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姥姥一起帶孩子真的好嗎?

小飛的印跡


你好,奶奶和姥姥一起帶孩子好不好?,我感覺覺得奶奶和姥姥最好不要一起帶孩子,要麼就分開來帶,要麼你把孩子塞給奶奶,或者是把孩子送給姥姥,如果一起帶的話,如果遇到什麼問題的話,比如就是一點點小事的話他們的之間的意見肯定不同,奶奶肯定想這是我孫子,唉,我想怎麼管就怎麼管?但是,姥姥肯定就是會想,唉,我閨女也就是我,我就是這樣把我閨女帶大的,我閨女那麼優秀,我這種我這種帶孩子的方法肯定很對,所以久而久之,那奶奶很老了之間的矛盾就會更深了,所以如果你不想帶孩子,給家裡的老人來帶的話,要麼就摔給奶奶帶兩天,然後再下給姥姥帶幾天,總之,不要讓他們一起帶孩子


醜得經典瀟


1、出發點不同

很多媽媽不願意讓奶奶帶孩子的原因,是因為總覺得會欠著婆婆一個人情。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雖然是孩子的親奶奶,但也沒有哪一條法律明文規定婆婆一定要幫著兒媳一起帶孩子。而有很多婆婆也會覺得,幫忙帶孩子了就是家裡的功臣,因此什麼都按著自己的想法來,完全不尊重兒媳的意見。

而姥姥就不一樣了,女兒是自己身上帶下來的一塊肉,看著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孩子,自然想幫忙減輕女兒的負擔,想讓女兒不要那麼累。在某些帶孩子的分歧上,也比較尊重女兒的觀點,母女之間有什麼話也會直講。

2、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

姥姥總會覺得女兒不容易,帶孩子的時候也替女兒著想。而奶奶大都是站在自己的孫子或孫女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更傾向於孩子。比如寶媽坐月子時,婆婆總是會讓兒媳喝各種增奶的湯,讓兒媳乳汁充足,自己的孫子或孫女才不會餓著,而很少過問兒媳想吃什麼,所以寶媽經常被迫吃一些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

在姥姥看來,自己的女兒經歷了生孩子這麼一個痛苦的過程,自然要好好補補,所以要做女兒愛吃的、想吃的,女兒的需求更重要。

3、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

奶奶帶孩子,一般比較寵孩子,“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事事都遷就孩子。孩子做錯了事一般也是寬容處理,只要孩子身體好就行,其它都不少什麼大事。怕對孩子不好的話,孩子以後不待見自己。

而姥姥就不同了,雖然還是疼愛孩子,但是敢於指出孩子缺點,做錯了事該批評就批評,該教育就教育,不嬌慣孩子。

其實,無論是誰帶孩子,奶奶、姥姥或者媽媽自己,所做的事都是為孩子著想的。並不是說誰帶孩子就一定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難免都會有分歧,當這些分歧產生時,都應該慢慢溝通,在不斷溝通中,探索最佳的帶娃方式。



南雄劉二狗


千萬不要奶奶和姥姥一起帶娃,個人就有過心酸史。

如果家裡老人身體好,自願帶娃的話可以選擇一方帶,優先選擇姥姥,然後是奶奶,這裡並不是說奶奶帶不好,兒子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帶娃的出發點不同。不同的出發點帶娃,在一起避免不了出現紛爭,兩人因養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在對待孩子教養上就大有不同。奶奶粗放養育的較多 而姥姥相比較細心和有耐心。當然也有奶奶個人性格特點本身就很心細的,我這裡闡述的也是部分人群差異。

一般姥姥會考慮自己付出多些,讓女兒不那麼累,奶奶考慮的是把娃照顧好,所以作為孩兒媽媽就會有不同感受,姥姥照顧媽媽長大,孩子媽媽的習慣繼承較多,家庭矛盾會很少。

如果兩人一同照顧問題就更多,容易帶出雙重性格的孩子。另外隔輩親是很恐怖的,兩個人長時間一同去溺愛,或者一個溺愛一個反對,孩子都容易脾氣暴躁,缺乏責任心 。最後還是建議一個人帶娃。



生活的雜七雜八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是奶奶,爺爺,姥姥,姥爺帶的。無論是在小區的大院中,還是在幼兒園的大門前,都可以看見有許多老人在看管或接送著他們的孫輩們。我們培訓班也經常是老人接送。

老人幫助兒女帶孩子有三大優點:第一,老人有豐富的經驗,對孩子關懷備至。第二,現在年輕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照料問題是他們的一塊心病,有了老人的幫助,可以減輕年輕父母的後顧之憂;第三,對老人有利。老人最怕寂寞,兒孫圍繞在老人身邊,對老人來說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樂。

老人帶孩子雖然存在著一定的優點,但由於老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差別。另外,老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必然也帶有老年人的特點。因此,老人帶孩子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一、過分疼愛導致溺愛。

老人往往格外疼愛孩子,並且容易陷入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再就是老人心理上會有些顧忌——若出差錯,怕兒女怪罪。於是老人處處依著孩子,對孩子不合理的慾望常會無原則的滿足。因此,過分的溺愛和遷就容易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意識,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個性。

二、祖輩的教育不適合時代的發展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祖輩的一些思想觀念相對比較陳舊,與現實標準有一定的差距,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往往不能很快跟上社會發展和觀念更新的步伐。

三、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疏遠

老人愛孫子與父母愛孩子,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處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不同處是愛的形式不同,父母愛孩子偏於“嚴”,老人愛孫子偏於“慈”“寬”“容”。連父母對孩子的正當管教,祖輩也會橫加袒護與阻攔。正是祖輩的干預,才使做父母的無法行使自己教育子女的權利,這勢必導致老人與父母的矛盾,以致關係疏遠。

四、祖輩往往把孫輩封閉在小環境中

兒童時期恰恰是孩子求知慾強、體力和腦力活動充沛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需要給他們合理的智力刺激和活動力量。如果把孩子封閉在小環境裡,孩子往往容易養成內向、不愛活動的習慣和生活方式。

總之,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處理不好,便弊大於利。因此,老人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必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明確自己是配角,主角是孩子父母。不能喧賓奪主,大包大攬。同時,老人要加強自身學習,與時代同步,更新養育後代的觀念,用科學知識教育孩子。

為了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教育好孩子。老人們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其劣勢,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胡哥聊育兒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不能行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奶奶和姥姥是兩個家庭的女主人,她們都有自已的養娃經驗,誰的對誰的錯不好判斷。第二女性是天生的愛認真,不管大小事,一但認真起來是風雨無阻。第三自己的媽媽愛自己的孩子,不管多大都一樣,這是人的本性。


貝貝生活VIOg


奶奶和姥姥一起帶子真的好嗎?這個問題看你怎麼理解了,現如今社會上奶奶和姥姥一起輪流看孩子是大趨勢,一來是由傳統觀念所致,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來退休了沒有了工作壓力,二是沒工作的老人又沒事幹自然就擔負起看孩子的任務。

還有就是自己親人看孩子放心,孩子父母踏實,老人對孩子有經驗,心細,知根知底,孩子不受委屈。

再就是孩子父母省錢,省心又省力,家有一兩個孩子平時生活開支是很大的,小倆口上班掙點錢不易,如果找你姆看孩需一筆大的開銷,讓自家親人即省錢還需老人往裡邊添錢。

無論誰看孩子只要有利於孩子成長都可以,顧保姆看孩子從學知識等方面比老人要優越一些,不同的經濟條件採取不同的方式這由孩子父母自己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