇衝突之外,有很現實的這種社會思考的意義,強烈推薦,因為正好說到了“生育陷阱”。


當然這個情況對於中國來說是不太一樣的,我們曾經有過計劃生育的政策,但是現在已經全面放開了二胎。而且未來因為中國人口紅利正在逐漸的消失,勞動力的價值變得越來越重要,其實很多專家也正在呼籲,我們要鼓勵中國年輕一代生更多的孩子。


現在中國據統計,生育率大概只有1.5~1.6,這在全球來看都是屬於比較低的一個水平,尤其是一些一線城市或者準一線城市,已經進入一個老齡化社會,這對未來是有挑戰的。所以中國現在這個情況單獨說,我們現在面對的不是“生育陷阱”,其實要鼓勵更多的人口來出生。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04 階層滑落罪魁——風險陷阱


那說完了“教育陷阱”和“生育陷阱”之後,我給它總結的第五個陷阱叫“風險陷阱”。風險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當中都必須要面對,但是對於貧窮人口來說,他們風險抵禦的能力又明顯的更低,同樣的一場災難就有可能造成對他們更大的傷害。也正是因此,貧窮人口經常處在這樣的面對風險的巨大焦慮當中,作者發現在窮人當中這種抑鬱的症狀更加普遍。


當然放在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和時代來講,每個人都會講,一場意外、一場大病都有可能讓普通家庭出現階層滑落,所以風險防範是每個家庭都要做的事情。那哪些工具可以用於我們的風險防範?哪些意識、哪些錯誤的思維又可能讓我們更深的陷入到風險陷阱當中呢?我們下期接著說。



想變有錢卻總踩坑,原來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貧窮的本質》

阿比吉特·班納吉 埃斯特·迪弗洛 著

>重新理解貧窮,探究窮人之所以貧窮的根源

>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以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的根源。


▲本文內容來自【三味新知】欄目


主講人邵聖懿,資深媒體人、評論員。以視頻、圖文、音頻多種形式有趣有料,幫你高效獲取高質量的知識類內容,讓你的每個10分鐘從此變得更有意義。

內容涉及歷史、文化、軍事、經濟、影視、科學、生活、職場、人物故事,書籍等10餘種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