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後,項氏一族還存在嗎?有何結局?

幻海塵封


項羽出生於楚國貴族,項氏世代為楚國將領,因為功勞大對楚國王室有貢獻被封在項地,因此他們的姓氏為“項”。

在秦始皇消滅六國中,楚國大將項燕為秦國赫赫有名的將領王翦所殺,楚國最終被滅。隨著項燕的倒下,楚國的滅亡,以項燕之子項梁為代表的項氏一族瞬時沒落。

後來,項梁因為殺人,與項羽躲避在吳中。項梁在吳中招兵買馬,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之後,迅速拉起反秦大旗,逐漸做大作強。項梁隊伍中主要有從吳中起事的班底,中途加入的東陽陳嬰帶來的幾萬人,還有一股重要的力量就是原先楚國的舊時力量。范增曾經勸項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時說道“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

可見項梁反秦事業做大後,楚國曾經的將領都跑來追隨依附於他,不難猜測在楚地曾經風光過的項氏一族,看到宗族中出了這麼一位能重振榮光的人物,肯定都加入到了項梁的軍隊中,“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這是對古代家族發展的真實寫照。

這一點也在《史記》中得到了印證,在鴻門宴中偏向於沛公劉邦和意於刺殺劉邦的項莊肯定都是項氏族人,他們都圍繞在項羽周圍,在核心圈擔任職位和任務,以此推測出項氏子弟在項羽軍中是一股受到信賴和信任的力量。

在定陶與秦軍的交戰中,項梁因為輕敵戰死,項羽接管了這支軍隊。在鉅鹿之戰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之後,項羽的聲望達到了頂峰,天下諸侯都歸屬項羽,估計此時楚國的項氏子弟羽與榮有焉,全部在項羽麾下效力。

楚漢之爭中,劉邦和項羽各有傷亡。決定勝負的垓下之戰,楚軍損失慘重,項羽帶領的八百騎兵最後幾乎也是消耗殆盡。一代霸王項羽兵敗,自刎於烏江邊。

項羽死後,楚地投降。只有楚懷王給項羽的封地魯地人誓死不投降。劉邦本來是要發威搞掉魯地的,可是又覺得魯地人守禮義,氣節很高,心中很是欽佩,最後拿著項羽的人頭給魯地人看,告訴他們效忠的人死了,魯地人才投降。

劉邦對項羽這個曾經的上司、對手惺惺相惜,以魯公之禮下葬了項羽。“諸項氏支屬,漢王皆不誅”對於項氏一族的人也沒有追究,同時封多次幫助漢軍的項伯為射陽侯。還封了項襄為桃候,平皋侯項它 玄武侯三個項氏子弟,賜姓劉氏

從劉邦最後的處理來看,楚漢之爭結束後,項氏一族還存在,他們的結局大概有以下兩種:

1.存活的項氏子弟成為了普普通通的百姓,綿延了項氏一族。

2.劉邦封候的四名項氏人員,因為改姓劉姓,有了不同的繁衍,當然從宗法來講,他們已經不算項氏了。


波斯小姐


項羽死後。項氏一族還存在。劉邦卻沒有對項羽家族趕盡殺足。《史記·項羽本紀》最後一段記載了項羽家族的歸宿: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劉邦不殺項羽是可以理解的,項家應算是劉邦恩人,項梁對劉邦幫助非常大,項羽鴻門宴沒殺劉邦,還分封劉邦漢中王,也沒有對劉邦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下死手。項家的項伯還對劉邦有恩。

劉邦封項伯射陽侯,賜姓劉。項氏其他族人也獲得分封,賜姓劉。據說項羽還有後代在浙江省,姓項不姓劉。


大白白野


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他們的故事有的蕩氣迴腸,有的悽美婉轉,有的則令人惋惜,西楚霸王項羽是三者皆有之。項羽鉅鹿之戰的霸氣,和美人虞姬愛情的悽美,自刎烏江的結局讓人唏噓。不過項羽是怎麼被劉邦困住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自刎的呢?在項羽死後,人們將他埋在了哪裡?項羽是否留有後代呢?

 

  鴻溝和約之後,項羽舉兵返回,可狡猾無常的劉邦卻突然撕毀了盟約,發起了對項羽的戰爭。原本劉邦是想要乘此機會滅掉項羽的,但是沒想到之前約定好一起出兵的韓信和彭越並沒有按約前來。最後劉邦偷雞不成蝕把米,被項羽打敗,縮在深溝高壑中不出來。劉邦以為可以打敗項羽,結果卻被項羽打敗了,然後就躲起來,這真的就是自作自受了。

  在當時複雜的社會環境下,盟約的不穩定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劉邦毀約偷襲實在不義。項羽在打敗了劉邦的反軍之後,一直和劉邦僵持不下,他當然想就此將劉邦解決了。劉邦無奈之下只能許諾韓信土地,讓韓信出兵幫助自己,夾擊項羽大軍。梁王彭越也趕來幫助劉邦。項羽此時面對的是三面大軍的夾擊,能夠突圍就已經很厲害了。更何況楚國本地還有叛徒大司馬周殷,竟然和這群人一起來合擊項羽。然後這些人就形成了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在不得已之下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

