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駕駛座為什麼不設在中間?

某天,同事們聊天時提到有個朋友開車時老以自己為中心,貼線行駛。這可能是每一個新手司機的通病,在駕校學習時教練會教我們視線與什麼什麼平齊之類的考試技巧,相應學成上路後,一開始會生搬硬套,等開的時間長了、次數多了,慢慢地感覺就上來了。對於汽車,不禁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汽車的駕駛座設在一邊,而不是中間呢?有駕駛座在中間的汽車嗎?有,極特殊類型用途的汽車,比如賽車。當然,碰碰車、卡丁車也可以勉勉強強算吧。

其實在最初發明汽車時,也就是1886年1月29日,兩位德國人卡爾·本茨(奔馳由此人名字諧音而得)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兩人均為奔馳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獲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專利權,標誌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隨後這一天就被人們稱為汽車誕生日。從圖片可以看出,第一輛汽車是依據馬車的外形改進的,駕駛座設在中間,但它是敞開式的,沒有車身外殼。後來慢慢有了外殼,然後駕駛座就朝向了一邊。

汽車的駕駛座為什麼不設在中間?

第一輛汽車長這樣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從駕駛員的視野考慮。如果駕駛座在中間,前面車的後部很容易遮擋住駕駛員的視線,而且駕駛員不容易觀察兩邊的情況,造成視野過窄,不能全面地觀察路況,不能及時地覺察到意外突發情況。

二是從駕駛員方便移動的角度考慮。如果駕駛座在中間,駕駛者遇到情況需要下車時還得挪到最左邊或者最右邊,這就給駕駛員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尤其是在遇到危險需要逃生的緊急關頭,總不能敲開前窗玻璃跑吧。

三是從節約車內空間的角度考慮。如果駕駛座在中間,也就是說前面得設置成一個座位或者三個座位,光駕駛員一個座位的話太浪費空間了;三個座位的話太過於擁擠,不利於駕駛員操縱,存在行車安全隱患。這種情況下如果再相應增寬車身,那就成本增加了,而且也不方便駕駛,還得佔用更寬的道路。

總之,汽車發展到今天這個模樣,是經歷了一段前人的各種不同的嘗試與摸索才逐漸趨於完善的,讓人更加舒適與安全。未來,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與人們的需求提高,相信還會有新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紅樓夢》中有言:“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中處處都有學問,只要留心觀察,總會有新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