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電發展“黑白綠”三色經濟 為高質量發展強筋壯骨

從百米井下的煤炭採掘,到烯烴產品的化工再塑,再到春色萌動的綠意盎然……

近年來,安徽皖北煤電集團精耕煤炭、化工、生態產業,打造“黑白綠”三色經濟引擎,經歷了由"黑色"煤企到"白色"減排,再到"綠色"發展的乘數效應後,煥發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

做強黑色經濟,深耕煤炭主業

“液壓系統工作正常,支架正常,割煤機各項參數正常。”3月24日早班,任樓煤礦8258工作面機械轟鳴。預備區職工劉飛和同事們確認了巡檢設備運轉情況後,向集控中心下發了“開始割煤”的指令,百米之外的集控中心操作人員摁下啟動按鈕,採煤機滾筒快速旋轉,黑色煤塊應聲滾滾落下,搭載刮板運輸機送往地面。這是皖北煤電集團煤炭智能化開採的生動剪影。

“我們2月10日已經全面復工復產,得益於智能化開採裝備,礦井產能恢復較快。”任樓煤礦礦長張義勇介紹,“我們及時調整了管理重心,掘進區大力開展掘進攻堅行動,把進尺與效益掛鉤;採煤系統積極開展班組安全生產與質量標準化班組對抗賽,各班組之間比質量、賽安全,勁頭兒十足。”

在麻地梁煤礦快速裝車站,呈現出“賣煤不見煤”的新景觀。操作人員輕啟按鈕,滾滾烏金通過溜槽源源不斷地被快速定量裝運到貨車車廂內。裝車、平車、整車一氣呵成,整個過程不足60秒,比起傳統的裝車、計量速度提升了15分鐘左右。

“藉助這套集成控制、自動化、一體化的煤炭發運系統,發送能力可達3000t/h,大大提升了煤炭運輸效率。”該礦總工程師闞磊表示。

疫情期間,皖北煤電的智能化、信息化裝備更是作用凸顯,成為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的“硬核力量”。截止3月18日,皖北煤電集團所屬生產經營單位全部復工復產,煤礦返崗人員17357人,返崗率92.8%,累計生產原煤300餘萬噸。3月18日當天,皖北煤電日產原煤超8萬噸,創歷史新高。

“‘四化’建設既是行業發展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皖北煤電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袁兆傑介紹,“預計到明年年底,皖北煤電集團將建成10個自動化開採工作面,5個電液控工作面,6條智能化快速掘進作業線,採掘工效率分別提高30%和20%。”

皖北煤電發展“黑白綠”三色經濟 為高質量發展強筋壯骨

打造白色顆粒,延伸產業鏈條

三月的淮河兩岸,奼紫嫣紅,春意盎然。位於淮河岸邊的中安聯合散貨碼頭熙熙攘攘、一派繁忙。數萬噸煤化工裝置原料煤和動力煤被依次精準投放到集裝箱車架上,等待發運入廠。

“截至3月15日,今年頭兩個半月,散貨碼頭共安全接卸煤炭87萬噸,日均煤炭接卸量超萬噸。”中安聯合散貨碼頭集控室調度員劉金玲邊查閱電腦檯賬邊說。

疫情期間,醫用口罩成為最緊缺的醫療物資。而以煤炭為原料的聚丙烯——一種半結晶的白色顆粒,則是中安聯合的“看家本領”。聚丙烯再經過融化、塑形後,能夠成為製造醫用無紡布的原料——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

“根據權威資料,1噸高熔指纖維聚丙烯所生產的無紡布約可製成一次性外科口罩90萬~100萬隻或N95口罩20萬~25萬隻。”中安聯合煤化工分公司總經理蔣勇介紹,“煤炭經過化工合成後轉化為甲醇,再借助類似催化裂化裝置的流化床反應形式轉化為聚烯烴。我們把聚烯烴產品發往下游無紡布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將把高熔指纖維聚丙烯加工成無紡布,通過駐極處理,成為下游口罩企業製造口罩的原材料。”

中安聯合是皖北煤電與中國石化均股組建的大型煤化一體化項目。在當前轉型發展關鍵期,皖北煤電積極發展非煤產業,降低對煤炭依賴,先後推動化工、電力、物貿等接續替代產業發展,使產業格局由“一煤獨大”向綠色多元轉型。

目前,隨著各地下游企業陸續復產復工,市場對聚烯烴產品需求旺盛,作為安徽省內最大的聚烯烴生產企業,中安聯合煤化工裝置加大馬力始終保持較高負荷運行。

皖北煤電發展“黑白綠”三色經濟 為高質量發展強筋壯骨

扮靚綠色礦山 ,擴充生態資產

搬苗、挖穴、栽樹、填土……3月20日上午,在麻地梁煤礦的一處場坡上,20多名戴著口罩的職工志願者和當地農民,正在礦環保部門的指導下種植綠樹。周邊藍天掩映、綠樹成蔭,黑色的瀝青路面與四周的綠化相映襯,色彩分明、層次清晰,觀賞效果極佳。

麻地梁煤礦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境內,南鄰黃河彎道,背依河曲娘娘灘,周邊群山環繞,是皖北煤電首個智能化礦井和產能規模最大的礦井。

“建礦之初,麻地梁煤礦就確立了‘生態優先、綠色開採’的發展思路。我們依託於機械化、智能化手段,實現了‘產煤不見煤、賣煤不見煤’的綠色開採利用。”麻地梁煤礦負責人吳勁松介紹,“礦井依山而建,建築風格仿照當地河套民俗文化,代表著皖煤人以實際行動深度融入煤都、誓立皖煤標杆的決心。”

距離山西省嵐縣6公里山坳裡的昌恆煤礦,是皖北煤電打造綠色礦山的又一生態代表“作品”。漫步礦區,成片的綠色充盈著眼簾,白牆青瓦馬頭牆,綠水青山蔚藍天,宛如一幅古樸典雅的江南水墨畫。只有那飛跨地面與山腰的長長皮帶運輸棧橋以及奔流不息的運煤卡車,隱晦地暗示著這是一座現代化高產高效礦井。

2008年,皖北煤電因應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的機遇,兼併重組了昌恆煤礦。考慮到安徽職工轉戰山西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思鄉情切,新井改造建設初期,皖北煤電在礦山設計方面融入徽派建築,房屋佈局重視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使得自然情趣和山水靈氣融合,成為當地綠色礦山的推介典範。

“皖北煤電進駐嵐縣,是自嵐縣改革開放以來引進最成功的國有大型企業,在短短兩年時間興建了一個現代化的標杆煤礦。連續幾年都是嵐縣最大的納稅大戶,創造了就業崗位,帶動1000餘戶脫貧致富。”嵐縣縣長喬雲說。(邵明可 朱明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