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小嗶:各位讀者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嗶,今天我們要採訪的對象是距今兩千年前西漢末期的一位農民。這次採訪主要的目的是讓讀者們瞭解一下兩千年前的西漢農民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環境裡。看一看當時到底是誰在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那麼現在站在我身邊的這位,就是祖祖輩輩生活在西漢首都長安附近的農民。大伯您好!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採訪到您,您跟大家打個招呼吧。

農民:小嗶你好!讀者們大家好!我是一位漢朝的老農。我也不知道要表達啥,更不知道你們想了解哪些問題,一會小嗶問啥我就答啥吧。

小嗶:好的,伯伯。您今年貴庚啊

農民:我今年三十有八了

小嗶:呦!不好意思大哥,我看您這面相,我以為您到了知天命的歲數了。

農民:沒事的,要是能活到知天命也不錯,我們做農活的,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風吹日曬的,再加上勞累,長得確實著急點,精神狀態也不好,你看不出來是正常的。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想象圖:漢代耕作農民的形象

小嗶:你們農民的地位在漢朝如何,聽說不是重農抑商嗎?

農民:我們農民名義上的地位僅次於為朝廷服務的士人們,這主要是因為農業是朝廷的一切的基礎,前邊一切的糧草支援、百姓日常吃的糧食都是由我們去生產,所以我們的名義上地位比較高。但是實際上我們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如果按照生活水平來評價我們可能僅僅是比奴隸好一些,甚至一些富貴家的奴隸我們都比不上①。

小嗶:現在家裡幾口人?

農民:現在我家裡一共是五口人,包括一妻、一個兒子和兩個閨女,兩個閨女也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

小嗶:有沒有打算讓兒子去讀書混個官吏做一做嗎?

農民:我們這邊如果小男孩到八歲了,可以去學習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必備的基本禮儀、算數知識還有農時之法。到了十五歲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前代聖人的禮樂,瞭解君臣禮儀。這裡面學習好的學生,就會逐級被推薦,最優秀的一批會被一直推薦到天子那裡,然後統一學習,統一考試,最後還會根據考試結果給爵位②。當然只有有錢、有權人家的孩子才能被推薦到最後,像我們百姓家的孩子沒有人脈,更沒有那時間去學習,白白浪費一個勞動力不說,還得幫他繳納各種稅賦,有那時間還不如讓他去種地,來年有個好收成。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西漢太學授課

小嗶:像您這家庭人口,在全國算是什麼樣的水平?

農民:都差不多吧,一般的家庭也就是四到五口人那樣。像河南郡每戶人口平均能達到五人甚至更多,其他的郡每戶人口雖說平均達不到五口人,但是也能維持在四口人左右③。

小嗶:像您這樣的五口之家,一般能種多少田地?

農民:那可不好說了,這就要看土地的質量了,一般來說如果幸運的話,就會分到上好的田地,那就是一百小畝左右,如果是差一點的田地那就會多給分一些,反正朝廷希望每戶總體糧食的年產量儘可能的保持公平嘛④。

小嗶:您剛才說土地是朝廷分配給你們的嗎?

農民:是的,我們的土地都是朝廷給的,年齡到了二十歲就給我們分地,然後等年齡到了六十歲再把地還給朝廷⑤。

小嗶:您這一小畝地能產多少糧食?

農民:如果年頭不出現災害的話,一小畝地一年的收成是一石半,一百小畝地就是一百五十石。要是用代田法一畝大概還能多收一石,一百畝也就能收穫二百五十石糧食⑥。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代田法示意圖

小嗶:那一年產這麼多糧食夠您一家五口的花銷嗎?

農民:怎麼說呢,如果要是一家人身體健健康康的,那應該是勉強度日吧。你看我給算筆賬,家中僅5個人的口糧每年至少要吃掉一百石的糧食⑦。這樣算下來,即使用代田法耕種也僅剩一百五十石的糧食,剩餘的糧食我們拿出來到市場上銷售換成錢幣,然後用於繳納賦稅,這是花銷的主力,平時還要購買穿戴等生活用品。再者逢年過節的時候都需要祭祀,這些開銷也要從裡面出。僅僅以上這些開銷就讓我們家庭吃不消了,往往是入不敷出。這要是攤上個需要買藥的疾病那就更是雪上加霜,更不用提婚喪嫁娶的費用了⑧。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代田法推廣者:西漢趙過

小嗶:您一直提到的那個代田法是什麼?真的能提高那麼多產量麼?

農民:這個代田法是武帝時期一個叫趙過的人教我們的耕種方式,這種方式主要是在原來的土地上開溝作壟,每年換壟種植,這樣既能保持土壤肥力,溝壟還能御風抗旱。代田法配合用牛或者馬進行犁地效果更好,再用耬車播種,深耕細作,有利於防治病蟲害,還省時又省力,兩三個人就能很快把田地耕種完畢。年產量一般比傳統的種植方式多出一石,甚至多出一倍的產量也有。當然,如果家裡沒有牛馬的農戶,或者說家裡的土地溼度過大,那就只能用人力代替畜力了,前面用兩三個人去拉拽⑨。即使這樣,種植出的穀物也比傳統的方式產量高而且還穩定。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想象圖:耬車播種

小嗶:剛才說的賦稅方面是一年當中開銷的大頭,賦稅真的有那麼高嗎?

