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獎得主傾力打造《建築的故事》:建築從來是溫暖、有故事的

繪本《建築的故事》豆瓣評分9.1,是普利策獎得主傾力打造的一本建築歷史繪本。《華爾街日報》曾這樣評價這本書:

這本書是獻給與人類史相伴隨的建築頌歌。

該書從稻草屋到摩天大樓,從宮殿到藝術中心,不到100頁的繪本,它帶我們橫穿了世界七大洲,也穿越數十世紀,進行了一場奇異的建築之旅。本書選擇了世界上16座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帕帕特農神廟、巴黎聖母院、泰姬陵、紫禁城、水晶宮、悉尼歌劇院等等,並講述了每棟建築背後非凡有趣的故事。

不僅如此,書中還繪有細緻微觀的剖面圖,讓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建築結構,並欣賞建築的創作者的天才靈感。這是一部真正具備全球化視野的建築史,展出來自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亞的經典建築,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面向兒童所出的建築繪本。

身為一名在建築行業浸淫了20多年的老建築人,每當談論起各類建築時總會不由自主地眉飛色舞。一提起金字塔,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人面獅身像、神秘的法老王,還有風情無邊的“埃及豔后”;一提起巴黎聖母院,我想就想起了敲鐘人卡西莫多與吉普賽姑娘埃斯梅拉達之間奇特的愛情故事;一提起長城,我就想起了孟姜女。對我來說,建築從來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溫暖、有故事的。

普利策獎得主傾力打造《建築的故事》:建築從來是溫暖、有故事的

一本和愛有關的繪本

記得兒子小的時候,我帶他出去玩。每經過一個我曾經參建過的項目,我都會很興奮地對他說:“這是我設計的樓!”“這是我參與設計建造的高架立交橋!”那種自豪勁兒別提了。其實,我一直還有個小小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以後也能像我一樣,成為一名城市建設人。

我想作者帕特里克·狄龍應該也有一位像我這樣的母親,因為在這本書的扉頁上,就寫著這樣一句話:

獻給我同樣摯愛建築的母親——帕特里克·狄龍

所以,對於帕特里克·狄龍來說,這本書還滿含著對母親的深情和熱愛。正是因為母親從小對他的影響,才讓他如此喜歡建築,才能有了這本繪本的誕生。所以,這本書創作的初衷就是溫暖的。

帕特里克·狄龍是英國非常有名的建築師與歷史學家,曾經獲得過普利策獎。他喜歡研究建築,但也熱愛說故事。他曾經為兒童寫過一本《英國的故事》,也為大人們撰寫過另外兩本評價極高的《最後的革命》與《琴酒的近代歐洲史》。但《建築的故事》是讓他最滿意的,他曾表示:

書寫《建築的故事》是最過癮的創作經驗!

該書的另一位作者斯蒂芬·比斯蒂,他是英國知名手繪插畫家、剖面圖大師。他愛好廣泛,歷史、建築、繪畫他都喜歡,而且他慣用墨水與水彩創作。知識插畫領域的貢獻,讓他榮獲1993年紐約時報最佳繪本 (The New York Times Best Illustrated Book Award),以及 2004 年英國兒童文學圖書大獎 (The UK Literary Association Children’s Book Award) 等多項獎項的肯定。據說,斯蒂芬·比斯蒂畫畫從不用尺子,每一張圖都是他一筆一筆畫下來的。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本書本身就是是一本溫暖的繪本,它承載著對母親的敬愛,更凝聚著兩位作者的心血。

普利策獎得主傾力打造《建築的故事》:建築從來是溫暖、有故事的

建築,為溫暖而生

在繪本《引言:建造一棟房子》中,兩位作者為我們仔細描述了建築的產生及發展史,並配以各時期建築的插圖。仔細讀完,相信孩子們一定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其實,建築就為了溫暖而生的。

為了躲避野獸的襲擊,為了躲避風霜雨雪等惡劣天氣,為了溫暖和安全,原始人住進了山洞。當找不到山洞的時候,人們就開始用樹枝搭建木屋,或者用石塊建造房屋。但是這種房屋非常不結實,容易被狂風吹倒,於是人類又開始用石灰、泥沙等進行砌築。

房子結實了,但是每到下雨,雨水還是會順著縫隙滴到屋內,風也會從縫隙內鑽進來。於是,人們就用泥巴把縫隙糊住,進行防水和保暖。

可就算住在屋子裡面,當嚴冬到來的時候,人們還是被凍得瑟瑟發抖,於是人類就開始在屋內支起了火爐,安上了暖氣。

為了生活得更加舒適,讓家人一回到屋內就能感受到溫暖、安全和生活的便捷,因而人類一步一步地改造了房子。整個建築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人們在逐步提高自己生活舒適感的過程。

