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辦法可以打破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狀?

二無布衣


(一)轉變政策偏差

我國當前教育制度的缺陷在於它的二元分割性。二元教育制度的形式表現是將城市和農村之間進行整體分割,割裂了“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城鄉、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是最重要的國情之一。在這種制度缺陷背後,政策的偏差,直接導致了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因此,面對這種逐漸擴大的差距,公正的教育資源配置應當得到適當調整,並且有可能儘量向落後地區傾斜,來縮小這一差距。提出合理化的區域教育發展的整體思路,強調農村與城市的平等地位,實現城鄉教育資源的共享。擴大對落後地區的招生、加大對不發達地區的教育投入,優化生源,改善教學環境、教學設備,最終實現教育公平。

 

(二)市場調節與政府調節相結合

教育資源分配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資源效用的最大化,教育作為社會的公共產品,在提供社會效用下同時又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效用。經濟部門在享受教育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對教育有所回饋。除去政府在教育事業上的管理,在市場化的體系中建立對教育的支持,對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和諧社會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如果市場調節與政府調節有效結合,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彌補自我調控的不足,那麼教育資源的配置將實現效用的最大化。這不僅關乎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彌補了因市場失靈亦或是政府失靈帶來的弊病,將直接帶動社會福利最大化,對人民福祉產生深遠影響。

 

(三)發揮財政與金融的作用

當前,在國民GDP不斷增長的大環境下,教育投入卻始終低於國際指標,這充分說明國家對教育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應用帕累托最優,在GDP增長的同時,也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科學地計算教育資源的需求,預算財政支付能力,合理化地運用財政支出,制定嚴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擴大中央財政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能力,達到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

 

同時,財政與金融要實現有機結合,建立一套良性的信貸保障機制。要保證薄弱學校的政策順利地實施,為其提供強有力的相關配套措施,保證後繼資源的有效補充。這種有效的資助保障政策,依賴於財政、金融有效協同。那麼,實現該領域的帕累托最優,將直接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狀,從而提高國家教育質量。




教培人


不好打破,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永遠都是教育資源最好的,地理優勢決定的,工資待遇決定的。國家可以調節教育資源,有一定作用,但很難達到期望的公平。

因為大城市工資待遇高,教學設施齊全,個人發展空間巨大,這是吸引人才的有利條件。


吉祥一家y龍


首先是資源分配問題,資源分配不均不光出現在教育上,像住建,醫療,交通等,都分配不均,農村與城市拉開了經濟距離,那麼教育上也會出資源不均,教育環境不一樣,教育效果也不一樣,應該向資源貧乏的領域傾斜,國家大力扶持貧乏領域的公共設施,對貧乏領域的交通應開通好,打造好,目前發展的挺好了,高鐵,高速,電力設施國家投了好多資源,來改善差距,環境改變好了,相信教育的條件環境也會改變,為什麼說打破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提其它的幹嘛!因為其它的資源改善好了,教育也會跟上,所以把落後貧乏的領域經濟搞上去,教育的條件也會跟上,那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就會逐漸縮小平等。


相如隨緣


資源共享,現在很多優秀教師和院校都開啟了視頻連線等方式在線教育多個地方院校的學生,加上實際老師的輔導對學生來說知識程度能提升很多


熱心市民李春嬌


依靠社會和國家干預,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現實就是好的教師,大部分都在大城市,小城市留不住好教師,特別是男教師。一方面是待遇,一方面是越是發達的地方越重視教育。

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努力奮鬥,儘自己能力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