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泛盡卻山行的“卻”是什麼意思?

6現在嘰嘰喳喳


“小溪泛盡卻山行”出自宋代曾幾的詩《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詩中的“卻”字是“再”的意思。“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

全詩大略譯為:梅子快成熟的季節,連日晴朗。我乘船來到小溪的盡頭,再步行在山道上。延路樹陰綠意,不遜於來時的溪水兩岸,更有勝者的是此處多了黃鸝鳥的婉轉輕唱。

詩人不僅抒發了此行愉悅的心情,還將詩入畫,把讀者帶入到山林深處,與詩人共享自然之美。

這首詩於寫作手法上有個特點,就是通過對比融入情感。詩中把往常陰雨連綿的黃梅天氣,與眼下的晴朗作對比;又將來時的綠意與眼下山林的綠意鳥鳴作對比,由此產生起伏,帶出新意。全詩皆用景語,一任天成,描繪出浙西山區初夏的秀麗景色。詩人雖沒有鋪寫自己的情感,卻於景物中鍥入了愉悅的心情。

曾幾是江西詩派的一員,但這首詩寫得清新流暢,完全沒有江西詩派的生吞活剝、拗折詰屈之弊病。

曾幾(1085--1166)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洛陽)。歷任江西、浙江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己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後人將他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請淡。作律詩時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有《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




粵北空谷


小溪泛盡卻山行的“卻”是什麼意思?

“小溪泛盡卻山行”出自宋·曾幾《三衢道中》。

這是一首紀行寫景的絕句,抒寫詩人對旅途風物及心情感受的描寫。

全詩賞析:

《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一、句子解析

1.“梅子黃時日日晴”

寫明季候和天氣。表明梅子黃時,正是江南初夏季節,這段時間往往是陰雨連綿。而詩人在出遊紀行時,卻是日日晴天,說明這一年黃梅季節的天氣比較特殊;另一方面也為下句旅途風物描寫做了鋪墊。

2.“小溪泛盡卻山行”

寫泛舟小溪,溯流而上。但在小溪上不能繼續泛舟前行時,便舍舟登陸,循著山間的小路繼續前行。

3.“綠陰不減來時路”

(這是指在原路返回時)道路兩邊的綠蔭,似乎和來的時候,沒有什麼兩樣。

4.“添得黃鸝四五聲”

在綠蔭叢中,時而傳來幾聲黃鸝鳥的鳴囀(暗示,在來的時候,在這條路上,未曾聽到黃鸝鳥的鳴叫聲)。

在梅子黃時(的梅雨季節),本應是連綿的陰雨,可今年卻日日晴朗(與往年不同)。

乘著小船(舟)沿著小溪而行,行到了小溪不能行船(舟)時,便改走山間小路繼續前行。

山路兩邊樹的綠蔭,和來的時候一樣蒼翠濃郁。

在回來的路上,樹蔭中時而傳來黃鸝鳥的快樂的鳴囀,也給詩人增添了不少幽趣。

三、《三衢道中》是一首描寫有季節變化的紀行寫景、對旅途風物感受的詩。

主要是對紀行中所見所聞及風景進行描寫,並暗示著自己旅途是在季節推移變化中由春天進入初夏。在季節細微變化中也表達出詩人歸來時的喜悅心情。

四、那麼“小溪泛盡卻山行”中的“卻”字是什麼意思呢?

在“小溪泛盡卻山行”中,“卻”字:

1.含有轉折意味。

詩人寫明因水路盡,而勢必轉由向登山陸行。並把轉陸路時的新鮮、喜悅的輕微心情變化,表現了出來。

2.含有呈轉下聯的作用。

正是因為一個“卻”字,表明紀行的旅途不會因水路盡,而折返;而是按照自己預定的目標繼續續程前行。從而“卻”字呈轉下聯句,然後才有了下聯三四句的旅途,愉快的心情描寫。


沿流溯源


三衢道中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翻譯

梅子成熟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天氣,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再走山間小路。路上的綠茵茂盛,跟來時的路上一樣,偶爾還能聽到黃鸝的叫聲。


從翻譯中來看,我們不難理解,小溪泛盡卻山行的“卻”字是“再”的意思。也可以從這個字中看出,詩人興致並沒有因為走到小溪盡頭減少,反而更加高漲。


背景

這首詩是曾幾在遊玩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我們瞭解到曾幾他是江西人,怎麼離衢州還不算近,他這遊玩,其實是在他在浙東任職的時候,去三衢山遊玩寫的。

整首詩雖然沒有直接寫詩人的路途愉快,但是通過對比的手法,寫出景色宜人,身心愉悅。


賞析

我們最後來仔細說說這首詩。

第一句點名了出行的時間:“梅子黃時”證實江南的梅雨季節。但是天氣卻很晴朗:“日日晴”。第二句寫出行的路線,先是坐船,然後再走路。但是這都不影響詩人的興致。第三句寫景色宜人,樹蔭濃密,山林幽靜。最後一句有增添的黃鸝的叫聲,給這次遊玩添加的生機。


