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海基、空基“三位一體核打擊”中,哪一方面更為重要?威懾更大?

天下布武


最直接的威懾效果要數空基核力量,但是最根本的核威懾還是海基核威懾力量。陸基,海基和空基分別代表陸地部署的公路機動/發射井洲際彈道導彈,彈道導彈核潛艇搭載的潛射彈道導彈和遠程戰略轟炸機攜帶的核彈。這三種核打擊方式,各有各的特點,陸基發射井核打擊射程最遠,但是發射準備時間長,機動性差。公路機動雖然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但是卻需要極大的國家戰略縱深作為掩護。海基核打擊是戰略核潛艇,最大的特點是隱蔽性,主要承擔二次核打擊和核報復的任務。



空基拉出來說,空基核打擊最大的特點在於機動性!目前世界上真正掌握空基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我國雖然將原始的圖-16轟炸機仿製的轟-6轟炸機魔改到了現在航程摸到8000公里的轟-6K。但是因為平臺的限制,轟-6K其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美俄兩個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進行核威懾的第一選擇就是,部署戰略轟炸機,給對方施加軍事壓力。比如這次美國對伊朗施加軍事壓力,就在第一時間向中東地區緊急部署的戰略轟炸機。

普京就曾經說過一句非常豪氣的話:“談判桌上談判一百次,也不如戰略轟炸機扇動一次翅膀!”這句話非常形象的描述了空基核打擊的特點,機動性強,威懾力直接,是最有力的談判籌碼。戰略轟炸機不僅可以攜帶核彈,還能夠攜帶常規彈頭,或者是巡航導彈進行作戰。但是在防空導彈和戰機瘋狂發展到今天,戰略轟炸機的使用已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了本質性的區別。一般是在己方奪取制空權之後,戰略轟炸機才出動進行毀滅性打擊。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現代戰略轟炸機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談判的手段。兩個國家針鋒相對,一個有核一個無核,那最有力最直接的核威懾是什麼?就是派出戰略轟炸機繞著它的國土溜一圈。陸基和海基都是藏起來在背地裡要你命的,對方壓根不到威脅,是用來真正打擊的。試想一下,根本看不到的敵方陸基/海基核力量和一直在自己頭頂轉圈圈隨時種蘑菇的戰略轟炸機相比誰的威懾更為直接一些。


陸基/海基和空基不同,空基要儘可能高調,而陸基/海基則要低調。目前擁有陸基核打擊力量的國家只剩下中美俄,這三個國家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公路機動發射車的部署那都是絕密中的絕密。而核潛艇也一樣,彈道導彈核潛艇是每個國家的機密,發射陣地更是藏得很深。這兩種核打擊的作用就是,警告對方有核國家不要輕易動手,我手裡有反擊手段,而且你還不知道我要從哪裡打你。

特別是彈道導彈核潛艇更為隱蔽,其核威懾也是最根本的,是國家安全的最後一張底牌。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運用是按照預定航線,依託慣性導航和海圖地形匹配到達發射陣地,然後下潛保持無線電靜默,保持噪音管制。等到來自本國的超長波臺的通訊,然後按照通訊指令迅速上浮,根據不同的發射代碼將導彈發射出去。地球上一大半都是海洋,只要隱蔽做的到位,敵方根本不知道導彈從哪裡發射而來,根本來不及做出對應措施,只能魚死網破。總得來說,空基是用來嚇嚇你的,陸基是用來乾死你的,海基是用來同歸於盡的。


赤焰噠噠噠


美軍“民兵Ⅲ”型陸基戰略核導彈所使用的MK-12型核彈頭(單個當量17.5萬噸),美軍目前民兵Ⅲ型導彈還有441枚服役,部署在4個基地當中。

陸基、海基、空基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哪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要看擁有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國土面積大小而定。
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是法國戰略核力量的核心!目前世界五個可以合法擁有核力量的國家當中,由於英法兩國國土面積狹小,“三位一體”配置是不完整的!法國在1990年代之前勉強擁有過“三位一體”,但是受國力的限制,目前核武器的載具僅有“海基”的戰略核潛艇在執行“核戰備”任務,“戰略空軍”的幻影Ⅳ-P核轟炸機已經退役多時了…它所攜帶的ASMP中程核巡航導彈目前也處於半封存狀態。