農民:必須高!還不是一般的高,我們有好多種稅要交的。主要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田租,另一類是人頭稅。田租不用交錢,直接繳納一定比例的糧食,這個繳納比例經過幾次變更,最終在景帝時期定下來了,田租稅率為三十分之一⑩,這個田租政策一直執行到現在。不過這只是表面的,建興帝即位後,尤其近年世道比較亂,用兵頻繁,朝廷不分季節而且還多次重複收稅,這稅率折算起來起碼快是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了⑪!除了田租,我們還要交兩種主要的人頭稅,一種是對我們成年人徵收的人頭稅,漢律規定,無論男女,年齡在 15 歲至 56歲的百姓每年都要繳納120錢以充軍費。甚至為了讓多生孩子,還規定如果婦女年到 15 至 30 歲之間還不出嫁,就要額外交納六百錢的人頭稅。即使武帝時有規定百姓家有年滿 80歲的老人,在子孫中可以免掉兩個人的人頭稅⑫。但是就我們這生活條件又能有幾人活到八十歲呢,這優惠對我們尋常百姓來說就是一紙空文。除了成人人頭稅還有一種是對兒童徵收的人頭稅。元帝時規定兒童從七歲始到十四歲都要交納兒童人頭稅⑬,每人需繳納23錢。當然不止這些,還有其他的一些苛間雜稅,比如藁稅、馬口錢等。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建興帝王莽

小嗶:看樣子,稅賦是挺高的,那你們還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嗎?

農民:有的,就是少了一點。比如說妻子在家紡布也能有一些微薄的收入,用來補貼家用,即使不賣出去,也可以留著自己家做些衣服,省了一些衣服之類的開銷。有的農戶家裡同時也種桑養蠶,這些工作一般就是由婦女去承擔⑭。我們成年的男性如果在空餘的時間,我們也可以去豪族家做一些傭工之類的工作,比如說在農忙之時,豪族家土地較多,本來的“長工”人手忙不開,需要臨時招聘一些“短工”幫忙耕地、餵馬、喂牛,甚至還有采礦、修建陵墓、做酒保等等⑮。這樣一來農戶能賺點錢補貼家用,同時也緩解了豪族大戶臨時性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亦或者說,在搞種植業的同時,也搞一些養殖業。但說實話我們這些農民自己的那點一畝三分地都沒有時間打理,哪有那精力搞副業呀。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國家一級文物:漢代鎏金銅蠶

小嗶:說起精力,您這個時代的徭役如何?我聽說徭役挺佔時間的,有的為了服徭役甚至誤了農時,有這麼誇張嗎?

農民:服徭役佔用農時是常有的事情,徭役跟賦稅一樣,特別繁多。我們的徭役主要分為三種,正卒、戍卒和更卒,服役的年齡段是23歲到56歲,這期間每一種徭役都要去參與。先是正卒到地方郡縣服役鍛鍊一年,期滿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有徵戰需要時隨時徵發,有點預備役的意思。除了這個,還需要到首都或者邊境充當戍卒戍守一年,當然你要不想去也可以,可以直接出錢讓朝廷僱人代替自己去,價格是每個月三百錢,一年就是三千六百錢。最後一個是更卒,這個最鬧心,每年都有,只不過是每年只服一個月的徭役。當然,如果你還是不願意去服役,那可以效仿不願意戍卒的人,每月出三百錢,由政府僱人代替你服徭役⑯。不過,像我們窮苦百姓家哪有什麼閒錢讓別人代替自己去服役呢,都只能自己硬著頭皮去,這一去不僅影響自家田地的農活,甚至戰死邊疆也是常有的事。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漢代服徭役想象圖

小嗶:聽說你們這個時代土地兼併嚴重,是真的麼?自己的土地為什麼要賣給豪強啊?是他們硬搶的麼?

農民:像你說的這種硬搶的情況其實也有,但畢竟這種情況不是很普遍。兼併我們的土地根本用不著這麼粗暴,我們農民是弱勢群體,在各種規則面前不佔據主導性,只有被欺負的份兒。所以說很多農民的破產都是在“合法”的條件下就發生了。比如說借高利貸,借錢的時候農民都認為自己能及時還上債務,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旦趕上自然災害或者生個病那麼生產就會停止,收入就不及預期,貸款就還不上。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所以最後只能拿出土地抵債⑰。即使不借高利貸,剛才我們也說了一年的收入維持收支平衡都費勁,一旦歉收,為了有錢吃飯,往往最後只能出售田地。當然還有一部人感覺自己有點經商頭腦,覺得種田地一年到頭白忙活,就索性不耕種了,買了田地賺取一些經商的本錢,放手一搏,專心做商人⑱。

小嗶:難道豪門大戶就沒有故意兼併你們土地的?

