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變軌”獅吼:新3年瞄準萬億銷售額,狂砍4500億負債

受大環境影響,當前房企的規模邏輯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即從“大則有機會”、“大而不倒”的頂禮膜拜中開始清醒,尤其是頭部房企。

目前,從全國房企“頭部三強”之二的萬科、碧桂園業績推介會看,拋給行業的重磅信息似乎不多,所以外界期待業績有所“變臉”的恆大,會否有新動作,因為壓力越大,爆發力就越大。

3月31日下午,恆大舉行2019年度業績發佈會,現場背景板上“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發展戰略”的主題詞,格外矚目。這絕非是一句譁眾取寵的套話,更像一場“自我變革”的誓言。


恆大“變軌”獅吼:新3年瞄準萬億銷售額,狂砍4500億負債

許家印宣佈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從業績公告看,恆大過去一年很忙,有喜有憂。2019年,恆大合約銷售額6011億元,同比增長9%;合約銷售面積5846.3萬平方米,同比增幅11.5%;合約銷售均價10281元/㎡,相較2018年10515元/㎡略有下降。

在國家“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恆大等頭部房企是最先響應並一直堅持這一方針的,特別強調民生產品,高性價比,自然會影響到售價和利潤等。

業績會上,恆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夏海鈞說,“恆大是房地產調控的模範生”

從經營業績看,去年恆大實現營業收入4775.6億元,同比微增2.4%;毛利1329.4億元,毛利率27.8%;淨利潤335.4億元,同比下降50%,淨利率7%;核心利潤408.2億元,同比下降48%,核心利潤率8.5%。

注意!去年,恆大股東應占淨利172.8億元,與2018年373.9億元相比,的確表現不佳。截至去年末,資產負債率77.9%,同比增加4.2個百分點;淨負債率159.3%,同比增加7.4個百分點,現金餘額2287.7億元,同比增長12%。

對於淨利下降,恆大此前已解釋說,主要是售價較低的清尾銷售樓宇在2019年交樓結轉較多。不過,原因似乎還不止於此。夏海鈞解釋:2017-2019年,恆大已超額完成對戰投共1050億元的分紅承諾,2019年公司有意識地減低了利潤總額。

他透露:恆大目前已售未結轉資源達4500億元,2020年只要再賣1500億元就能夠實現6000億元的收入。按10%的淨利率計算,也有600億元淨利潤。相信2020年恆大還是地產行業利潤最好的公司之一

隨著2019年業績披露,這個成績雖差強人意,但已成歷史。面向未來,有關恆大的更多聚焦點也緊隨背景板的“新戰略”口號一併展開,堪稱這次業績會的最大亮點。

業績會上,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正式宣佈:“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所謂“高增長”,在許家印眼裡,恆大銷售額要高速增長,今年要實現銷售8000億元,到2022年要實現銷售1萬億元。

年初以來,特別是疫情突襲,房地產進入寒冬,多數房企業績出現同比下滑。在這種背景下,恆大依然敢“口出狂言”,底氣何在?


今年以來,恆大率先打響“網上銷售”全民營銷革命,靠顛覆性營銷實現一季度業績“開門紅”:銷售額1465億,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行業排名第一,刷新了該房企一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歷史紀錄。


恆大“變軌”獅吼:新3年瞄準萬億銷售額,狂砍4500億負債

恆大一季度銷售及回款對照圖

恆大高層透露:目前恆大擁有2.93億平方米土地儲備,今年總可售面積1.32億平方米,可售貨值1.27萬億。按照64%的去化率保守估算,可實現銷售8110億,完成8000億銷售並無壓力。

什麼是“控規模”?許家印表示,就是要嚴控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儲負增長,未來三年的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

對於恆大來說,降負債迫在眉睫。能主動加速“去槓桿”,足見其有先見之明,對潛在風險的高敏銳度。許家印明確表示,恆大要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元,到2022年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元以下。

實際上,高增長及控規模將直接關乎企業負債水平,實際上就是如何“開源節流”。怕外界似懂非懂,許家印在現場還算了一下帳。

他說,“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恆大今年減少土儲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支出。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

目前,樓市分化明顯,要想在不確定加大的市場中力爭上游,保持領先優勢,就必須認清自己,恆大顯然已提前意識到危機,變革迫在眉睫。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恆大的最大特點是一個組合優勢發力,包括銷售能力強悍、土地儲備充足、產品品質、管控能力與團隊執行力都非常過硬。外界期待恆大能開創樓市新局面,引領房企新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