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三希帖

所謂“三希帖”就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行書),王獻之的《中秋帖》(草書),王珣的《伯遠帖》(行書),這三幅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的書法字帖。現今《快雪時晴帖》收藏於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中秋帖》和《伯遠帖》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朝乾隆皇帝酷愛書法,於是他在自己臥室旁邊專門設置了一間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閣,用於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最高水平名帖以供他隨時觀賞,後來此閣被乾隆皇帝親自命名為“三希閣”,而藏於此閣內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就被後人統稱為“三希帖”。辛亥革命後,清王朝倒臺,“三希帖”中除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仍被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外,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流出了宮外不知去向。

1951年11月5日,“三希帖”中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輾轉數年後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以35萬元港幣的價格從香港購得,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

現今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收藏於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不少人認為《快雪時晴帖》僅次於他所書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又一件行書代表作。 趙孟頫、劉賡、護都沓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吳廷、梁詩正等人的跋語中都表示驚羨和讚歎。乾隆一生酷愛書法,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對《快雪時晴帖》極為珍愛,他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字,“神乎其技”四個大字。又說:“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譽為“二十八驪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的晉人三帖,並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內,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被乾隆皇帝視為“三希”之首.乾隆十二年又精選內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書家134家真跡,包括三希在內,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樓”,把上述刻石嵌在樓內牆上,拓本流傳以示臨池之模範。三希原件仍藏在養心殿三希堂。

根據此帖附頁的諸多題跋款識、收藏印章以及有關書籍錄載,《快雪時晴帖》曾經宋宣和內府,宋時入米芾“寶晉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趙孟頫題跋。明時為朱成國、王稚登,清馮銓、馮源濟父子所有,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八月十八日 壬戌,馮源濟進獻康熙皇帝,入內府。《中秋帖》據傳為王獻之的手筆,帖上的“至寶”二字是乾隆帝親筆題寫的。但是,據專家鑑定,《中秋帖》和《快雪時晴帖》都是後人臨摹的,只有王珣《伯遠帖》是真跡。

快雪時晴帖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君倩。

《快雪時晴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現存此帖懷疑是唐代摹本,目前尚未定論。帖縱23cm;橫14.8cm ,行書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快雪時晴帖.行書.晉.王羲之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60621X3119像素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伯遠帖

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伯遠帖》是東晉王珣(350-401年)書寫的一封信,紙本,行書,5行共47字,縱25.1cm,橫17.2cm。卷首上方為乾隆時所鈐“內府圖書”,下方為“遊六藝圃”是乾隆所用閒章。“江左風華”左側有乾隆“觀書為樂”閒章。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筆”一璽。並御題:“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餘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鈐“乾隆宸翰”、“涵虛朗鑑”二璽。前隔水御書:“家學世範,草聖有傳,宣和書譜”12字。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耽書是宿緣”三璽。字上有乾隆晚年常用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又御識:“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顏曰:‘三希堂’,御筆又識”,鈐“乾”、“隆”二璽。後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後有乾隆御繪枯枝文石,並識:“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鈐“幾暇怡情”一璽。後有“墨雲”一璽。卷尾敕董邦達繪圖,邦達有記,又有沈德潛書“三希堂歌”。卷後有董其昌、王肯堂題記。本幅前後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識。清代所鈐寶璽有:“石渠寶笈”、“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養心殿鑑藏寶”諸璽。除此之外還有乾隆的“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御賞”,“內府書畫之寶”,“神怡性靈”,“研露”。收傳印記上鈐有“郭氏觶齋秘笈之印”,“范陽郭氏珍藏書畫”。

伯遠帖.行書.晉.王珣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62008X4079像素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中秋帖

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中秋帖》傳為晉王獻之書(又傳宋朝畫家米芾所臨摹)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卷前引首清高宗弘曆行書題“至寶”兩字。前隔水乾隆御題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題簽“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卷後有明董其昌、項元汴,清乾隆題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觀鵬繪畫各一段。卷前後及隔水鈐有宋北京“宣和”內府、南宋內府,明項元汴、吳廷,清內府等鑑藏印。

伯遠帖.行書.晉.王珣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62008X4079像素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書法——三希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