  在垓下,項羽大軍被這四方軍隊團團圍住,項羽大軍不但兵力損失過重,軍中所剩糧草也已經不夠了。迫不得已之下項羽只能選擇率領八百騎兵突圍,漢軍發現項羽逃脫,就派了五千精騎兵追拿項羽。最後,項羽只剩下了二十八騎兵,而追殺項羽的就有上千人,這是什麼概念,能夠逃出去的就是神了。

  在被逼的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項羽還能帶領自己的這二十八將殺了漢軍千人,不可謂不是英雄。可是結局是註定了的,項羽即使武藝再好,幾十人對抗上千人還是不能成功的,在烏江邊的時候,烏江亭長勸項羽回江東去,以後有實力了再來就是,可是項羽想到死去的將士們和心愛的虞姬,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項羽死後,他的首級被送到劉邦面前,劉邦才敢相信這個強勁得讓人害怕的對手是真的死了。現在紀念項羽的地方一共有兩處,一處是五泉莊墓,一處是霸王祠。五泉莊墓又被稱為“霸王墓”,在《闕里文獻考》中記載有:曲阜城東北有古冢,俗名霸王頭,相傳為項羽首處雲。而霸王祠又被稱為項羽廟、項王亭、楚廟、項亭,公元前202年的時候,項羽就是在這裡自刎的。這裡墓葬的是項羽的“分裂之餘”,就是指殘骸和血衣,所以又稱為“衣冠冢”。

項羽死的時候三十二歲,古代人本來就早子,項羽會不會有什麼兒子女兒之類的後代存活了下來的呢?

 

 

  對於虞姬和項羽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傳頌著,大家對於這兩人是否有後代的事情也十分好奇。項氏後人向全國項羽研究會展示了《汝南項氏宗譜》,宗譜中所列有幾十世系表,其中表明瞭項羽不僅有後,還“子子孫孫無窮匱”。在本書中稱虞姬為“夫人虞氏”,和班固《漢書·項籍傳》的說法一致。此書中寫道,項羽和虞姬育有一子名“隆”,“漢興避居禹穴之山陰”,而在這個地方,現在還有項裡村和項王祠,就應證了項羽有後代的說法。


軍臨天下83275919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邊自刎,劉邦選擇谷城(今山東平陰西南)作為其墓地,按照魯公(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的規格安葬,並且親自出席葬禮,哭泣哀悼。

那麼項羽死後,項氏家族其他成員去哪了?漢高祖劉邦並沒有對項家人趕盡殺絕,而是全部赦免,寬容相待:

一,射陽侯項伯:

項伯是項羽的叔叔,是楚軍中的二號人物,曾多次相助劉邦:

第一,在項羽接到曹無傷密報,準備第二天“擊破沛公軍”之前給張良報信,並勸阻項羽出兵攻打劉邦;

第二,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時,“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救了劉邦一命;

第三,項羽分封19路諸侯,劉邦只得到巴、蜀二郡,是項伯勸項羽把漢中郡也封給劉邦,後來韓信正是以漢中郡為跳板,上演了精彩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第四,阻止項羽烹殺劉太公。劉邦沒有忘記項伯的恩德,稱帝后,賜其姓劉,並封為射陽侯,封地位於今天江蘇寶應縣射陽湖鎮東部,項伯從此變成劉伯。劉伯在射陽侯國,修水利,發展農業,造福一方。

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劉伯去世,其子劉睢犯罪,失去繼承爵位的資格,於是射陽侯國的封地成為朝廷直轄土地。

二,桃侯項襄:

項襄是項燕之子,項伯的兄弟,也是項羽的叔叔。項襄是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被漢將灌嬰擊敗後,就歸順了劉邦,是項氏家族中,降漢最早的人。

劉邦稱帝后,賜其姓劉,項襄從此變成劉襄(與齊王劉肥長子同名),劉襄一直也沒有立功,直到高帝十一年跟隨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才被任命為淮南太守。第二年被封為桃侯,封地位於今河北深州,食邑一千戶。

前元十年(公元前170年),劉襄去世,其子劉舍襲爵。

三,平皋侯項它

項它是項羽的侄子,曾率楚軍救援被秦軍包圍的魏國首都臨濟,被秦將章邯擊敗,楚漢戰爭期間,率軍進入西魏國,協助魏王豹抵禦漢軍,又被韓信擊敗,於彭城之戰被俘後降漢。漢朝建立後,被賜姓劉,封為平皋侯,爵位傳四世,於漢武帝時期因酎金而被廢除封國。

項家人除了以上被封侯的三位,還有項羽的堂弟項莊,因為在鴻門宴上被范增找來舞劍,為後世留下了一句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但其後來的經歷不詳。

而項悍、項聲、項冠等人,則史書失載,可能死於戰爭中,可能逃匿隱居、也可能降漢後,無功沒封侯,只被賜姓,然後默默無聞的度過一生。


Damen達蒙


存在


小和尚踢皮球


項羽死了其項姓人氏又沒有滅絕,故其項姓後裔還是很多的,如項城就是


一見堂書道菲哥1969


在秦朝滅亡之後,劉邦和項羽這兩位英雄開始了爭奪天下的戰爭。彼時,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到了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一帶),突圍至烏江(今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那麼,問題來了,在項羽死後,漢高祖劉邦是怎樣處置項羽家族的?