農民:豪族大戶們也不什麼善人,由於朝廷對一些豪族收取的稅收只有百分之一⑲,所以有一部分百姓就“掛靠”到了豪族大戶的門下,逃避了一些稅賦,但是人在屋簷下哪有不低頭的,慢慢的豪族將這些掛靠的農民都變成了自己傭人,他們更是沒有時間打理自己的田地,慢慢的這些田地就撂荒了,所以農戶就乾脆賣給了豪族。而此時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戶徹底淪為了豪族的奴隸。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考古出土的西漢陶莊園模型

小嗶:這麼嚴重的兼併朝廷不管麼?

農民:朝廷也管,為了這事朝廷還出了很多對應的政策,比如說兼併我們農民土地的主要由兩大群體,一類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另一類就是地方的豪族。為了不讓商人繼續兼併土地,在孝武帝時期就規定商人和他的親屬不允許購買土地⑳,但是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這孝武帝駕崩後,政策又開始鬆動了,雖然到了成帝時期又再次強調商人不得買賣土地㉑,但依舊是老樣子,在龐大的利益面前屢禁不止。

小嗶:地方豪族朝廷是怎麼處理的?

農民:商人如此,地方豪族更甚,一般來說地方豪族往往都是和朝廷權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就連去監察的官員都不敢說什麼。這些也就算了,就連皇帝佬兒自己都帶頭破壞規矩,之前明明是為了抑制權貴豪族兼併土地,特意出臺了政策,規定官員擁有土地不能超過三十頃,但是沒多久就給一個功臣封賞了兩千頃的田地㉒,你說這讓下面的地方豪族怎麼能規規矩矩的聽朝廷的話?朝廷不以身作則,說什麼都沒有用,土地兼併這事我看朝廷是整不明瞭。朝廷在宣帝時期還做了一些宏觀調控穩定物價的政策,比如在我們糧食豐收的時候,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儲備我們的糧食,當然賣不賣隨我們意願。等到遇見自然災害時,糧食短缺,價格飛漲時,朝廷開始放糧救災,以平價賣給百姓㉓。這政策倒是不錯,不過這點救濟與饑荒相比只是杯水車薪,再說了很多人那時候連平價糧都買不起了。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漢宣帝像

小嗶:破產之後的農民怎麼生存?都會做一些什麼工作?

農民:農民破產後,有命好的,一家人就直接做了有錢人家的奴隸,有能力的就做起了經商的買賣。當然更多的是破產後,嫁妻賣子,自己成為了流民㉔,甚至成為了強盜,這幾年“強盜”也越來越多,這跟最近幾年土地兼併嚴重有直接的關係。


越往兩千年:古今對話,看是誰在剝削西漢農民,朝廷?還是豪族?

想象圖:西漢末期農民起義反抗

小嗶:最後再問您一個問題,今年有什麼願望嗎?

農民:希望我這倆女兒趕緊嫁出去,不圖婆家有多好,能正常生活就行。如果嫁得好,我還能跟著沾沾光,即使嫁的一般,那每年我也會省很多人頭稅,家裡就會寬裕很多,這也能攢錢為小兒子準備娶媳婦用了。

小嗶:好的,我也祝福您的女兒早日嫁得如意郎君,同時也祝願您年年有個好收成,兒孫滿堂。最後還有感謝您能接受我們的採訪,讓我們瞭解到了這個時代農民的生活境況。希望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見面,跟讀者們說聲再見吧。

農民:各位讀者們,再見!

小嗶:好了,今天對西漢末期的農民採訪,到這裡就暫告一段落了。通過這次採訪,相信大家也已經看到了那時的農民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左有朝廷的苛間雜稅以及繁重的徭役,右有豪強富貴殘酷壓榨剝削,艱難的在夾縫中負重前行。也希望大家以古鑑今,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熱愛和平,在積極地投入到我們的祖國建設當中時,也為自己贏得美好的生活。各位讀者們,今天就到這裡,期待我們下期的再會,再見!


①《史記 貨殖列傳 》

②《漢書 食貨志》

③《漢書 地理志》

④《漢書 食貨志》、《論貴粟疏》

⑤《漢書 食貨志》

⑥《漢書 食貨志》、《論貴粟疏》

⑦《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70頁

⑧《漢書 食貨志》

⑨《漢書 食貨志》

⑩《漢書 景帝紀》

⑪《漢書 王莽傳》

⑫《通典 卷四》

⑬《漢書 貢禹傳》

⑭《漢書 食貨志》

⑮《中國古代史 四章 第七節 階級狀況和階級關係》 北師大版 晁福林

⑯《中國古代史 四章 七節 賦役制度》 北師大版 晁福林

⑰《論貴粟疏》

⑱《史記 貨殖列傳》

⑲《通典 卷一》

⑳《漢書 武帝紀》

㉑《漢書 哀帝紀》

㉒《漢書 師丹傳》

㉓《文下通考 市糴考二》

㉔《漢書 賈捐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