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忠烈——盧象升

盧象升長的很白,也很瘦

22歲那年,他中了進士。從京城回到江南的家鄉時,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一見到他,就被這個氣質儒雅的新科進士所迷倒了,便要以身相許。他拒絕了,他心中只有他的妻子——王姑娘。

關於這位王姑娘,史書的記載只有一條:盧象升死後,朝廷沒有追恤於他,她頓感不平,上書請恤。可見的,這是一位重情剛烈的女子。

大明忠烈——盧象升

盧象升的文采出眾,是治世之能臣

在他壯懷激烈的一生中,為後世留下兩部著作《忠肅錄》《盧象升疏牘》。

《忠肅錄》是一部詩詞文集。他的律詩偏愛用典,多借古抒情,頗有精忠報國的豪情;詞則寫的委婉秀麗,表現了他對江南水鄉深切思念。《盧象升疏牘》是一部在軍政史上很有影響力的著作,是研修晚明史珍貴豐富的參考書,是他軍事思想和治世理念的真實展現。

他本是一個純粹的文官,在大名府執管的政務,因能夠體察民情,頗有政績。史載;“居官勤勞倍下吏,夜刻燭,雞鳴盥櫛,得一機要,披衣起,立行之”可見他的生活清苦而又勤政。

崇禎四年,因治理有方,升任按察使。如果不是生逢亂世,他的人生應該可以走的更長,更像一個治世能臣。偏偏他遇到的是一個亂的不能在糟糕的時代。

大明忠烈——盧象升

盧象升很猛,出手極狠

他沒有走上戰場前,在儒家文化薰陶下成長,生活中是那麼文雅且有風度。可是一到戰場上,他立刻變性格,他帶頭衝鋒陷陣,宛如一個索命煞星,無論是流寇,還是家屬或者是脅從,一旦落到他手裡,統統格殺勿論,因而被稱為;“盧閻王”。

從崇禎二年入京勤王起,他就成為了一名勇冠三軍的武將。他用短時間培養起來的精銳部隊“天雄軍”,勇猛程度令人驚異,雖然不是騎兵部隊,卻敢於衝鋒打野戰,令敵人聞風喪膽。他與高迎祥死磕,他與李自成死磕,他與張獻忠死磕,他與清軍主力死磕,他敢與任何反對大明王朝的勢力死磕。

大明忠烈——盧象升

盧象升是軍事天才,忠孝集一身

從河北到湖北,從陝西到安徽,又從四川到山西,他率領他的天雄軍與各路起義軍轉戰廝殺,無一敗跡。他治軍有方,常能把烏合之眾訓練成精兵猛將,且軍紀嚴明;官餉不足,也能屯田自給,他鎮守宣府,大同時,以氣勢如虹的士氣,讓清軍不敢進犯。 崇禎賜予他三次尚方寶劍,統領過五地軍務,內亂正激烈時,又被調往京師防衛。

崇禎十年,清兵再次進犯,正在家裡守孝的盧象升,又被崇禎想起,他義無反顧,奉詔出山。身披孝服的他又站到了防衛的第一線,這一次,他的天雄兵沒有到場。


大明忠烈——盧象升

盧象升不善揣摩君意,英傑隕落

正當他決心與清軍大博一場時,崇禎已經有了與清軍議和想法,並有有一群言官,每天在朝廷上喋喋不休地爭吵議和的利弊,崇禎決定分盧象升的兵權。由太監高起潛指揮強大的關寧軍,盧象升指揮宣大軍。善於揣摩聖意的楊嗣昌為盧送行時,反覆囑咐,議和關鍵時刻千萬不要出擊。當時,盧象升號稱總督天下兵馬,其實,他手下只有兩萬人。

1638年9月,因崇禎還在和與戰間,沒有明確答覆,清軍第四次出關。

十二月,盧象升在鉅鹿遭遇清軍主力部隊,向不遠處駐紮的高起潛部隊求援,高不理,被包圍。左翼和右翼的護位統帥,無恥的帶兵潰逃,只留下他一支部隊。

此時戰局已定,盧象升卻堅定的帶領幾千斷糧的士兵,向八萬強大的清軍陣營發起了衝鋒。戰鬥從中午打到深夜,明軍全體陣亡。盧象升最後一次衝鋒時,身邊僅有二十人,他依然發起了衝鋒,在亂箭中殉國,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大明忠烈——盧象升

盧象升的身後事

盧象升戰死後,史載;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

他的部下在戰場中找到了他的屍體。甲下尚著麻衣百網的孝服。

楊嗣昌為了推卸責任,讓順德知府俞振龍收集盧象升逃跑的證據,俞被折磨三天三夜,都快被打死了,仍然瞪眼說:“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盧象升死後八十天才被收殮。第二年,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都不允許。

1641年,楊嗣昌自殺後,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

清兵南下,盧象升的弟弟盧象同起兵抗清而死,盧象同投水死,盧象晉出家為僧,盧家抗清殉難的有百餘人。

大明忠烈——盧象升

盧象升的爭議

明清時的出版業異常繁榮,流傳下來的書籍,經常與由張廷玉修的《明史》有出入,因而,後世人尤其是民間學者並不太相信,清朝人對袁崇煥,盧象升,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評價。對這些歷史名人,一直都有很多爭議,例如;盧象升並不強大,主戰破壞了議和進程,壓制同僚,虛報軍餉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