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樓梯,是用來上樓的”

“樓房,可能住著人”

"出租車,能坐四個人和一個司機”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第一次來加拿大旅行的外國人一定不會相信,這個國家竟然有如此眾多的文盲,以至於政府必須把名詞解釋印在街上。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為了讓文盲們明白地鐵站的意思,這些標語專門解釋了什麼是地鐵站:有一大堆通勤者和列車的地方。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在火車站,也會有標語在不厭其煩地向你解釋火車的作用。即便是你偏頭看風景的空檔,標語也在時刻告訴你,景色是可以激發靈感的東西。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如果你在2019年下半年來到加拿大,難免會猜測這個國家正在推進一次大規模掃盲運動。他們正在通過把詞典印滿大街小巷的方式,幫助國民識文斷句。

但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加拿大識字率常年維持在99%以上,他們顯然並沒有如此巨大的掃盲需求。畢竟這年頭,就連中國大媽都該知道exit是什麼意思。

出口,是為了出去的。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圖片來源:torontograndprixtourist.com

來自中國的設計師團隊去加拿大團建時被嚇得一身冷汗。他們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場廣告營銷,而這家廣告的甲方,也許根本就不需要一個乙方。

23歲的多倫多本地人Mike在twitter上感嘆這是一場神蹟,因為從他出生起,這家公司就從來沒打過廣告。實際上,這是這家懶到骨子裡的公司成立42年以來第一次打廣告。

廣告牌,就是戶外廣告。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如果你去問一個加拿大人,他最喜歡的牌子是什麼,他很可能會回答你:沒牌子。

沒必要因為這個答案而覺得受到侵犯,它並不代表什麼文化歧視。因為這個加拿大人最愛的國寶級品牌,名字就叫:No Name。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圖片來源:youtube@Financial Post

據加拿大媒體Adage的報道,No Name成立42年來,生產了超過2900種商品,從可樂到柔順劑,從餅乾到白醋,已經滲透進了加拿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同時也是地球上最懶的公司:懶得起名字,懶得打廣告,甚至連商品包裝都懶得設計。

只要是No Name的產品,無論是吃的喝的用的,包裝統一是整片的黃色,上面再孤零零的印個商品名。

比如罐子上孤單的可樂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圖片來源:twitter@katie

白的就叫白葡萄酒

紅的就叫紅葡萄酒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對於這個懶逼公司臨時組建的公關部來說,做一次廣告創意就像便秘。憋了42年的一次投放,明星不想請,創意懶得想,投個視頻廣告,他們連拍都不想拍。

很多人說,他們從No Name的視頻廣告裡學到了做PPT的技巧。

“我們做了一個視頻廣告,

諾,就是這樣”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圖片來源:youtube@no name

儘管如此,No Name依然頑強地成了加拿大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國產快消品牌。

如果有幸被邀請到一戶加拿大人家吃飯,千萬記得參觀一下他們的壁櫥,你很有可能看到滿櫃子的黃色。主人會驕傲地告訴你,這是加拿大民俗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忍不住要去No Name逛逛,去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要買的,但最後總會拎兩袋黃色的東西回家。”經常逛多倫多超市的Joe Drew說:“買得多了,我連自己的名字都忘了。”

對此,美國人Jason Matinez非常羨慕:“不像我在美國,光他媽博士啤酒我都得選一下午!”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圖片來源:twitter@jason matinez

“不就是抄無印良品的極簡風嘛,”略懂審美的編輯同事馬上指出其中的破綻。

但相比於Muji用“無名”包裝出的高貴奢華,No Name總讓人聯想到共產主義。在這個物質極大滿足的烏托邦裡,沒人再需要講花裡胡哨的故事——這也幫助他們成功地把產品售價控制在市場價的60%以內。

走在No Name店的過道里,所有東西看起來都是一樣的,恍惚間你會以為自己步入了《1984》中那個寡淡無趣的未來。

在電影《1984》裡,

街上所有的招牌都在彰顯樸素的唯物主義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在擺脫所有形式主義之後,No Name的產品部實在閒得無聊,開始在包裝上實驗各種吐槽。