隨著“火神”中程轟炸機的退役,英國的空基核力量也終結了,“火神”轟炸機理論上可以攜帶21枚1000磅的核彈或者一枚“藍劍”核巡航導彈,但英國的國土面積要比法國還小(24.4萬和55.1萬平方公里),雖然“火神”部署在加固的掩體內,但戰時不足以抗擊100萬噸的核彈打擊,生存能力太低了…冷戰結束之後並且隨著英國國力的進一步下降,“火神”已經養不起了…只好退役,也沒有繼續研製新型轟炸機接替,目前只是保持了四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

英法兩國受國土面積狹小和國力日漸“疲乏”的影響,目前僅能維持“海基”核力量這一種核威懾,換句話說:海基核力量對英法兩國來說是最重要的!


衝出地下發射井的俄羅斯新型“薩爾馬特”

洲際核導彈,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戰略核導彈,是SS-18的改進型,可以運載10枚當量為30萬的核彈頭。

蘇/俄國土面積最大時相當於整個“北美大陸”,有許許多多荒無人煙的地方,這就給部署陸基核力量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所以,從蘇聯到現在的俄羅斯都極其重視陸基核力量的建設,形成了世界上型號最多、部署洲際核導彈數量最多的國家,除了前面提及的“薩爾馬特”,前些年的“白楊-M”車載機動發射戰略核導彈也是俄羅斯的“霸王槍”!它們構成了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最主要核心。


當然,俄羅斯也非常重視海基核力量的建設,蘇聯時代是首先將中程核導彈部署在常規彈道導彈潛艇上的國家,G級常規導彈潛艇和SS-N-4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海基核力量。

但是,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和技術水平的限制,蘇/俄在戰略核潛艇方面的整體性能要低於美軍海基核力量,並且目前海基核力量也在萎縮,由於受國防開資的大幅度減少的影響,目前僅剩下一艘“颱風級”試驗型戰略核潛艇,3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老舊的“德爾塔Ⅳ型”反而成了海基核力量的中堅!

這是1980年代中期三艘“俄亥俄級”
戰略核潛艇同時出室內船臺的盛況!這說明美國的戰略核潛艇建造水平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美國的國土面積雖然遠沒有俄羅斯大,但也是幅員遼闊的國家,核武器剛剛興起的年代也是不遺餘力的研製和部署陸基核力量,就性能而言1980年中期服役的“和平衛士”戰略核導彈的技術指標到了21世紀的今天仍然是最先進的!即便是目前已經服役了接近50年的“民兵Ⅲ”型它所運載的W87型核彈頭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設計水平之高、製造之精巧,俄羅斯到目前也沒達到!


美軍海基核力量的家族成員左起:北極星1、北極星2、北極星3,右面:海神和三叉戟Ⅰ,中間最大的就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潛地戰略核導彈“三叉戟Ⅱ”型。

在美蘇簽署《削減戰略性核武器條約》後,美軍目前的陸基核力量僅保留了“民兵Ⅲ型”核導彈,並且將銷燬的“和平衛士”的W87型核導彈也安裝在其上面,但是再也沒有發展更新型的陸軍核導彈。

美國認為,自己的核潛艇的設計與建造技術“無其右者”,戰略核潛艇又是水下核武庫,加之美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減少陸基核力量,節省軍費而全力以赴的發展海基核力量才是保持核威懾的根本!所以,美國對於海基核力量的重視程度要高於陸基核力量,也保持著目前世界最大的海基核力量。


美國替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哥倫比亞級”,它建成之後將使美國海基核力量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或許仍然領先其他國家20年的水平!

