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時期由北徐州改置的古沂州——龜馱鳳凰城

現行的沂州古城位於山東省臨沂縣境內,沂州古城是古代沂州府的治所地,歷史上的沂州於北周時期由北徐州改置而來,轄區其範圍包含過今魯南蘇北一帶。清朝升為沂州府。北徐州設置於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治所即丘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古城村)。轄境相今山東新泰、臨沂、費縣、平邑等市縣,北周宣政元年改名沂州,後南齊改徐州置,治所在燕縣。

北周時期由北徐州改置的古沂州——龜馱鳳凰城


沂州名字來歷

沂州因沂河而得名。沂州最早由北周置,治即丘縣(蘭山區蘭山街道古城村)。不久東移琅琊治所開陽故城(今臨沂城關),隋改名臨沂縣。其範圍曾包含過今魯南的臨沂全部、棗莊東部,魯中的沂源、新泰,還有魯東南的日照全部,以及蘇北一帶。

在公元前157年,為避漢景帝名諱,啟陽城易名開陽城,設開陽縣於此。《水經注》載:“治水,又東南流,注於沂;沂水又南,經開陽縣故城東”。 東漢時,古城稱為琅琊。公元80年,琅琊國國王劉京,把國都由莒縣遷至開陽城,自此開陽始稱琅琊。魏晉時期歷代均封有琅琊王,開陽城也一直作為琅琊國都,直到西晉末年,這裡仍是琅琊王司馬睿的潛邸。爾後改為琅琊郡,琅琊作為古城稱謂仍長期沿用。

北周時期由北徐州改置的古沂州——龜馱鳳凰城

琅琊郡

臨沂市也有“龜馱鳳凰城”的美譽,傳說在姜子牙封神榜封神時,在臨沂被一隻老龜所救。姜子牙請老龜一起上天成仙,但老龜以故土難離為由拒絕了。姜子牙於是稱臨沂“龜在城在”。老龜點點頭,順沂河進入了臨沂地下,從此就有了龜駝城的說法。鳳凰城的故事則有“鳳凰嶺”這樣的地名為證:春秋時期此地為祝邱城所轄,城西的一座嶺經常有鳳凰來棲,這座嶺便被稱為鳳凰嶺,祝邱城也被稱作鳳凰城

另外,烏龜可能更多是一種政治寓意:“取龜長久之意,表示江山永固。”而鳳凰的傳說則有了更多的“歷史的密碼”。臨沂是上古時期東夷人少昊氏的活動區域,少昊氏崇拜鳳凰,並以鳥名來稱呼各種官職。

“鳳凰嶺”不僅只有傳說。1982年,在鳳凰嶺東北大約6公里處的大範莊遺址,在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眾多文物中,其中幾件陶器,已經明顯地帶有鳳鳥形象了。沂南縣銅井鎮一個山谷中的兩塊花崗岩上,每塊上面都刻著一隻鳳凰,並刻有“鳳凰”二字。這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元鳳鳳凰刻石,是全國現存最早的有確切紀年的畫像石。

北周時期由北徐州改置的古沂州——龜馱鳳凰城

鳳凰城的故事裡,還夾雜著鳳凰“神火”溫暖此地、鳳凰報恩的傳說,或許就是如此多的故事不斷地糅合,才形成了現在“由神龜馱著,由鳳凰長相守衛”的“龜駝鳳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