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職場還適用嗎?


做為一個HR,小編我要思考很多的問題,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問題,只要是跟人相關的都要思考。而作為一個有深度的HR,有爭論的話題,才是我們可以深度思考的內容,比如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曾經聽過一場關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辯論,當時的辯論很精彩,其中正方用人才的比喻來闡明“酒香不怕巷子深”,最後誰輸誰贏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這場辯論中獲得的個人感受。

聽完演講後,當時我就想“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當代的職場是不是還能適用?,時至今日,有閒暇時間,就寫了這篇文章,我發表的是個人看法,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的,歡迎討論。

老生常談:“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職場還適用嗎?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文章正式開始了!

—職場存在兩種不同類型的員工

為了表明我的觀點,先分析一下職場上兩種不同類型的員工:

  • 默默工作的“耕牛哥”

“耕牛哥”絕對是一個有能力的員工,是上級的好幫手,只要是領導交代的任務,他都能很好地完成,但平時很少看到他與部門的其他員工有深度的溝通,沒事也不會在領導面前晃。

  • 大膽表現的“鼓上猴”

不靠否認,“鼓上猴”同樣是一位有能力的員工,也同樣是上級的好幫手,但是在有些工作內容上,他會主動跟領導提出不同的想法,有工作上的碰撞,平時也夠活躍,有什麼事情會主動去做。

同樣都是好幫手,如果你是上級,你的選擇會是哪一個呢?

針對選“耕牛哥”還是“鼓上猴”,我做過一個調查企業家人才選拔的調查,在調查的200多個數據中,其中選“耕牛哥”的佔30%,選擇“鼓上猴”的佔65%,剩下的是覺得兩者都可以。

選“鼓上猴”的企業家給出的理由佔比最大的是“既然都差不多,那我要一個更主動一點的”。

其實對於老闆而言,不管是哪種員工,只要能創造價值的,都是好員工,至於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說句大實話,只要你能幫老闆賺大錢,不是什麼作奸犯科的,不管是人是鬼,他都會要。

但是對於員工自己,我站在員工的立場上,或者說以一個職業導師的身份,建議職場新人應該多向“鼓上猴”靠攏。不是說“耕牛哥”不好,只是說“鼓上猴”更能立足於社會。

老生常談:“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職場還適用嗎?

所以本篇文章的觀點,相信大家應該明白了,個人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其實並不適合於現在的職場,至少不適合職場新人。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不適合職場新人的原因有3個

為什麼不適合職場新人的理由要從三方面來闡述:

  • 首先,典故的時代背景已經發生了變化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典故,出自晚清洋務運動的代表之一張之洞身上。

據說張之洞對酒是情有獨鍾,有一次乘船到瀘州的時候,下船聞到酒香,酒癮又犯了,就打發身邊的小廝去買酒,喝完小廝買回來的好酒之後,問起在哪裡買的,小廝說,為了讓老爺喝到好酒,就專門跑到酒巷的最裡面去買了最有名的永盛酒坊的酒。

第二天張之洞到訪酒坊,見到了雖然在位置不顯但門前車來人往的酒坊,盛讚道“真是好酒不怕巷子深”!

這句話更隨著張之洞的成就,流傳至今。它原意是指酒釀的好,就算是巷子再深,客人也會聞香而來。

用在職場上,那就是如果你技能知識到位,本身的素質學識高,不怕碰不到伯樂,總會在自己想要的崗位上大展拳腳並得到賞識的。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典故的背景是晚清洋務運動,說到當時的社會背景,科技並不發達,廣告這種宣傳都是通過口碑來運作的,所以當時的宣傳,靠聞香來識別非常正常,也沒有任何人會說它有什麼不對之處,就算在當時,這個典故用在人身上,也是可行的。

但是現在是科技時代,市面上的廣告,不用找都能撲面而來,如果一個新產品,不做廣告,不做宣傳,只是以真實的效果去吸引到真正的市場人群,那是非常困難的,同理,在職場中也行不通。

所以我說,這個典故不適用職場新人,是因為它的背景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今的社會,是個看錶象的社會,之前有提過,簡歷是應聘者在企業面前的第一印象,這個印象非常重要,所以要讓人深刻的記住你,那你就要展示你自己。

展示自己其實就是職場上的“廣告效應”,如果你的經歷深含內容,但是你的簡歷平平,相信我,世界上千裡馬並不少你一個,但是伯樂卻並不多。如果你不去多推銷自己,那麼想讓人對你印象深刻,是不現實的,時代在變化,觀念和思想也得變。

老生常談:“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職場還適用嗎?

