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一般壽命多長?

用戶1319622138084


腸癌一般壽命多長?

腸癌一般壽命有多長,如果確診腸癌的那一天,大部分都是由於惡性腫瘤侵犯,出現貧血,消瘦大便增多,粘液血便腹痛腹塊或者腸梗阻,腸癌的分期對愈後判斷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最主要還是由於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腫瘤生長的範圍有關係。但都是根據5年來判斷存活率。


1.如果壽命來判斷需要根據腫瘤的轉移程度以及有沒有伴隨症狀,這些都會影響著疾病的,愈後特別是根據大腸癌的分期以及以後經過發年5年存活率,達到100%是因為黏膜內癌沒有突出黏膜的基層。只要不超過粘膜肌層,僅僅是上皮肉瘤變這種情況的話,存活率5年就會為100%,所以說侷限於粘膜層的腸癌及時治療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2.如果出現腫瘤侵犯基層,但沒有穿透,也沒有淋巴結的轉移,5年存活率約為67%。

3.腸癌腫瘤侵犯穿透肌層,但沒有淋巴結轉移,5年存活率約為54%。

4.腫瘤未穿透肌層,但有淋巴結轉移。5年存活率為43%。

5.腫瘤穿透腸壁並有淋巴結轉移5年存活率為22%。

6.有原處遠處隔臟器官轉移,出現血液淋巴種植轉移癌組織,穿透腸壁漿膜後,到達腸壁表面癌細胞脫落,播散到腹腔內,形成種植性轉移這種情況,5年存活率極低。


由於腸癌是腸黏膜上皮和腺體發生的惡性腫瘤,包括最常見的病死率也比較高,這種發病率增長比較迅猛。城市高於農村,大城市高於小城市,男性比女性增加的快。所以說一旦確診為腸癌,特別是癌前病變,確診以後需要及時的治療原發病,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癌前病變,比如說某些增生性息肉,病腸息肉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慢性血吸蟲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由於黏膜上皮過度增生就會發展成為腸癌,所以說需要及時的治療癌前病變,同時根據發病的年齡,發病的程度以及有無轉移,需要及時的治療原發病,提高疾病的愈後提高生活率和存活率。


汐煒醫生


單憑一個“腸癌”是不可能預估病人能活多久的,預後牽扯到很多因素,比如TNM分期、臨床因素、病理因素、生物學因素等等。客觀判斷預後有助於制定一個比較合理、適宜的治療方案。

一、TNM分期與預後

TNM分期無疑是影響預後最主要的因素,早晚期生存時間肯定有區別麼。總體上Ⅰ期腸癌5年生存率在90%左右,Ⅱ期大概是70%左右,Ⅲ期大概是50%左右,Ⅳ期大概只有10%左右,這只是粗略分期,比如Ⅱ期還有ⅡA、ⅡB、ⅡC期,生存時間也有很大不同。

分期越晚生存時間越差,但也一個小的“悖論”,ⅡB/ⅡC期生存時間可能差於ⅢA期!為啥呢?

Ⅰ期、Ⅱ期為非轉移性腸癌,沒有淋巴結以及遠處轉移,Ⅲ期是有淋巴結轉移而沒有遠處轉移。

ⅡB期腫瘤原發灶浸潤深度達漿膜層,也就是腸管最外的那層,而ⅡC期更厲害,侵犯了周圍組織、臟器,這樣有可能做不了手術、或者手術有殘留癌細胞,並且一般侵襲性要大一些。ⅢA期淋巴結轉移≦3枚、且腫瘤浸潤深度不超過腸管肌層,手術就可能切除“乾淨”些。基於這些原因,ⅡB/ⅡC期預後或許還不如ⅢA期!

二、臨床情況與預後

腸癌的臨床情況包括病人的年齡、性別、併發症以及腫瘤的部位、大小、性狀、生長方式等等。

比如直腸癌因解剖結構的關係,手術切除範圍有限,“殘留”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因此輔助治療也比結腸癌強烈一些,也有左半結腸癌預後相對好於右半結腸癌的研究結論。

年輕的患者一般發現晚、腫瘤惡性度高,進展速度快,老年人往往進展速度要慢一些,但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差,耐受不了強度大的治療。

三、病理檢查與預後

腫瘤類型是首先要確定的,腺癌佔絕大多數,還有粘液腺癌、印戒細胞癌、未分化癌等惡性度要高一些。TNM分期以病理檢查為最終依據,腫瘤浸潤的深度、淋巴結轉移的數目、遠處有無轉移等。

癌細胞分化程度與惡性度大小有關,分化越高越接近正常細胞、惡性度就越低,反之惡性度大、預後要差些。

術後病理檢出淋巴結數目、有沒有脈管/神經浸潤、切緣情況,這些也與復發有關。

四、生物特性與預後

腸癌生物特性大概依據兩方面,腫瘤標誌物和基因突變情況。

與腸癌最為相關的腫瘤標誌物有癌胚抗原CEA和CA-199,相關性大約在60%、70%,而且越晚相關性越大,同時數值越高其預後要差。

目前在基因水平對腸癌也有了很多認識,比如KRAS 、NRAS 、BRAF 基因突變型進展速度快,預後要差。還有錯配修復基因問題,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預後要好很多。

有些病人對癌症治療認識錯誤,比如分期明明比較早拒絕手術,術後該輔助治療不願放化療的,完全排斥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現代醫學是根據以往臨床研究、大多數人獲益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也是治療最客觀的參考依據。

