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15萬斤“廢紙”,曾被以4000大洋賣出,現今花百億也難追回

曾經在紫禁城內有重達15萬斤裝滿了8000個麻袋的“廢紙”,以4000大洋的價格被低價出售,而現今就算花百億也追不回這些珍貴文物了,年代久遠的文物所具有的珍貴歷史價值毋庸置疑,而在眾多文物之中,最為珍貴的文物其實並非金銀財寶,而是帶有文字的文物。

紫禁城15萬斤“廢紙”,曾被以4000大洋賣出,現今花百億也難追回



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有著各自時期內的史官,比如現今廣為人知的司馬遷和《史記》,但歷經朝代更迭,能被保存下來的歷史文獻,其實非常稀少,甚至很多史料都已經被毀。而到了清朝時期,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曾有紀昀等360多位官員學者編撰《四庫全書》,耗時13年編成,共計大約8億字。

紫禁城15萬斤“廢紙”,曾被以4000大洋賣出,現今花百億也難追回



《四庫全書》也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晚清時期,國家形勢變的極其動盪,外國列強的入侵,清廷的腐朽不堪,最終使得存放在紫禁城中的無數明清史料正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顯示,那時存放在紫禁城中的歷史文件多達15萬斤,儘管對現如今的我們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文化財富,但對那時候的朝廷來說,他似乎看起來沒有任何價值,因此在朝廷無心管理這些東西后,還有官員提出,不如把它們一把火燒了。

紫禁城15萬斤“廢紙”,曾被以4000大洋賣出,現今花百億也難追回



幸好當時被一位名為羅振玉的官員阻止,而羅振玉是我國近代的一位考古學家、金石學家。他知道這些文字資料的重要價值,但在溥儀退位後,當時紫禁城中的很多珍貴文物,都是由北洋政府統一管理。不想後來由於北洋政府的財政狀況出現問題,竟動起了將近15萬斤的“廢紙”低價出售的念頭,

紫禁城15萬斤“廢紙”,曾被以4000大洋賣出,現今花百億也難追回



而後來這些被他們看做“廢紙”的珍貴歷史資料,稀世文獻,最終被裝滿了8000個麻袋,並以4000大洋的價格低價賣掉,實在令人遺憾,而現如今,這些寶貝就算是花出上百億甚至更多的錢,也難以追回,因此我們現如今對文物保護愈發重視,正是為了不再讓國寶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