總體來說,由於使用靈活性非常好,加上海洋的屏蔽作用,目前有核國家都在大力的發展戰略核潛艇,它的地位在“三位一體”的核威懾當中的目前來看略微高於陸基核力量。
至於說空中核威懾它從一開始就“敬陪末座”


!生存能力與前兩者相比太低了,核戰爭開始它們的機場和掩體就是重點打擊的目標,機場被毀還怎麼起飛?而核潛艇即便是母港被毀仍然可以獨立作戰90~120天的時間、陸基核導彈都部署在加固型地下發射井內,可以抗擊3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在500米外的“地爆”,生存能力也遠高於飛機場,另外有一部分陸基核力量是車載機動發射,在幅員遼闊的國家要想發現、跟蹤、摧毀它們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目前戰略轟炸機參加作戰任務的時間很多,海基和陸軍一次實戰也沒有,但戰略轟炸機執行的都是常規戰爭任務,空射型核彈始終沒有進行過發射… 。
圖-95轟炸機機翼下掛載的KH-101型遠程巡航導彈。

從核戰爭反應時間來看,陸基核力量速度最快!可以做到敵來襲的洲際導彈尚未爆炸就可以實施核反擊;海基核力量使用最靈活!可以抵進到敵國土1000公里外發射導彈,這樣短的距離根本沒有反應時間和組織防禦;空基核力量準備就緒時間最長,從機場起飛→抵達核導彈發射空域→發射後導彈飛行時間→打擊目標…最起碼2~3小時甚至4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通過綜合的對比,海基核力量是目前有核國家實施核威懾發展的主要方向!

而幅員遼闊的國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陸基和海基並舉均衡發展。


皇家橡樹1972


“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核威懾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在陸、海、空三個方面都具有完善的核武器投射能力,其中,陸基主要是指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海基是指裝備潛射彈道導彈的戰略核潛艇、空基則是指能夠攜帶核武器的戰略轟炸機。曾經美、俄、英、法四國都具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但英、法先後放棄了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轟炸機(法國“幻影”和“陣風”戰鬥機具有發射核彈的能力),僅保留了海基戰略核潛艇,由此也可以看出海基戰略核打擊時“三位一體”中最重要、威懾力最大的一環,對於另外兩環,個人認為其次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最後是戰略轟炸機。


美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俄羅斯的“三位一體”體系也很完整

目前具有完整“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兩國,其中美國的三位一體為陸基的“民兵”系列洲際彈道導彈、海基“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空基B2/B1B/B52戰略轟炸機;俄羅斯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主要為陸基的“白楊”洲際導彈、海基“北風之神級”/“德爾塔級”戰略核潛艇以及空基的Tu-160/22/95戰略轟炸機。除了美、俄以外,我國在陸基和海基戰略核打擊方面體系比較完整,在空基方面有轟6K轟炸機擔當,但是由性能相當於美、俄戰略轟炸機有明顯差距,空基核打擊能力方面相對比較薄弱;此外,印度目前也在極力的建立自己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陸基方面有“烈火5”導彈、海基方面正在研發“殲敵者號”戰略核潛艇、空基方面則試圖進口Tu22轟炸機,雖然體系仍是雛形,但是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全球主要戰略核潛艇對比

