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當下生活,人們早已習慣了快餐的存在。


漢堡、薯條、可樂……在流水線被飛快地製作,再被端上餐桌。


為了適應快節奏生活,也有人把本該努力經營的人生,活成了千篇一律的快餐。


在忙碌的生活中,不知不覺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不主動爭取的人,會錯過一切


短片中的第一個畫面,是一個坐在桌旁的女人。


桌上的送餐口,漢堡一個接一個地被傳送出來。


女人兩手扒著桌臺,張大嘴巴,眼睜睜地看著漢堡掉在地上。


明明食物就在眼前,她卻因為不肯伸手,陷入無用的痛苦和等待之中。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現實生活中,自然不會有飢腸轆轆的人,任由食物掉下而不願伸手。


但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溜走,不願意爭取一下的人,卻有很多。


一個從來不主動的人,會錯過什麼?


可能是一次難得的工作機會。


最近熱播劇《安家》,有一個名叫朱閃閃的房產中介。


入行兩年,業績為零,每天在辦公室描眉化唇,等待著幸運從天而降。


後來上級告訴她,“大數據顯示,每發十萬張傳單,就能開出一單”,她便去街上發傳單。


好不容易有感興趣的客戶上門,聽說對方是沒有購房資格的外地戶口,就將客戶交給了同事。


可這其貌不揚的外地老人,其實是資產過億的超級富翁。


送到手上的客戶和佣金,也不翼而飛了。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從來不懂爭取的人,錯過的也可能是一場夢寐以求的愛情。


電影《和莎莫的500天》中,男主遇見了讓他一見鍾情的“真命天女”。


而他所做的,只是像盯著漢堡的女人一樣,默默看著他暗戀的女孩。


女孩在電梯裡主動搭訕,他卻戴著耳機,態度冷淡;


當女孩走過他的工位時,他悄悄放起她喜歡的音樂,卻不敢開口聊天。


明明喜歡得不行,卻畏畏縮縮不敢向前。


不主動,就沒有故事。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望,害怕失去。


沉浸在做與不做的選擇中,耽溺在徘徊糾結的情緒裡,只會白白消耗掉時間和精力。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虛假的人設,總會崩塌


《快餐人生》的第二個鏡頭,也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場面。


快餐店中,一男一女對面而坐。


女孩看起來小巧玲瓏,五官精緻,外型優雅,手上拿著一個巨大的漢堡。


當男方轉過頭時,她的櫻桃小嘴瞬間變成血盆大口,將漢堡一口吞下。


對面的男孩也是如此,面對女孩時臉上掛著得體的微笑,轉過頭來卻又是異常醜陋的嘴臉。


人前人後,兩副面孔。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這個故事,影射的是成年人的表演和偽裝。


這些年,關於“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故事,我們光在娛樂圈就看到了太多。


嚴格保持好身材的女明星,偏偏要立“吃貨”人設;


根本不讀書的“文藝青年”,把自己包裝成某個領域的大師……


再精心打造的“人設”,也不過是漏洞百出的刻意營造。


時常笑話明星的普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假裝努力上進,用雜亂的辦公桌營造工作排到滿的假象,背後卻精心算計怎麼摸魚;


假裝生活精緻,社交帳號上是精修的自拍和健身餐的配圖,房間裡卻堆著幾周沒洗的衣服。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如果人生就像劇場,自然有“臺前”和“幕後”之別。


自覺或不自覺陷入人設怪圈的我們,也會在某些疲憊的時刻問自己:


表演得這樣辛苦,值得嗎?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沒成長的重複,是自我消耗


短片中第3個畫面更簡單:三名廚師並排站立,用一把刀切著漢堡。


從大漢堡上切下來的小漢堡,掉進了送餐口裡,很快消失了。


被切掉一部分的大漢堡,又馬上恢復原狀,沒有絲毫減少。


三個廚師便保持著同樣的姿勢、同樣的表情,重複著同樣的工作。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每一個需要對自己、對家庭負責的人,都知道在連軸轉的工作中,堅持下來有多不容易。


經常能在新聞裡看到,那些因為工作太累而崩潰的人。


他們的日常,是永遠在增加的任務,和沒有盡頭的會議。


因為怕家人擔心,甚至只能悄悄地消化掉自己的情緒。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女子連續加班1個月,下班後在地鐵崩潰


當我們在為責任、堅韌、努力而陷入自我感動之際,短片中表情呆滯的三個廚師,一下子擊破了這脈脈溫情。


在為工作全力以赴的同時,或許也應該思考一下:


這種付出換來的,是有價值的成長,還是無意義的消耗?


