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記錄的一段君臣對話,揭示了皇帝喜愛用佞臣的原因

一、本文先講西漢權臣石顯。

中書令弘恭、僕射石顯,自宣帝時久典樞機,明習文法;帝即位多疾,以顯久典事,中人無外黨 ,精專可信任,遂委以政,事無小大,因顯白決,貴幸傾朝,百僚皆敬事顯。顯為人巧慧習事,能深得人主微指,內深賊,持詭辯,以中傷人,忤恨睚眥,輒被以危法。《資治通鑑·漢紀二十》

石顯是宦官出身,諳熟法令舊事,自漢宣帝時期就跟著中書令弘恭,長期執掌中樞機要。

漢元帝即位後,之所以繼續把中樞機要的大權交給石顯,原因主要有四個:

一是漢元帝常常患病,沒有太多的精力處理具體事務;

二是石顯業務能力突出,長期在中樞工作,熟悉法令條文;

三是石顯身為宦官,無婚姻之家、無骨肉之親,在朝廷中沒有什麼黨羽;

四是石顯為人靈巧聰明,通曉事理,善於領會領導意圖並抓好落實。

雖然群眾評價石顯“心腸陰險狠毒,經常以似是而非的狡辯構陷別人,任何一點點小怨恨都會被他濫用法律加害”,但是漢元帝看不到也聽不到:

在任何一個組織中,領導都喜歡這樣的人,業務強,能辦事,善於領會領導意圖,執行力強。

弘恭因病去世之後,石顯繼任中書令。此後數年,石顯與朝中諸多大臣明爭暗鬥,打擊異己,前將軍蕭望之被逼自盡,光祿大夫周堪被廢官禁錮等,最後權傾朝野,連漢元帝都不得不依仗他辦事情。

《資治通鑑》記錄的一段君臣對話,揭示了皇帝喜愛用佞臣的原因

二、與漢元帝對話的大臣是誰?

東郡京房學《易》於梁人焦延壽。延壽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其說長於災變,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溫為候,各有占驗。房用之尤精,以孝廉為郎,上疏屢言災異,有驗。天子說之,數召見問。房對曰:“古帝王以功舉賢,則萬化成,瑞應著;末世以譭譽取人,故功業廢而致災異。宜令百官各試其功,災異可息。”詔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課吏法。《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一》

京房是西漢易學大師,算卦界祖師爺。他擅長把自然界的災異現象與政治相聯繫,通過講解災異現象,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漢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京房走上仕途,不久,“西羌反,日蝕,又久青,亡光,陰霧不精(清)。”京房趁此機會,“數上疏,先言其將然,近數月,遠一歲。所言屢中,天子說之。”(《漢書·京房傳》)通過這種講災變的方法,京房獲得了漢元帝的信任。

他的老師焦延壽大概看出了京房以《易》干政的危險性,經常說:“

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得到我的學問而喪失生命的,就是京房)。

《資治通鑑》記錄的一段君臣對話,揭示了皇帝喜愛用佞臣的原因

三、漢元帝與京房的對話實錄

京房對於石顯專權充滿敵意。

鑑於漢元帝非常信任石顯,且之前與石顯作對的朝廷大臣都沒好下場,所以京房採取引導對方自我推理的方式,誘導漢元帝得出了皇帝之所以喜愛用佞臣的原因,點明瞭當朝專權的佞臣,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段非常有名的君臣對話。

京房問漢元帝:“周幽王、周厲王為什麼導致國家出現危機?他們任用的是些什麼人?”

漢元帝說:“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善於偽裝的奸佞。”

京房進一步問:“君王是明知奸佞而仍用他們?還是認為賢能才用他們?”漢元帝回答說:“是認為他們賢能。”

京房說:“可是,今天為什麼我們卻知道他們不是賢能呢?”

漢元帝說:“根據當時局勢混亂,君王身處險境便可以知道。”

京房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任用賢能時國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時國家必定混亂,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軌跡。為什麼幽王、厲王不覺悟而另外任用賢能,為什麼終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後來陷入困境?”

漢元帝說:“亂世君王,各自認為他所任用的官員全是賢能。假如都能覺悟到自己的錯誤,天下怎麼還會有危亡的君王?”

京房說:“齊桓公、秦二世也曾經知道周幽王、周厲王的故事,並譏笑過他們。可是,齊桓公任用豎刁,秦二世任用趙高,以致政治日益混亂,盜賊滿山遍野。為什麼不能用周幽王、周厲王的例子測驗自己的行為,而覺悟到用人的不當?”

漢元帝說:“只有治國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據往事而預測將來。”

《資治通鑑》記錄的一段君臣對話,揭示了皇帝喜愛用佞臣的原因

京房於是脫下官帽,叩頭說:“《春秋》一書,記載242年間的天變災難,用來給後世君王看。而今陛下登極以來,出現日食月食,星辰逆行;山崩泉湧,大地震動,天落隕石;夏季降霜,冬季響雷,春季百花凋謝,秋季樹葉茂盛,降霜後草木並不凋謝。水災、旱災、蟲災,百姓饑饉,瘟疫流行。盜賊制伏不住,受過刑罰的人充滿街市。《春秋》所記載的災異,已經俱備。陛下看現在是治世,還是亂世?”

漢元帝說:“已經亂到極點了,這還用問?”

京房說:“陛下現在任用的是些什麼人?”

漢元帝說:“今天的災難變異和為政之道,幸而勝過前代。而且認為責任不在這些人身上。”

京房說:“前世的那些君王,也是陛下這種想法。我恐怕後代看今天,猶如今天看古代。”

漢元帝過了很久才說:“現在擾亂國家的是誰?”

京房回答說:“陛下自己應該知道。”

漢元帝說:“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哪裡還會用他?”

京房說:“陛下最信任,跟他在宮廷之中共 商國家大事,掌握用人權柄的人,就是他。”(這裡已經很明顯了,京房所指的是石顯。但是看透不說破,繼續做忠臣。)

漢元帝也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對京房說:“我曉得你的意思。”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資治通鑑》記載:房罷出,後上亦不能退顯也。

漢元帝還是一如既往地信任石顯,京房如此地循循善誘,結果全都打了水漂!

《資治通鑑》記錄的一段君臣對話,揭示了皇帝喜愛用佞臣的原因

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這段歷史時,真是咬牙切齒: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則臣屬雖然想竭盡忠心,又從何著手呢?觀察京房對元帝的誘導,可以說是把道理說得十分清楚透徹了,而最終仍不能使元帝覺悟,可悲啊!

人君之德不明,則臣下雖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觀京房所以曉孝元,可謂明白切至矣,而終不能寤,悲夫!《詩》曰:“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又曰:“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孝元之謂矣!《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