首先,在項羽自刎烏江後,有人認為劉邦這位皇帝為了斬草除根,很可能對項羽家族趕盡殺絕。但是,事實上,劉邦卻沒有這麼做。《史記·項羽本紀》最後一段記載了項羽家族的歸宿: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對於項羽有關的四位項氏族人,劉邦給他們封侯的待遇。其中,就項羽的叔父項伯來說,眾所周知,因為在“鴻門宴”中救了劉邦的命,所以,在劉邦建立西漢後,不僅將項伯封為射陽侯,還給予賜姓劉氏的榮耀。

不過,在射陽侯項伯病逝後,因為自己的兒子劉睢有罪,侯爵沒能繼承,最終家道中落了;其次,就項襄來說,也是項羽的叔父。早在公元前205年,項襄就歸順了劉邦。公元前195年,項襄被封為桃侯,因為賜姓劉氏的關係,此時他已經叫劉襄了。在他去世後,他的兒子劉舍不僅繼承了爵位,還在周亞夫之後成為漢朝的丞相;在項伯、項襄之後,項他(也有史書寫作項佗)則是項羽的族侄。公元前206年,項羽的侄子項他被劉邦手下所俘。西漢建立後,項他被賜姓劉氏,並封為平皋侯。

再者,針對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的玄武候,也是項氏族人,並且賜姓劉。但是,關於這個人的具體姓名和生平,則缺乏詳細的史料記載。不過,總的來說,針對項羽家族的人,漢高祖劉邦極盡優待,不僅給出了侯爵的待遇,而且將當時的國姓——劉姓賜給他們。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些皇帝會將自己的姓氏賜給功臣,以此肯定這些功臣的功勞。比如在唐朝末年,李克用(856年10月24日-908年2月24日),字翼聖,本姓朱邪(又作朱耶),被唐朝皇帝賜姓李氏。

最後,可能有人要問了,以上幾個封侯的項氏族人,都不是項羽的後代。那麼,問題來了,項羽有兒子等後人嗎?針對項羽的後人,《史記》等史料沒有給出正面和詳細的記載。不過,《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曾對劉邦解釋自己為什麼棄項羽而歸劉邦時說:“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據“妻之昆弟”四字分析,項羽肯定有妻子。而且,這個“妻子”應該不是指虞姬。但是,針對項羽的這位妻子,史書上就沒有記載。在此基礎上,針對項羽的後人,也就成為一個歷史的未解之謎了。







長安講歷史


存在


散人閒語


當然存在


花千谷影視


楚霸王項羽,那可是中華古代最神勇的猛將啊,其出身楚國將門之後,自幼力大無窮。長大後力能扛鼎,打仗尤其厲害,其率領3萬人在鉅鹿之戰打敗40萬秦軍,奠定了秦朝滅亡的根本基礎。之後更是每戰必克,攻無不勝戰無不取。在彭城之戰,5000人將劉邦56萬大軍打得丟盔棄甲,至今還是無法超越的軍事奇蹟。


而在四面楚歌,垓下之戰後,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那麼項羽死後其,後代去哪了?很多人說項羽沒有後代,在歷史記載中,也沒有發現項羽有後代,而且項羽和愛妻虞姬也沒有生育後代。在《史記》等歷史記載中,更加沒有記載項羽還有後代。但是2000年過去了,在浙江一個小山村,有100多人,宣稱是楚霸王的75代子孫,而且還有家譜為證。

這個山村100多人全姓項,在村子祠堂裡面有一本家譜,裡面記載的子孫順序,綿延1700多年。據村子裡面最年長的項海金介紹,根據家譜記載,其是項王的第75代直系子孫。很多人不免要問,這項羽不是沒有子孫傳世麼,怎麼還有後代呢?據這位項海金敘述,其實項羽在烏江自刎前有兩個兒子,妃子又不是虞姬一個,雖然這兩個兒子不是虞姬所生,但是也是項羽留下來的唯一後代。

其中長子叫做項隆,在項羽自刎烏江之後,就在族人的帶領下,一路南逃,進入浙江南部一代的越地,隱姓埋名生活起來。而劉邦得到天下後,也曾大力尋找項羽後代,估計是沒找到,或者已經找到的被殺了,所以史書之中才沒有了記載。而項隆在浙江一帶也是歷經多次遷徙,到處躲藏,最後才定居下來。


此後幾千年歷史,有的族人已經搬離此地,但少部分還是留了下來,才有了現在這個村莊。而對於項羽後人一事,早在宋朝的朱熹就做過專門的考證,認為項羽後代沒有被殺絕,活躍於浙江一帶。現在據老人項海金講項家後人活躍於各大領域,出了很多人才,每年都會在一起祭祀項王,以是項王后代而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