腸癌預後是多種因素決定的結果,每個人也都不一樣,有些因素影響大,有些因素影響小,綜合性判斷預後,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具體時間。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腸癌一般活幾年,我來說說我的見解,腸癌就分為好幾種有乙狀結腸癌,直腸,降結腸,升結腸等等,然後分成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還有病人自己身體狀態的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主治醫生的手術經驗,手術能不能徹底做乾淨,淋巴癌細胞能否都清除乾淨等很多因素的,還有病人的心態,免疫力都非常關鍵。我自己是 乙狀結腸癌中晚期病人,淋巴查出轉移了2個,屬於中分化中晚期病人。住院期間認識了很多癌症病人也創建了一個癌病康復群,可以說腸癌是死亡率比較高的一種癌病,活多久要看個人的心態還有免疫力有直接的關係,除了手術失敗,還有很多都是焦慮症,抑鬱症嚇死的。可能有些人又要噴我了,但確實絕大部分人在生死麵前都是過不了關的。我51歲查出腸癌到現在已經過了三年危險期了,身體給我的感覺是五年生存期對我來說是跟本沒問題的,重要的是在8-10年左右不要在轉移到肝肺哪才能說控制住了。我在手術化療12次出院的時候,就告訴家人我的目標是要在活個十年,這十年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我是家裡的棟樑,一場突如其來的癌病讓我感覺到了緊迫感-家裡的經濟危機,當時廈門房貸還剩一套沒結束,小孩大學還沒畢業。加上自己生病一大筆的費用。在手術和化療半年之間都不敢休病假,只能調班.休年假去化療,化療出院直接去上班而且都是上二個班(我從出社會開始賺錢都有兼職,最多的兼職5份)半年後2套房貸都還清了,小孩也畢業了。我也安心請了病假二年,沒在單位繼續上班了!休養身體二個月後,就獨自一個人揹包去了西藏,尼泊爾,新疆玩了二個月,回來又到處兼職找工作,這三年多來存到的錢,加上房租,理財,退休金夠我們養老了,我自己病假二年後也辦理了病退手續,工作了20年每月才領1300元退休金。好在病退後看病能報93%。現在有機會就好好賺錢,沒機會賺錢的時候就儘量出去玩。勞逸結合,放鬆心態,提高免疫力,適當的運動。這樣帶癌生存是沒問題的!重要的是身體會走,會動,會吃,會玩,會賺錢。活著才有意義。真的是躺在床上,我一天也不想活了,沒質量的生活,活著有什麼意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剩餘時間多出去走走看看,對身體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抗癌老胡遊天下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先以美國為例,對於結腸癌,整體5年生存率為64%。侷限期結腸癌5年存活率為90%;如果結腸癌已經發生遠處轉移,則5年生存率為14%。

腸癌一般壽命多長?

疾控中心曾發過一組數據,早期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為84.6%,晚期則下降到5.7%。我們可以看到早期的五年生存率很高,但國內醫院大腸癌早期診斷的比例僅為13.7%,遠低於美國。美國的早期篩查高達39%,數據顯示,如果實現早期篩查,可以降低50%腸癌死亡率。

目前我國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遠低於美國及日韓,85%以上的結直腸癌發現即已屬晚期,即使經過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顯低於40%。


早期篩查最重要


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息肉最理想的檢查方法,可直接觀察到全腸道情況,同時鏡下可對病灶進行活檢。基本原則就是一旦發現息肉,應及時切除。息肉切除後還要送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息肉性質。


研究發現,大部分的腸癌來源於腺瘤性息肉癌變,而從腺瘤性息肉到癌變的發生,可能要經歷數年甚至更長時間。若能在腺瘤性息肉未癌變或早期癌變的無症狀階段,通過腸鏡檢查發現並經內鏡微創治療,則可阻斷其癌變的機會。


腸鏡還可直接觀察到結直腸腔內壁,是發現腸道腫瘤最敏感的方法。除了腸鏡還有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等方法,總之早期篩查最重要。

高危對象

1.40歲以上有症狀(大便習慣改變、便血、大便變細)的人群;

2.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3.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4.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5.45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6. 確診胃炎、腸炎,長期服藥卻久治不愈者。

有什麼建議?

1.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生,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肥胖是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腎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2.合理膳食,增加粗纖維類食物和蔬菜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

3.戒菸,避免其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我是黃志豔大夫,致力於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複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腸癌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黃志豔大夫


似乎從發現到死亡也就幾個月的時間。一個朋友的丈夫是著名大酒店的廚師,為人憨厚老實,廚藝很好,過年都幫他的親戚家裡做年夜飯,成天樂呵呵的,兒子也定下了婚期,自己也快退休了,要拿很高的退休工資,那日子想想都美,只是拉肚子,去醫院一查竟是腸癌晚期,頓時天塌下來了,妻子整天哭,只活了兩三個月就去了,幸福和不幸就差百天。這病發現就不治,所以平多吃素菜水果,多運動,可能會減少此類疾病的發生吧。





美麗暢想2


同病不同命。我弟弟7年前發現是四期,醫生說不樂觀。但我們堅持手術、化療,幾個月後出院。沒想到第三年轉移,又住院化療10次。至今又4年了,除了每天不間斷中藥外,其他生活跟平常人一樣。我理解這就是帶瘤生存。


元是你


不管你是什麼癌,決定生命的為一保證就是患者自己身體體質健康,治療靠藥物,健康靠優質蛋白質的吸收,兩者缺一不可,人的各大器官健康決定壽命長短的道理絕無意外,特別是吸收和排洩系統是重中之重,重視生命就必須從這兩個糸統的保健做起,錯過了代價就是生命!


何冠盛


我老父親1998年(當年69歲)升結腸癌中晚期,經過手術治療和術後的治療,已經完全恢復正常。至今健康(已經九十一歲)!


欲計無舟


我身邊的真實病理,有十五年以上的,還很健康。有七八年的,也有時間短的。關鍵是及時發現和積極配合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