普利策獎得主傾力打造《建築的故事》:建築從來是溫暖、有故事的

有溫度有故事的建築

其實,每一個建築產生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故事。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些故事,有些建築也許根本就無法問世。建築其實並不像它的外表和手感一樣冷冰冰,它承載了人類很多的情感和寄託,因而也變得溫情滿滿。在這本繪本里面,不僅有各種建築的構造插圖,也有很多和建築相關的溫暖故事。

  • 01、等待復生——左塞爾金字塔

左賽爾法老是埃及所有統治者中最偉大的一位。他將王國的疆土從非洲拓展到了阿拉伯一帶。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法老,也在懼怕著死亡的來臨。他在深夜無法安眠,長久注視著黑夜。他可以擊敗所有的敵人,但卻唯獨無法征服時間。

一天,他眺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突發靈感:如果他能為自己建造一座石頭陵墓,那他的屍體就可以永久保存在裡面,直到復活的那一天。於是,一座巨大的白色石造金字塔,就如同山峰一般聳立在埃及蔚藍的天空下。

法老們統治了埃及長達數千年,之後的法老王也效仿左賽爾。金字塔有了一座,就有了第二座,直到形成巍峨的金字塔群。左賽爾的王國滅亡了,神廟被掩埋了,但白色的左賽爾金字塔仍然聳立著,向人們訴說著關於埃及的故事,訴說著左賽爾那美麗的寄託和幻想。

普利策獎得主傾力打造《建築的故事》:建築從來是溫暖、有故事的

埃及金字塔

  • 02、白袍教堂——克呂尼修道院

在虔誠的基督徒們看來,世界是一個充滿貧窮和痛苦的地方。他們堅信,當自己到達上帝的天國時,一切都會好起來。可是,天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克呂尼修道院的院長就想,為什麼不建造一座教堂,讓大家可以看得見天堂的模樣?

於是,他為教堂設計了一個十字形平面,就像耶穌受難的十字架一般。在十字的交叉處,成排石拱撐起了中央的拱頂,就像隧道般架在十字架的四臂之上,寓意著耶穌撐起了天堂。三個拱門呼應了基督教的三位一體——聖父、聖子和聖靈。六扇一排的窗戶讓人想起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的傳說。教堂裡面,蠟燭的香氣縈繞著聖壇,空中瀰漫著天堂的氣息,修道士們誦唱著聖歌。很多教徒只要一走進這座教堂,內心立馬就會變得平靜。

克呂尼教堂改變了之前教堂沉悶、厚重的建築風格,把聖經裡的傳說巧妙地引入到建築的設計中,把信徒們的心靈和精神寄託——天堂,很完美地展現了出來。世界各地的人紛紛效仿這座教堂。克呂尼的一位修道士說:

整個世界彷彿脫胎換骨,它擺脫垂老狀態,到處是披著白袍的教堂。

普利策獎得主傾力打造《建築的故事》:建築從來是溫暖、有故事的

克呂尼教堂

  • 03、夢中勝景——巴黎聖母院

1163年,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突然從睡夢中驚醒!他夢到了一座前所未有的大教堂聳立於巴黎的天際!

一天早晨,沉睡中的巴黎市民被轟隆隆的施工聲給驚醒了!他們急匆匆地趕往塞納河上的小島,發現工人們正在拆教堂。人們紛紛發出抗議,莫斯里主教卻只是搖搖頭:“我這是在執行上帝的命令!”他把夢中的景象給人們畫了出來。

他請來了法國最好的工匠投身於教堂的建設中,隨著工程的進度加快,很多市民也自發地投身其中。當聖母院的牆體終於從地面上壘起來的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它將會多麼的與眾不同!

但是教堂的體量真的是太大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時光流轉,原來的建造者已經年老體衰,他們就把建設教堂的任務交給兒子們。莫里斯主教也老了,他沒能親眼看到巴黎聖母院的建成。但正是因為他,才讓巴黎人見到了他夢中的勝景!

只可惜2019年4月15日的一場大火,已將這幢雄偉的建築付之一炬……

普利策獎得主傾力打造《建築的故事》:建築從來是溫暖、有故事的

巴黎聖母院

結語

因為文章篇幅的原因,還有很多和建築相關的溫暖傳奇的故事,我無法一一在這裡複述。讀完《建築的故事》這本繪本,我有一個非常真切的感受,那就是:其實這本繪本不只是給孩子們看的,就算是大人來看,也是能學到很多建築方面的知識。哪怕我這個老建築人細細讀完一遍,都感覺受益匪淺。

合上這本書,我突然有個想法,真心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這些美麗、雄偉的建築都實地去好好地參觀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