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成天打仗,为什么人口变化不那么剧烈?

西欧成天打仗,为什么人口变化不那么剧烈?

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世界经济千年史》(The World Ea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这本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中,有一份2000年间西欧人口变化的统计数字。

公元元年,西欧人口2470万。200年,2760万。400年,2290万。600年,1860万。800年,2040万。1000年,2541万。1200年,4088万。1300年,5835万。1400年,4150万。1500年,5726万。1600年,7377万。1700年,8146万。1820年,13288万。1998年,38839万。

我们把这个数字做成图表如下。

欧洲人口变化图(公元元年~1700年)

西欧成天打仗,为什么人口变化不那么剧烈?

(制图:胡列箭)

麦迪森在分析西欧的人口变化时认为,造成人口损失的因素是灾荒和传染病,他并没有提到战争。从这张图表上可以看出,西欧人口下降出现在两个时段:第一次是200年~600年,第二次是1300年~1400年。为什么出现在这两个时段呢?第一个时段的人口下降是罗马帝国的衰败导致的,第二个时段则是黑死病导致的,此后人口变化又开始呈现为上行曲线。

薛涌说: 欧洲公元二○○年前的人口发展,是罗马帝国前两百年最繁荣时期的写照。自此之后,人口不断下降,反映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这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公元六○○年,其间并没有因为日耳曼人的入侵和西罗马的灭亡而出现大的波动,说明“野蛮人”的入侵并没有加速人口的衰减。从公元六○○年开始,人口呈加速度的反弹,到一○○○年时几乎接近了罗马帝国鼎盛期,一二○○年则远远超出罗马帝国的鼎盛期。到一三○○年,西欧人口竟比罗马帝国的高峰时期人口还要高出一倍多。一四○○年人口的下降,则体现了十四世纪中期黑死病所造成的祸害。这时正好也进入了文艺复兴时代。[1] 也就是说,欧洲历史上的两次大的人口下降,主要都不是因为战乱。

我们把这个数字和中国人口数字进行对比,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图。 中西人口发展对比图[2]

西欧成天打仗,为什么人口变化不那么剧烈?

圆点实线为中国人口数字,菱形点虚线为西欧人口数字。制图:胡列箭


虽然麦迪森认为,这2000年中,欧洲人口变化的步伐很不均匀,然而如果和中国一比,西欧人口的变化曲线就显得过于平滑了。

西欧成天打仗,为什么人口变化不那么剧烈?

图为秦晖先生

秦晖先生总结说:

中国人口繁荣时期增长比欧洲快,而崩溃时期的剧减更是骇人听闻。相比西方人口下降三分之一的灾难程度,中国不仅灾难频率更高,每次灾难的程度,如果我们相信史书的说法,也要高出一倍以上。……所有这几次“封建”欧洲史上的大难,都与“改朝换代”无关。

西方的人口下降主要表现为瘟疫,次数比中国少,下降的幅度也没有中国大。[3]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充满了战争和动荡,给民众造成沉重的负担和不断的痛苦。高层政治也一样充满阴谋、血腥和野蛮。那么,为什么欧洲历史上的人口损失不如中国剧烈呢?因为在封建制下,天下并非一统,战争通常局限于局部,不会造成全面的破坏。

郡县制下,在承平时代,对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保障显然要比封建制下好得多,这是郡县制的优势。因此,中国的人口密度通常大于欧洲,人口曲线也通常位于欧洲人口曲线的上方。但是一旦政治秩序崩溃,带来的破坏是全面而剧烈的。

正如中国宋代学者罗泌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时说的:“建封之时,一人纵以失德于上,而万国之中,各有政化,闻者得以兴起。郡县之世,一人失德,则波颓瓦解,而四海共罹其祸。”封建制下,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失德,只能影响天下的一小部分。郡县制下,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错误,需要全体臣民共同承担,因为你想躲都没地方躲。

西欧成天打仗,为什么人口变化不那么剧烈?

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书封


[1]薛涌:《“黑暗时代”不黑暗:中世纪的再发现》,《书城》,2011年第9期。

[2]中国部分数字如下:前221年,4000万,前202年,1650万(《中国人口史》第一卷,第312页)。2年,6000万,36年(建武十二年),3290万(《中国人口史》第一卷,411页)。157年,6000万。220年,2300万。300年,3500万(《中国人口史》第一卷,458页)。320年,1600万(北方十六国期间,最低点人口只有500多万,《中国人口史》第一卷,第473页。东晋初时人口1000万,《中国人口史》第一卷,464页)。520年,5000万(《中国人口史》第一卷,475页)。609年(隋大业五年),6000万。618年,2500万。755年,8000万(《中国人口史》第二卷,182页)。770年(大历中期),3000万。980年,3540万(《中国人口史》第三卷,621页)。1100年,1.43亿(《中国人口史》第三卷,621页)。1130年,9000万(《中国人口史》第三卷,621页)。1207年,1.4亿(《中国人口史》第三卷,621页)。1290年,7500万(《中国人口史》第三卷,621页)。1630年,2亿。1644年,1.2亿。1700年,2亿。

[3]秦晖:《为什么人们厌恶帝制》,《南方周末》。

本文摘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岳麓书社,2019年8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