經濟學家薛兆豐曾談起自己美國留學的經歷。


一位亦師亦友的前輩告訴他,寧願借錢去留學,也千萬不要去洗碗,一次也不要。


“因為你一旦開始洗碗加讀書這樣的生活,就會惡性循環。”


洗碗以後的體力,不足以支持再去唸書,所以永遠都念不完。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年輕人讀書是如此,成年人工作也是如此。


賺取眼前的收益固然重要,投資自己,以更開闊的眼界、闖更長遠的未來也很重要。


如果將巨大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日復一日的重複操作上,我們只能在最後發現:


自己努力了,但沒有成長過。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崇拜物質,只是無意義的狂歡


第四個畫面的中央,是一個比人更高的巨大漢堡。


兩男兩女手牽著手,圍繞著漢堡,一邊跳躍一邊轉圈。


人的形象都是灰色調的,只有那個大漢堡,被設計成鮮豔的橙黃色。


跳動中閃現的面部上,漫畫家卻沒有給這四個人畫上五官。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第一次看這個畫面,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漢堡是什麼?周圍的人又在幹嘛?


一個簡單的循環畫面,每個人可能有自己的解讀,但都同樣意味深長。


有一種觀點,認為動畫中的大漢堡象徵著巨大的物質財富。


人們嗅到了財富的味道,圍繞其周圍,用跳躍和轉圈來表達崇拜和狂歡。


漫畫家的用意,大概是要提醒我們:對於崇拜,尤其是物質財富的崇拜,要保持警惕。


娛樂圈,是這種崇拜最集中的地方。


最近幾年,一個特別的現象是:家境優越,好像成為了明星值得被喜愛的原因之一。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微博上一名粉絲為偶像吹的“彩虹屁”


幾年前大熱的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和曲筱綃兩個角色引發了網友大量的討論。


兩個角色有許多相似的行為,卻因家境的優越與否,獲得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我有錢,我還喜歡錢,這是努力;你沒錢,你還喜歡錢,這是虛榮。”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豆瓣《歡樂頌》條目下的熱門評論


偶像崇拜的現象,就像《哈利·波特》中的厄里斯魔鏡,映照出的是內心的慾望和恐懼。


比起物質條件,真正的偶像應該另有值得誇讚之處。


我們很容易陷入崇拜和狂歡的情緒中,但很多狂歡,或許並沒有意義。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不被裹挾,遠離“快餐人生”


動畫短片中還有一個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面:


六個男人疊成金字塔,最底層的男人趴在地上,上層的則趴在底層的背上。


一個漢堡懸在空中,每個男人都張大嘴巴。


但空中的漢堡,永遠只會飛進最頂層那個男人的嘴裡。


毫無疑問,這令人觸目驚心的一幕,是對社會財富金字塔的隱喻。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快餐人生》短片的結尾,也很有意思。


人形金字塔中,頂端的男人已經吃成了大胖子,下邊的男人們骨瘦如柴,手腳顫抖。


當漢堡變成薯條,坐在桌前的女人,還是專注地坐著,卻眼睜睜地看著食物掉落。


快餐世界裡的人物,永遠在聆聽別人的規訓,過著重複的循環人生。


畫面外的我們,看著這些人物的悲劇,時而目瞪口呆,時而心有慼慼。


它帶給社長最大的啟示,其實是:要學會勇敢地反思。


不在精神上被潮流裹挾向前,才能遠離“快餐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