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钱至上」时代,应该拥有怎样的财富观

文 | 无负钧言

TIME | 2020.3.31

后「金钱至上」时代,应该拥有怎样的财富观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疫情虽然还没有结束,许多人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疫情下,人活下去是最重要的,这是人类延续几千年的生存法则。几千年来,我们继承着什么?又传承着什么?


传承的最低层的逻辑就是物质、房子和金钱,中间一层的是技术、文化和思考能力,而最高级的就是健康,此处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各种社会条件都不完善,有些贫困地区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无法保证,所以我们进入了一个快速奔跑的年代,这30多年我们经济发展是迅速的。但是也造就了许多人崇拜「金钱至上」,崇拜「成功学」,这些也都是客观事实。


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疫情在世界肆虐,是时候重新思考我们对待财富的态度了,那些生活的底层逻辑,是不是成了我们的目标?而那些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是不是反而被我们遗忘了呢?

一、获取财富的手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获取财富的时候应该使用正当的手段,对不义之财不动心。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人一旦有机会获得不义之财,人心里面矛盾啊,斗争啊,很多人就是过不了这一关。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给人们发家致富提供了各种制度和保证,仍有一些人采用不正规手段去谋取财富,归其原因就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


侥幸心理也是一大关键,有些人面对的诱惑太多,有一天他就产生了侥幸之心,就开始受贿、开始堕落了。从个人来说一定要清醒,要意识到你在这个位置上很危险,这个危险在你的身上会不会变成事实,你是有自主权的,归根到底取决于你的素质和觉悟。


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设置底线思维,别人做错了不代表你也可以那么做。人生而自由,人也是在一次次选择中成就自己的人格。


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如果我处在那个位置上,面对这样的诱惑,有一大笔钱,一笔很大的钱,是我自己靠工资不可能得到的,在当时看来拿了很安全,我动心不动心,要让自己的觉悟达到足以完全不动心。


二、心态超脱。和财富保持距离


在有了钱以后,应该对所得的财富抱一种超脱的态度,不要抱一种占有的态度,这样你对财富就会有一个好的心态。抱超脱的态度,和财富保持距离,你就能成为金钱的主人,相反,抱占有的态度,把财富看得很重,你其实是被财富占有了,成了金钱的奴隶。


金钱、财富无非是身外之物,世界上一切物质的东西是最没有忠诚度的,今天在你这里,明天就可能到别人那里去,你占有得了吗?所以不要太在乎,想开一点,看淡一点。


你真想开了的话,其实什么都是身外之物,包括你的生命,总有一天上帝会把它收回的,财产就更是这样了,就像常言所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所以佛教讲『无我』,就是这个『我』也是虚幻的,你的生命是非常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又必然地离开。


太看重钱的人,他无论挣钱还是花钱都是痛苦的,他都不开心。挣钱的时候,他心里紧张、焦虑,花钱的时候,他心里又舍不得啊,计算啊,钱给他带来的全是烦恼。


天下真正快乐的人,一定是超脱金钱的人,无论钱多钱少,他始终是快乐的。事实上,快乐的确更多地依赖于心理而不是物质。你心态好,在物质上所求不多,得到了一点就会挺快乐;心态不好,贪得无厌,得到了再多也不会快乐。所以古希腊的哲人说,苦和乐取决于求和得之间的比例,与所得的大小无关。


中国古话也说『知足常乐』


三、不奢华,不做作,奢侈的生活有害无益


你仍要乐于过相对简朴的生活。一个人在没钱的时候过简朴的生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你有了钱以后仍然过比较简朴的生活,我觉得这是很高的境界,体现了很高的素质。


一个精神素质高的人,他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很少的物质就能让他满足了,他的需求不多,物质生活过得去就行了。另一方面呢,再多的物质也不能让他满足他,精神上的需要,那才是他的最重要的需要。


从另一个层面,奢华的物质又反过来钳制了人的精力和精神。在很大程度上,物质生活的简朴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要求,因为奢华的物质生活是牵扯人的精力,物质在提供享受的同时也强求服务,复杂是一种限制,简单才能自由。


再说表明一个观点,如果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住别墅,开豪车,满身名牌,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光明正大挣来的钱,社会鼓励这些人消费。但是最关键的是你对待金钱的态度。


但是你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并且不要为你的别墅,豪车,沾沾自喜,觉得你靠这些东西就高人一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财富价值观是狭隘的。对于财富也要有平常心,摆阔、炫富是庸俗的低级趣味。


一个人在巨富之后仍然简朴,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灵魂的高贵,能够从精神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快乐,比尔盖茨、巴菲特、任正非都是过着极简的生活。

四、金钱是过程,而不是目标。把金钱、财富当成手段。


开始的时候是满足生存基本需要的手段,在这个问题解决以后,是满足精神。


素质的高低,贪与不贪,最后的界限是在这里。能否用正当手段获取财富,对财富能否抱超脱的态度,富裕后能否保持简朴,根源就在于能否摆正财富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把财富当手段还是目的。


素质低的人,贪婪的人,他是把财富本身以及财富所带来的奢侈生活当成了人生的主要目的,甚至当成了唯一的目标。这样的人其实是最糊涂也最可悲的,一辈子在为钱打工,从来没有品尝过人生那些最美好的享受。


读周国平有感而发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