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資清理沒有合同怎樣辦?

用戶4920190995336


三資清理

農村的資產、資源、資金統稱“三資”。 “三資清理”,是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合理清查、整頓、完善。開展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以下簡稱“三資”)清理工作,是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重要基礎,是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維護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舉措,對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中文名稱

三資清理

特指

資產、資源、資金統稱

目的

加強農村集體

簡稱

“三資”

三資概述

1、資金。大家都知道包括現金、銀行存款。

2、資產。村級資產包括除現金之外的8項正資產1項負資產。除現金之外的8項正資產是:應收款、內部往來、固定資產、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庫存物資、林木資產、牲畜資產。1項負資產是債務。村級淨資產是9項正資產減1項負資產的餘額。

3、資源。小池鎮村級資源有:耕地、四荒、水面、其它共4類。耕地有3種佔有形式:農戶承包地、宅基地、集體機動地。四荒在小池有2荒:荒溝、荒灘(濱江圩,在我縣還有荒山、荒丘)。水面有新開挖的魚池、歷史上遺留的塘堰、溝渠。其它資源有場地、廠地、門店等。資源在會計那裡是什麼?承包合同。承包合同是村級集體對資源佔有的憑證。

任務目標

1、通過清理,全面摸清村內集體所有的“三資”存量、結構、分佈和運用效益情況,做到賬實、賬款相符。

2、通過依法界定所有權,核實集體所有的“三資”總額,理順產權關係,維護集體和農民合法權益。

3、通過建立登記臺賬,把集體所有的資產資源全部納入管理範圍,及時反映開發利用和處置情況。

4、通過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推行委託代理服務,切實加強對村集體“三資”的管理和監督。

對象範圍

對象是村集體經濟組織。

範圍是指歸村、組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資源,包括:現金、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集體所有的土地、林木、山嶺、園地、荒地、灘塗、水面等資源性資產。

操作程序

(一)清理。

以村自查為主,全面進行清理。成立村民主理財小組,對集體“三資”進行逐筆逐項清理,要以村會計賬為依據,堅持賬內帳外相結合、實物盤點同核實賬務相結合,以物對賬,以物查物,全面清點品種、規格、型號、數量,查清來源、去向和管理情況;對資源的清理,要採取實地勘測丈量的方式,查明實際數量及其權屬。

(二)登記。

清理一項登記一項。資產資源的登記要按類別登記其名稱、數量及使用情況。登記的內容要全面,事實要清楚,數字要準確,做到不遺不漏。

(三)核實。

對已清理登記的集體“三資”,由村民主理財小組進行逐項逐筆進行核實。重點對“三資”的數額、權屬、臺賬與實物、處置與管理等情況進行核實。經過核實後的“三資”,要做到數額無誤,產權明確,現狀清楚。

(四)公示。

對初步核實後的集體“三資’,由清理核實小組負責逐項逐筆在村公開欄中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於7天。公示期間要接受群眾的諮詢和反映,並做好記錄的解釋工作。

(五)確認。

公示期滿,按照有關規定,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對集體“三資”清理結果進行確認。

(六)上報。

經過村民代表會議確認通過的“三資”清理結果,由村兩委和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村會計、村民主理財小組組長簽字後上報鎮集體“三資”清理結構審核,再經鎮人民政府核定同意後,由基層操作人員以及實施人員的輔助,把相關的數據錄入到金宇恆農村三資管理信息系統,由系統進行彙總,逐級上報。

實施步驟

(一)組織發動 1、成立組織。

2、制定方案。

3、宣傳發動。

4、業務培訓。

(二)全面清理

1、按照六個程序全面清理。

2、在清理的基礎上,核實“三資”所有權,全面建立管理臺賬,做到家底清楚、臺賬健全、手續完備、產權明確。

3、對自查的問題,進行自我糾正,自我規範。發現重大問題及時上報。

4、彙總上報。通過信息化系統上報鎮清理辦公室,並寫出自查報告。

(三)檢查驗收

自查結束後,接受鎮集體“三資”清理結構組織檢查驗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