全球主要戰略轟炸機對比俄羅斯和我國早期裝備的各型彈道導彈
美國“民兵”系列洲際彈道導彈

戰略核打擊/核威懾能力主要是靠核武器威力和載體的性能來體現,“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中,戰略核潛艇的隱蔽性最好、機動性最強、火力密度最大,因此是最重要的一環。英、法兩國目前各自裝備了4艘“前衛級”和4艘“凱旋級”戰略核潛艇,每一艘戰略核潛艇都可以搭載16枚潛射彈道導彈,一次性可以向敵方投射120枚以上的核彈頭,而且打擊的突然性極強,敵方几乎沒有可以提前應對的可能;陸基洲際彈道達到主要是採用固定發射井和車載機動兩種方式,固定發射井方式極易遭到敵方定點打擊,生存能力最差,而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需要本國有足夠的國土縱深,否則在戰時的生存能力也不大,但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普遍射程遠、威力大,威懾力比較強;空基的戰略轟炸機,雖然每架轟炸機一次性可以攜帶數枚甚至十數枚核彈,但是一方面戰略轟炸機容易被對方防空系統發現並攔截,另一方面空基核彈的威力一般比較小,因此,從實際威懾力上來說,個人認為戰略轟炸機的作用比其他兩方面弱一些。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搭載24美“三叉戟II”潛射洲際導彈“三叉戟II”潛射洲際導彈發射試驗
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從實際條件來說“三位一體”並不適合所有的擁核國家,只有國力足夠強大、國土有足夠的戰略縱深才具備形成“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條件,這也是世界性大國的一個典型標誌。不過從目前的發展形勢推斷,陸基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勢頭明顯不如戰略核潛艇強烈,美、英兩國已披露了下一代戰略核潛艇發展計劃,俄羅斯則在全力建造最新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我國正在研發的096戰略核潛艇也一直備受關注,這也足以說明戰略核潛艇在“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中的重要性。

美國正在研發的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我國下一代海基核打擊利器096戰略核潛艇


威吶解析


陸基因為發射距離遠,易遭到攔截,但有威力最大的優勢;空基以大型轟炸機作為平臺,送出一程,速度更快,部署也比較靈活;海基最隱蔽,主要作為第二次打擊使用。這樣算下來,空基似乎好一些,這也是美國竭力發展轟炸機的原因呀。此前蘇聯,極力發展陸基移動核打擊裝備,因其地理上有優勢,為實現核力量平衡,當作重要的打擊平臺。核大國投送手段的發展說明,國力是實現平衡的重要基礎,因為他們既有技術條件實現,又通過幾十年力量的集聚,打造了令人恐怖的核數量,不是一般國家所能比擬的。要說到重要,都重要,取決投送平臺的先進程度,美國有隱身的轟炸機可以使用,相對國力弱小的俄羅斯,在陸基和海基多有努力。

三駕馬車缺一不可

同等重要,缺少任何一種,都不是完整的。面對核力量威脅,多種手段多一種選擇,只怕其少不嫌其多。就這樣比拼到現在,越造越強,越來越先進,俄現役彈頭最多,卻比不過美投送平臺先進。俄羅斯以陸基先進而稱,美國卻在阿拉斯加大量部署高端防空系統,抵消了俄一定陸基優勢,因此,俄羅斯打造了射程更遠的“薩爾馬特”作為回應,繞開阿拉斯加,瞄準其防禦軟肋,再次將核力量恢復平衡。為此,美軍一面積極推進空基和海基建設,一面謀奪太空優勢,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未來比拼靠國力

且不說數以萬計的核彈頭,需要多少真金白銀,強者更強,美俄同時作為擁核強國,從不曾放棄過點滴努力。一點點向前突進,都想使自己的核優勢,變得更加強大。現在的俄羅斯自知國力衰弱,比不上美國,但做為重點建設目標,一直在向前推進,世上叫響俄羅斯數款核裝備大名,甚至有將“末日列車”入役的打算。有所為,有所不為,美國以其強大的國力,對核力量建役有所側重要選擇,對陸基核力量只停留於維護和升級,主要集中精力來打造空基和海基,不能不說是明智之舉。天長日久,把精力都弄到了這勞什子身上,任何國家也消受不起。


魂舞大漠


俗話說得好:“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樣也是因國家而異,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本著“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進一個籃子”的原則,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是一個互為依託、各有優勢的有機整體,最大限度地確保一個國家核打擊體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不過在現實中,由於技術條件有限或者經J實力不足的因素,有的有核國家並沒有完整的三位一體核打擊手段。而且即便保留了三位一體的有核國家,也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所側重。

