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火了 將與傳統商超、生鮮電商爭食?

“社區團購”火了 將與傳統商超、生鮮電商爭食?

團購進一步拓寬市民線上消費的渠道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通訊員 董慶茹

面對疫情衝擊, 不僅一些大型商場和超市發力線上銷售,“宅購”“拼購”“社區團購”等無接觸配送也成為消費的主流方式,通過線上交易、線下定點配送、用戶自提等方式,避免買賣雙方直接接觸。特殊時期,社區團購不僅成為消費者青睞的買菜重要渠道,更是被視為與傳統商超、生鮮電商爭食的“黑馬”。

團購平臺爭先進駐小區

“今日可團:豬脊骨、精選牛腩、新鮮菜心、海南椰皇、新鮮芡實、剝皮魚和杜鵑花……”在東莞西環路上河居小區的一品牌微信團購群裡,從蔬菜水果、海鮮肉蛋奶食品再到居家百貨等,可團的種類猶如一個“大型百貨”。團購群裡,每天早上“團長”會將當日新上架的產品鏈接一一發送到群裡,並“吆喝”當日促銷特價產品,隨後業主們既可以在群裡接龍下單,也可以直接在團購小程序裡下單,只見群裡接龍的鏈接不停閃爍,光是當日的訂單量就達500多份。

據瞭解,進駐該小區的團購群多達五六個,基本每個團購群都接近400人,其中佳佳團購群推廣員盧先生表示,“疫情期間,群裡團購的訂單量比以前火爆多了,特殊時期大家更注重安全,團購線上交易、次日線下定點配送、用戶自提,買賣雙方‘零接觸’的方式更受青睞”。

“在業主群裡有一個鄰居發了一條團購的鏈接,就抱著試試的態度,點進去看了一下,發現裡面的東西比超市的價格實惠一些,看到有很多鄰居都有購買,也決定試試。”業主田女士說,現在他們家從一根蔥到肉蛋奶,從百貨到綠植,幾乎全在群裡解決,手機上下單,第二天下午“團長”就把貨送到了小區取貨點,非常方便。“我手機上團購的群有四五個,有專門團水果的,也有團海鮮的。”

兼職做“團長”收入可觀

阿平是一團購平臺的團長,做團購有2年多的時間了,因收入還不錯,她一直堅持至今。“平時上班之餘,我在小區兼職做了一團購平臺的團長,平常來下單的客戶都是熟人、附近的鄰居。”阿平因工作性質比較容易安排自己的時間,是兼職做團長的合適人選。

“最初聽團購公司的人說拉個群就能掙提成,所以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做起了團長。”阿平所在的小區規模很大,附近也有不少小區住戶,很快她的團購群就“人滿為患”, 每天她將拼團商品分享進群,客戶從小程序裡下單,第二天平臺統一配送到取貨點,用戶自行取貨。團購平臺不僅有水果生鮮,還有日用百貨,價格也比超市便宜不少,所以客戶也很“買賬”。

雖然整個流程看似簡單,實際運營後卻極其繁瑣,有人搞不懂小程序付款流程,有人要求送貨上門,這些阿平就要隨時“盯著”手機,答覆群裡客戶的問題。“每天晚上8點到10點是發團購消息的黃金時期,因為這時候大家相對很閒,可以預售。”阿平說,做團長是沒有底薪的,主要是靠業績提成,一般團長每單有4%的分紅,有時好的話也會提至6%。

因受疫情影響,東莞多家大型商場和超市發力“自救”, 將賣貨地點迅速搬到了“線上”, 開通微信銷售群、直播間,客服人員每天在群裡發佈“秒殺”款,以此來彌補損失。防控關鍵期,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也進一步拓寬市民線上消費的渠道,讓社區團購訂單暴漲。“疫情期間,銷售效果超出預期,基本上日均訂單量增長在80%以上,單日的訂單量突破了500單。”阿平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