  • 其次,典故的形式不同,效果不同

在這個典故中,它的對象是食物,我們通常說的食物,都是色香味。除了色跟味之外,食物可以通過聞,聞到的就是香,通過香讓人對它產生興趣,也是可取的。

這個典故在當今,還是運用在食物上,也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但是用在職場上,並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人沒有色香味,就算有,現代的科技也不可能讓求職者的“味”遠漂到你心儀的企業中或者領導面前;就算你內心豐富,面試者或者領導也不可能“剖開你的心”來看,所以適當的主動展示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 最後,典故的對象不同,效果也不同

這點也很重要。我記得當時在聽那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辯論的時候,是拿 “三顧茅廬”以及“姜太公釣魚”來做辯證內容的。

我想說的一點就是,這兩個典故里面的人物,可都不簡單,雖然說在之後他們盛名大作,但是要知道,在聲名大作之前,他們已經有小作了,並不是默默無名的無名小卒,如果只是無名小卒,估計這兩個典故就沒有出處了。

現代人講求的是效率,如果到現在還是拿酒香不怕巷子深說事兒,那麼可以說這是非常沒有競爭意識與效率的。

在當今的社會,這並不可取,儘管我們是“好酒”,但是我們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更多的人知道你是“好酒”,這就需要我們主動“佔領市場”,以便於在現在這個殘酷的競爭年代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現在的社會,不缺少天才,只是缺少一雙發現天才的眼睛,如果想要被人賞識,你就要主動拿出能被人賞識的真本事,“酒香”更要飄出來。

從以上3點,可以總結出一個道理:作為職場上的新人,需要一點主動性以及大膽展現自己的行為和勇氣。

老生常談:“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職場還適用嗎?

—展示自己的兩個關鍵點

但是如何大膽的展示自己呢?是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這當然是否定的,想要適宜的展現自己,請記住以下兩個關鍵點:

  • 一、展現要注意場合

在職場上,有一點比較忌諱,那就是讓人感覺你的上級是個花瓶。如果不注意場合,肆意展示自己的才智,那麼不用你的競爭對手動手,你的領導就會幹掉你。

要知道,誰都不願意在自己身邊養個天天想把自己搞下臺的下屬,就像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周潤發飾演的皇帝對周杰倫飾演的王子說過“朕賜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

適時的藏巧於拙是一個新人需要掌握的技能,展示自己注意場合,也是睿智的表現。

  • 二、展現≠凸顯

在職場上,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團隊的力量才是無窮的,所以在職場上,還有一點要忌諱的是“鶴立雞群”,要記住展現≠凸顯。

一個沒有根基的新人,在一個成熟的團隊,如果表現的過分突出,那麼他離“離職”也就不遠了,大家可能不信。

你想象一下,一隻披著羊皮混在羊群裡的狼,多麼可怕?只有它才是成功的,才會在一個適當的時機獲得最大的利益。

要記住:如果你的功勞是8分,分一點出去吧,但是分要有分的技巧,每次留一個亮點給自己,不同的亮點多了,你也就發光了不要讓自己那麼的刺眼、扎眼。

如果能讓你的上級安心了,被穿小鞋的幾率就降低了;你的同級放心了,那麼你被孤立幾率降低了,那麼屬於你的機會總會到來的。

不要看這兩點文字不多,其實做到了這兩點,作為職場新人,你已經做的很好了。這個經驗或者這個技能你可以一直get下去,到哪裡都適用,畢竟不管去哪裡,只有先“存活”在這個企業,你才有機會展示,一旦被人擠下去,別說機會,能不能活都還是個未知數。

老生常談:“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職場還適用嗎?

—總結一句

千萬不要輕視職場,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殘酷程度並不亞於真正的戰場,想要在職場立足,並獲得成功,要懂得展現,但也要知道收斂,“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遠去了,各位小夥伴,慢慢體會這句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