許多軍事愛好者都認為海基核打擊力量是三位一體當中最為重要、最有威懾力的一環,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因為戰略導彈核潛艇潛伏在深海大洋之下,難以被敵方發現攻擊,生存能力有可靠的保證;同時龐大的噸位可以攜帶足夠多的核彈頭,擁有極高的打擊效率。比如美國的核武庫有超過半數的核彈頭都部署在海基核打擊力量上面,一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可以搭載24枚三叉戟2D5潛射洲際導彈,每枚導彈最多可以裝備12枚核彈頭。一旦爆發核戰爭,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就能夠摧毀敵方上百座城市。

再比如英法這樣的有核國家,甚至只保留了海基核打擊力量,除了戰略導彈核潛艇以外,戰略轟炸機和陸基洲際導彈都全部放棄了。有了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擺在眼前,以至於國內不少人質疑我軍大力建設火箭軍是技術落後的表現,應該集中力量發展戰略導彈核潛艇才是王道,殊不知這樣的觀點只不過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罷了。其實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在這裡提及的上述幾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所處的海洋地理環境非常優越。

首先是出海口直面大洋,附近沒有大大小小的島嶼環繞阻擋;其次出海口周邊沒有敵對國家的前沿基地,也不用擔心遭到敵方反潛兵力的威脅。因此美英法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只需要離開基地就可以直接潛入深海,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能,這三個國家以海基核打擊力量為主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這樣的條件並不是每個國家都可以複製的,例如中國、俄羅斯的國情就迥然不同了。中俄兩國都是幅員遼闊的陸上大國,不過出海口卻並不理想,都面臨假想敵堵門的狀況。

俄羅斯的情況稍好一些,畢竟在本土周邊還有巴倫支海和鄂霍茨茨克海兩大堡壘區可供戰略導彈核潛艇值班待機,距離假想敵本土也不遠。中國的情況就更糟了,本土周邊海域水深普遍不足,戰略導彈核潛艇難以有效隱藏,要想前出深海大洋,必須穿越假想敵重兵把守的島鏈封鎖區,唯一可以作為堡壘區的南部海域距離假想敵本土又太遠,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打擊威力不免大打折扣。中俄顯然不可能將主要籌碼壓在海基核打擊力量上面,重點打造陸基核打擊力量才是明智的選擇。

中俄兩國都研製裝備了多款陸基機動發射的固體燃料洲際導彈,同時攻克了部署在加固地下發射井的液體燃料重型洲際導彈,長期儲存液體燃料的技術,具備反應速度快、打擊精度高、有效載荷大以及全天候無依託發射能力。尤其是中國,還利用本國地形複雜、山地眾多的特點,修建了數千公里的地下長城,配合高度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將陸基洲際導彈的機動性和隱蔽性發揮到了極致。再加上陸基核打擊力量地處本土,指揮調度更加方便、可靠,生存能力和打擊效果絕不在戰略導彈核潛艇之下。

至於空基核打擊力量,限於戰略轟炸機的使用效率不高、部署條件苛刻(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地下井部署的洲際導彈戰備率高達90%,陸基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戰備率在70%以上,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戰備率在50%左右,戰略轟炸機的戰備率只有不到30%),冷戰時期美蘇兩國都維持過一段時間的戰略轟炸機24小時戰備值班制度,但是因為成本實在過於高昂,被迫最終放棄了。從此空基核打擊力量淪為比較邊緣化的角色,更多的只是作為海基、陸基核打擊力量的補充。


晨曦談兵


對於核武器而言,陸基、海基和空基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各有戰術優勢,同樣的也不可避免的擁有一些弊端和缺點!



