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周名湖


一、文化結構的四個層次

1.物態文化層:指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實在的事物,如人們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層: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範自身行為和調節相互關係的準則。

3.行為文化層:指人們在長期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為,不因個人的意志而轉移。

4.心態文化層:指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

二、中國文化的特點

1.外在特點

(1)統一性:中國文化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華夏文化為中心,同時彙集國內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

(2)連續性:中國文化在歷史發展中沒有中斷過,它是一環扣一環連續發展的。

(3)包容性:中國文化能夠兼收幷蓄。

(4)多樣性:中國文化雖然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但因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所以內部的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差異。

2.內在特點

(1)中國文化突出人文主義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樣依附於神學獨斷。中國雖然也有宗教,但它並沒有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相反,在中國人的生活裡,宗法道德觀念才是維繫整個社會的根本紐帶。

(2)中國文化注重和諧與中庸。

(3)中國文化富於安土樂天的情趣。


七叔說


中國文化的特點有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誌。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閒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到公元一世紀初印度佛教文化的傳入,大多數的時間裡,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5、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在中國,法律上允許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也可能允許,很靈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