No Name出品的意麵就叫意麵,但在下面他們非得補一句:其實煮出來就是一團漿糊。

No Name出品的蘋果汁叫Apple Beverage,直譯過來就是蘋果飲料。一般這種商品會被叫做Apple Juice,No Name則誠懇地告訴你,我們往裡摻了水和添加劑,它不配叫做蘋果汁。

都是武士,

No Name只是少了充值才有的套裝而已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這家公司早就看不慣濃妝豔抹的萬聖節了,所以自己出了一個套裝。產品剛一上線,被萬聖節裝扮折磨了半個月的加拿大年輕人就搶瘋了。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而那些手慢的loser,則只能往黃衣服上貼點黑字,用來表示寒酸的致敬。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圖片來源:twitter@badriN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東南亞網紅恨不得把身上每個角落都印滿logo,但從多倫多到蒙特利爾,最潮的長袖T恤上只會寫:Shirt,with long sleeves。

這就像你在網易雲上覺得最好聽的那些歌,一查作者都是various aritist。他們在用這種方式提醒你,不要在乎是誰唱的,享受音樂本身就夠了。

加拿大知名搖滾樂隊Andre Pettipas and the giants深諳純粹的力量,他們的專輯海報都在模仿No Name風。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No Name甚至成了

加拿大高中躲避球隊的官方著裝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圖片來源:ins@bubbabrad

就連大名鼎鼎的企鵝圖書都加入了沒名神教,模仿這種沒意義的廢話。做完海報後,還得小心翼翼的問No Name:味兒正麼?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圖片來源:twitter@PenguinRandomHouseCA

面對如此的班門弄斧,No Name顯示出了超然的大方,用一句“字,裡面可能包含情節”,教給了他們什麼叫極簡。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因為便宜,過去中產階級家裡有點No Name的東西總得藏好,生怕被人發現說你窮。但現在,就算家裡沒有No Name,人們都得找點黃色出來,只為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加拿大人。

加拿大人永遠逃不脫這種黃色的包圍,甚至只要在畫面裡看到滿眼黃色,就能證明一部電影是在加拿大拍的。

“‘No Name黃’是加拿大皇冠上的明珠,它比楓葉糖漿和肉豆蔻更能代表加拿大文化。”加拿大人Matt早就煩透了人們只知道他們有楓樹。

第一代金剛狼

差點就成了no name的吉祥物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加拿大《新紀錄雜誌》記者Daniel Caudle對此作了總結:“No Name是我們加拿大的秘密,我們不需要包裝和營銷來說服我們一種產品比另一種優越。”

也許這盒餅乾最能直戳品牌文化。它的名字叫“社交茶局餅乾”,每吃一口,它都能讓你意識到自己多麼缺乏社交。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圖片來源:www.buzzfeed.com

因為南邊那個國家太過聒噪,加拿大總顯得默默無聞,只有在核算世界領土面積的時候我們才能注意到這個橫亙北美的無聊國家。而No Name,就是加拿大對消費主義不具名的反抗。

酒是用來喝的,意麵是用來吃的,就像樓梯是用來上樓的,房子是用來住人的一樣。

這似乎和加拿大人的民族性暗中契合。在加拿大,你經常能見到某條街叫“this street”或者“that street”。拉出十個加拿大男人,裡面能有六個叫Mike。

大音希聲,大道無形,人為的修辭總是欲蓋彌彰,語言在本質面前一文不值。這個北美國家,把古老東方的道家思源演繹到了極致。

下面是No Name公司

在twitter上直播奧斯卡頒獎禮的盛況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喬布斯曾在採訪中解釋過極簡主義:簡單比複雜更難,真正的完美不需要解釋。

加拿大人不僅比喬布斯早幾十年就悟到了這個道理,而且在不辦發佈會、不談改變世界的No Name面前,蘋果的聒噪一戳就破。

有人在No Name的官方twitter下面留言,希望他們可以賣一些更黑暗的東西。比如一個黃色裹屍袋,上面寫著:裹屍袋,用來裝屍體;一個墓碑,上面只寫一個詞:墓碑。

“這就夠了。”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真是多虧了這家公司的廣告,加拿大的文盲都開始識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