陸基核打擊力量分為機動式打擊平臺和發射井發射平臺,但總體而言,陸基核打擊力量,擁有發射重量大的優點,從而帶來充足的射程和投放當量及數量!但同時陸基發射平臺由於固定發射井、車載或者軌道載具的原因,容易遭受敵方的探測和打擊!目前主要核大國都在弱小或者徹底拋棄陸基核打擊力量!例如美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服役的民兵三系列陸基發射井式彈道導彈,美國在該款導彈服役後,再也沒有研發新的同類導彈,只是不斷的對該導彈進行升級和延壽!同樣的俄羅斯也在將發射井發射的核彈規模逐步縮小,號稱打擊能力極強的北約代號撒旦,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而英法基本上已經完全放棄了陸基核打擊力量!



空基核打擊力量擁有反應時間較短的優勢,但有礙於飛機的起飛重量和尺寸,大多數核打擊方式都是依賴戰略轟炸機攜帶可以掛載核彈頭的巡航導彈的方式,擁有非常優異的突防能力,但對載體要求比較嚴格,目前擁有研發維護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僅美俄兩家,英法基本上是有重型戰鬥機負責空基核打擊力量,例如法國就是使用幻影系列飛機搭載裝備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執行核打擊任務!



海基核打擊力量是目前核大國重點發展的核打擊力量,一般執行的都是二次核反擊和戰略威懾任務,即遭受敵方核打擊後,對敵國發起戰略核反擊!



海基核打擊力量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一般的都是採用可以潛航數月的核動力潛艇作為打擊平臺,對這類平臺一般的成為戰略核潛艇,戰略核潛艇在大洋的掩護下,可以隱蔽行蹤的機動至地方防空能力薄弱的地區,發起第二次戰略打擊任務!當然要擁有這樣的核威懾能力,必須要擁有非常雄厚的工業能力和綜合國力,而維護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一般的國家是很難擁有這種能力的!



例如印度在上個世紀末,正式踏入核武國傢俱樂部,但印度卻是一個沒有戰略核潛艇的國家,印度唯一攻擊核潛艇,還是租借自俄羅斯的阿庫拉級!



近些年來,美國開始重新拉開自己的核技術優勢,開始謀求在太空部署核武器,相對於陸基、海基和空基核打擊力量,都必須依賴平臺進行發射準備的缺點,部署在太空中的核武器幾乎不需要發射準備,非戰時發射部署,戰時直接進行攻擊,省略了運載火箭早期發射容易被攻擊的弊端,更加難以攔截!因此也是世界所有國家反對的!但美國若真的進行此類部署,相信其它核大國也會被迫跟進!這樣才能維持核戰略的平衡和威懾!


涇水書生


你有俄亥俄那樣的核潛艇,還有B2那樣的隱形轟炸機,就海基和空基好,畢竟能到你家門發射,威力還大,空投一枚核彈幾百萬上千萬噸當量,俄亥俄的三叉戟2導彈,攜帶8到14枚47.5萬噸的W88彈頭。

如果沒有,就自己陸地發射,攜帶幾枚十萬二十萬噸當量彈頭,飛行一萬多公里去打,途中遭遇陸基中段的洲際外空間攔截,還有多個宙斯盾平臺的標準三1200到2000公里距離,500到1500公里高度的多次外空間攔截,再入大氣層時遭遇薩德的攔截,進入大氣層後被愛國者攔截。

補充,就是如上攔截都是直接撞擊的動能攔截,每次攔截按照估算的百分之五十的攔截率,就算百分之三十,你覺得多少能到目標?

最後,不太懂的人以為陸基核發射威力最大,其實最大是空投,一顆彈頭幾噸重,數百萬上千萬噸當量,其次是海基潛射——說白了就是美國三叉戟2和w88彈頭(不僅是所有潛射導彈裡威力最大的也是所有導彈威力最大的)最後才是陸基。


西北大地


現在要再加一個深海


DAVIDWOHA


一體厲害,很關注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