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市

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市

西藏日喀則

城市概況

日喀則市位於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匯合處的寬闊河谷地帶,海拔3850米,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的中心,也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日喀則市境內定日縣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桑珠孜宗堡和江孜古堡都是曾經的政教中心。有扎什倫布寺、白居寺、薩迦寺等一批著名寺廟。有亞東口岸、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日喀則喜馬南麓六大名溝被稱為西藏小江南或西藏江南:亞東溝,陳塘溝,嘎瑪溝,絨轄溝,樟木溝,吉隆溝。

民俗文化


手工藝

日喀則的民族手工業有著悠久的歷史,產品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許多產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一提到後藏民族手工業,人們自然會想到寺廟建築群金碧輝煌的金頂、飛禽走獸,百姓生活中實用的金銀銅鐵器,高檔別緻的“松巴”靴,江孜的“仲絲”(卡墊)、氆氌和民族服裝,謝通門、拉孜的藏刀,仁布的玉器,吉隆的木碗、竹器等。

民間舞蹈

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市


西藏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日喀則人更是能歌善舞。其民間舞蹈風格獨特,優美大方。“果諧”舞步輕快奔放、場面宏大,“斯馬卓”鼓舞粗獷激昂;吉隆的“螺舞”舞姿輕盈、歌聲優美動聽,康馬的“諧青”、定日的“甲諧”舞步有力整齊,歌聲和諧悅耳、莊重典雅,夏爾巴舞美妙抒情,舞步輕柔優美,薩嘎的“甲諧”豪放古樸,“羌姆”隆重、氣勢宏大。每年藏曆八月舉行跳神舞節,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跳神舞出場近80名僧人,身著古裝,戴著佛教中各護法神的面具進行表演,以不同的神態翩翩起舞,其舞姿和音樂奇妙無比。羌姆分“阿羌姆”和“銅羌姆”,其主要區別是用不同樂器伴奏。跳神舞由六童子按照鼓號的節奏跳吉祥舞為開場。其後逐次表演金剛、骷髏、鹿牛、比丘、六長壽等數十節不同的神舞。最後,裝飾的寶馬、寶象、寶牛身背珊瑚樹、珍珠曼札、黃金塔、象牙等奇珍異寶出場,以回應開場的吉祥舞。最初,跳神舞當作密宗儀式只在扎寺內舉行,嚴禁俗人觀看。隨著其規模越來越大,同時也是傳播教義的需要,七世班禪丹白尼瑪決定每年藏曆八月舉行“斯姆慶姆”即跳神舞,供四方香客欣賞。

藏戲

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市

藏戲


藏戲是以民間歌舞的形式表現文學內容的綜合藝術。吐蕃時期以來,後藏民間歌舞藝術不斷髮展,後來又出現了擬圖騰面具舞蹈、白麵皮面具藝術表演、跳神藝術,以及民間的說唱藝術等,這些民間及宗教藝術中包含著一些戲劇因素。經過歷代民間藝人和知識分子的努力,創造了藏戲藝術。人們一般把日喀則作為藏戲的發祥地,把湯東傑布奉為藏戲始祖。湯東傑布系日喀則市昂仁縣人,他利用當時民間和宗教藝術中的某些戲劇萌芽或形式發展了藏戲藝術。五世達賴倡導舉辦藏戲節,促進了藏戲的交流與發展。

傳統節日

藏曆年:藏曆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日喀則既過藏曆12月1日的“農民年”,又過藏曆1月1日的藏曆年。

林卡節:逛林卡是藏族群眾根據高原氣候、環境和生活條件形成的一種民族習慣。以前,每年藏曆5月1日至15日這半個月裡,人們走出庭院,來到濃蔭密佈的林卡遊玩,逐步成為林卡節。

達瑪節:藏語為跑馬射箭。最初流行在江孜,其他許多地方也有舉行。過去江孜達瑪節於每年藏曆4月19日左右舉行。有賽馬、比試騎術、角力等活動,但主要是搞展佛、跳神、祭祀等宗教活動。現達瑪節時間多在農閒的6月份舉行。

沐浴節:“天上閃現太白星,人間河須請郎中”這句人人皆知的話,指的是藏曆7月中旬,太白金星在湛蘭的天空出現一週,經星光照射的江河、泉水、溪水隨之聚變而具有水之八德。當太白金星閃爍的七天中,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牧區,家家戶戶扶老攜幼,提酒帶餐到江河、去泉邊盡情地飲水、游泳、沐浴、洗衣。

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市

日喀則風光


望果節:望果源於古代,盛於近代,是祈盼豐收而舉行的活動。雖然各地的望果繁簡不一,但其形式和內涵大同小異。開鐮之前農事稍閒時,全村男女著上新裝和僧侶一道列隊轉游莊稼地。隊伍由持柱香、經幡、經書、寶傘、寶瓶、手鼓、鑼鈸、法號、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後面。隊伍按東南西北方向轉游,每至一方祭此方神。在行進的途中不斷地吹號、搖鼓、誦經、揮舞彩箭呼喊:“恰也怙秀,央也怙秀”(德福來吧,吉祥也來吧),燒香敬供村神,祈求豐收。轉完了莊稼地便在蔭涼處,進餐飲酒。過後進行賽馬、賽犛牛、唱藏戲、跳舞等娛樂項目。

鬥牛節:白朗縣鬥牛節在8月份舉行,屆時各鄉村農牧民彙集一起,帶著自家的公牛,進入指定的鬥牛場,而後進行每鄉、每村的鬥牛比賽。比賽時二牛相鬥難分難解,其場面驚心動魄,扣人心絃,最終弱者被頂倒或落荒逃去,才可結束二牛之間的惡戰。

風景名勝


珠峰

日喀則市定日縣有珠穆朗瑪峰為首的冰峰雪山、原始森林帶,神山、聖湖、草原、名寺古剎。從日喀則南部邊境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1] 有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

寺廟


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市


扎什倫布寺是日喀則的象徵,寺院依山而築,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江孜的白居寺擁有眾多佛塔,被譽為“西藏塔王”,寺內的壁畫總觀結構連貫,局部看自成一體,白居寺和薩迦寺都是西藏的宗教中心;在日喀則市還有宗山抗英遺址。

六大溝

日喀則喜馬南麓六大名溝(被稱為西藏小江南或西藏江南)是:

亞東溝:血浴紅河谷,氣蒸米糧倉。陳塘溝:這裡封存了夏爾巴人的原始檔案。嘎瑪溝:珠峰長出的生態園。絨轄溝:密境裡的密境。樟木溝:懸於峭壁之上的要道。吉隆溝:小河谷裝下了半部西藏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