總結

當對詩句中的單個字做理解時,更多的需要結合整句或是整首詩的含義來理解,單獨拿出來餓並不是很明智的選擇。詩人再寫詩的過程中,對文字的選擇也是很謹慎的斟酌。我們把局部放到整體中更能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意境。


我是小鈺,歡迎評論區探討你理解的意思~


小鈺有話說


這是宋代曾幾的《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根據詩意反推,小溪泛盡意思是划著小船在小溪上慢慢逆流而上,那麼小溪的源頭肯定很小,船或者筏子已經不能在上面划動了,這時候就要走山路了,因此卻,意思可以理解為更換,或者改為!引申義可以理解為,走在………上


飲墨可成聖


“小溪泛盡卻山行”中的卻是再的意思。

三衢道中

宋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梅子黃透時天天放晴,

小溪到了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

樹木的綠陰與來時一樣的濃密,

更增添了黃鸝的聲聲啼鳴。

《三衢道中》全詩語言直白通俗,清新雅緻。通過對久雨初晴、泛舟溪中、山路清幽和悅耳鳥鳴的描寫,抒發了作者愉快的遊賞心情。


香樟樹1080


小溪泛盡卻山行的“卻”是什麼意思?為了便於大家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咱們本篇從這句詩的出處、作者、詩文賞析、“卻”字釋疑等方面,進行一下解析。

一、詩文出處及通篇釋義

小溪泛盡卻山行,這句詩出自南宋文人曾幾的《三衢道中》,詩為七言絕句。

全文如下: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這篇七絕詩的意思簡單明快:梅子熟了的時候,每天都是晴天,沿著小溪泛舟到盡頭,然後再走山路,山路上古樹蒼翠,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所以說,這首詩,明顯就是一篇非常簡短卻生動的遊記,而事實上,曾幾這個人,也是一個頗為熱愛旅遊的“驢友”。


二、曾幾其人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祖籍贛州(今江西贛縣)人,而後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誌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


三、詩文賞析

回到這篇《三衢道中》,三衢道中,是指的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而這首詩,正是曾幾在遊玩時所作,只所以陸游說他“詩尤工”,是因為在簡單的一首詩中,他把時間、地點、發生的事情、情感都一一列舉出來。

比如,梅子黃時,指代時間,5月份梅子成熟;日日晴,指的是天氣;小溪泛盡卻山行,指的是路線,發生的事情,然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既有情境又有情緒情感,所以很是工整。


四、“卻”字的意思

卻,是指“又”、“再”的意思,表示承接、轉折的意思。這個“卻”字在很多詩文中,都出現過。比較有名的如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除此之外,卻字還有其他含義,具體而言

1.後退:推卻、卻步;

2.使退卻:卻敵;

3.推辭;拒絕:推卻、卻之不恭、盛情難卻;

4.去;掉:冷卻、忘卻、失卻信心等

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朗讀者老湯


三衢道中

宋代: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想要深刻理解“卻”字的真正含義,或者說詩人用“卻”字的內心深處微妙之心理,須從全詩的意境入手。江南的初夏,應該是“黃梅時節家家雨”,而詩人曾幾在衢州的那個夏天偏偏是日日晴,天公如此安排,如不出遊,豈不是辜負了“天公作美”之好意?於是,或獨行,或好友三五成群結伴山行泛舟,去領略美景情趣。詩人的心情如同好天氣一樣是高漲的,綠蔭成行,泛舟擊水,空谷清幽,黃鸝婉轉,一切都是如此迷人,如痴如醉的美景讓詩人流連忘返,好不爽快!詩人之所以用“卻”字,應該是在描寫自己興趣盎然的心情時,感覺哪個字都不能把此時之美景之心情描寫滿,於是找來一個“卻”字,既透露著一點點調皮的味道,又有一點驚奇的韻味,就像自己回到童年一樣,泛舟擊水後,遊興濃郁,詩人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再去遊玩什麼,才能將遊興進行到底,所以這一個“卻”字絕對不僅僅是“再”的意思,而是更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意境。歸途中又黃鸝助興,高潮之後,也沒有退潮。詩人構思精巧,感情濃烈,短短几行字,一幅美景便躍然紙上,讀此詩又如詩人攜美景跨越時空穿梭而來。


微光盛開


出自宋代詩人曾幾的《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這首詩的大意是: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節卻連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盡頭又走上山路。綠色的樹陰還和來時的路上差不多,此時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幾聲黃鶯的叫聲。

“卻”字在這裡的意思是:又,再。


王志毅


此詩出自於宋代詩人曾幾的《三衢道中》,原文: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成熟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再走山間小路。山路上古樹蒼翠,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小溪泛盡卻山行的“卻”是再的意思。



說說國學與佛學


卻:是“又”、“再”的意思。

在小溪裡划船到沒法劃的時候,就去走山路。

這和陶淵明《桃花源記》裡面寫的一樣,暗示作者要去的山村和桃花源一樣美,一樣遠離世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