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攀比愛面子?多半是“孔雀心理”在作怪,父母應該及時引導

鄰居最近很為孩子的愛慕虛榮而憂心,雖然孩子剛上一年級,但是就已經懂得攀比。一天孩子放學回家央求父母給自己買一雙名牌球鞋,鄰居家條件不錯,但是想到孩子現在穿的鞋也很貴,而且還沒有破損,於是便拒絕了孩子。孩子不依不饒哭鬧著說“今天你們不給我買鞋,明天我就不去上學了,為什麼別的同學就能夠穿上名牌鞋,我就不能呢?”鄰居很無奈地告訴孩子不要盲目攀比,但是孩子卻充耳不聞。

孩子當天為了滿足賣球鞋的願望甚至連晚飯都沒有吃,鄰居拗不過孩子只好連夜帶著孩子去商場買了一雙上千的名牌球鞋,孩子這才心滿意足地回了家。第二天孩子便開開心心地穿著新球鞋上了學。雖然球鞋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鄰居卻很為孩子的攀比心感到焦慮。

孩子攀比愛面子?多半是“孔雀心理”在作怪,父母應該及時引導

一、孩子攀比愛面子?多半是“孔雀心理”在作怪

一天一位中年附近打電話報警,稱自己和妻子被孩子毆打了,民警迅速趕到。一進門就看到滿屋的狼藉,孩子的母親坐在沙發上哭泣不止,而孩子則在一旁冷眼看著。瞭解情況後民警得知女孩剛上初二,當天因為和母親去商場逛街買衣服,但是母女倆一連逛了三個小時都沒有買到合適的,最後女孩相中了一件七百多塊錢的連衣裙,但母親覺得有點貴,於是便沒有給女孩買。

沒想到母親的拒絕讓女孩兒十分生氣,於是回到家後就衝母親發脾氣,“別人都有好看的裙子就我沒有,不過七百多塊錢你就捨不得,你們根本不愛我。”情急之下甚至動手打了母親,父親上前拉架結果女孩連父親也一起打,父母倆心疼閨女不願還手。無奈之下只得報警求助。

孩子攀比愛面子?多半是“孔雀心理”在作怪,父母應該及時引導

1. 什麼是孔雀心理?

這是一種心理學的概念,它指的是個體處於一種過於爭強好勝的狀態,喜歡與人攀比。孔雀一直認為自己是最漂亮的,所以總喜歡揚起自己的羽毛,眼睛裡容不下他人比自己更漂亮。被孔雀心理困擾的個體存在盲目攀比的情況,並且會表現出強烈的嫉妒之心。

2. 孔雀心理背後是自卑

當孩子表現出孔雀心理時,孩子的內心世界並非如表現中的那麼強勢,反而是一種深深的自卑。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者是比別人遜色一成,所以孩子更希望能夠在某一方面有著超越他人的表現。孩子無法做到謙虛好學,在比較中常常會有挫敗感產生,這也加劇了孩子內心的自卑感。

孩子攀比愛面子?多半是“孔雀心理”在作怪,父母應該及時引導

3. 孔雀心理值得父母多加重視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身上存在愛攀比的一面時,會非常簡單直接的批評訓斥孩子,但是這樣的做法並非是最為適宜的。父母需要對孩子身上展現出來的孔雀心理有一定的理解和接納,找到恰當的干預方式才是最為正確的應對。父母有必要對此多加重視,選擇性忽略很有可能妨礙孩子內心的健康成長。

柏格森說虛榮心並非惡行,但是很多惡行是由虛榮心而起。同時,受到孔雀心理困擾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高估自己或者是過分貶低自己的自我認知。

二、孔雀心理對孩子成長有哪些危害?

1. 孔雀心理導致孩子被攀比心所裹挾

當孩子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恐懼的心理的困擾時,很容易也在不自覺中表現出愛攀比的行為,表達孩子沉迷其中並且深受折磨。愛攀比使得孩子容易被物質條件所左右,慾望訴求得不到滿足使得孩子無法發現自己內心真正所需要的。

孩子攀比愛面子?多半是“孔雀心理”在作怪,父母應該及時引導

2. 孔雀心理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發展

當孩子身上存在孔雀的心理時總是喜歡在無意中抬高自己同時看低他人,甚至在孔雀心理得不到滿足時,還會出現貶低他人的舉動。顯然這種過於強勢的社交姿態使得孩子無法在社交中擁有真正的穩定的社交關係。

3. 孔雀心理妨礙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人們總是喜歡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即便是什麼都沒有也要裝出非常有的樣子。孩子喜歡與他人作比較,但是卻做不到欣賞他人長處虛心學習的姿態,孩子被勝負心所裹挾。贏了的,孩子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輸了的孩子受挫能力差。

孩子攀比愛面子?多半是“孔雀心理”在作怪,父母應該及時引導

三、孩子出現孔雀心理,父母應該怎麼正確引導?

1. 給予孩子適度的誇獎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式選擇上習慣採用正面積極肯定的方式進行引導,顯然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家長由此走進了過度誇獎的誤區,那麼很容易導致孩子形成過高的自我預期,激發孩子內心的孔雀心理。

2. 給予孩子適度的重視

在孩子的成長中,渴望被認可和關注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訴求,所以家長一定要眼裡有孩子,給予孩子適度的重視,讓孩子的焦點心理得到滿足,這樣孩子便不會刻意地渴望得到過多的關注。同時也不必希望在攀比中獲得情感滿足。

孩子攀比愛面子?多半是“孔雀心理”在作怪,父母應該及時引導

3. 引導孩子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

當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時很難看到他人身上的優點,所以父母有必要引導孩子學會欣賞他人。懂得欣賞的孩子能夠從中學習到自己需要完善的地方,更加能夠做到正確地看待自身能力。

當孩子出現盲目攀比愛慕虛榮的行為表現時,父母不要隨意地給孩子貼上標籤,父母有必要認識到孩子這種行為是可以被引導和教育的。批評嘲諷的教育方式過於極端,並不是和所以父母應該從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適度的給予接納和引導,助力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大家對於孔雀心理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哪些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