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點蛋鴨下蛋怎麼樣?養殖時,該注意些什麼?

藍天16819


蛋鴨一年產蛋一般在180到200個左右,一般蛋鴨的利用期約一年左右,稱為第一個產蛋年;也有經換羽休整後,再利用第二年,但其生產性能逐年下降,不宜留用。

鴨子產蛋在正常情況下,都在深夜1~2時,此時夜深人靜,沒有任何吵擾,最適合鴨類繁殖後代的特殊要求。另外品種是取得高產的先決條件,產蛋率的高低,產蛋週期的長短,產蛋持續性的強弱以及蛋的大小,都與品種有密切的關係。如能選擇一個優良的品種飼養,產蛋量可以提高几成,甚至成倍提高,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就要根據自己的飼養條件和管理技術,選擇適於本地飼養的高產品種。

蛋鴨產蛋期最適宜的溫度在20度左右,絕對不能高於二十度,溫度太高的話會使鴨子煩躁不安,食慾不佳,身體的某些正常機能也會受到影響。導致缺少營養,體內營養失調,鴨蛋也沒有足夠的營養,使最後產下來的蛋,蛋殼變輕,蛋白不濃,產量下降。所以一定要保持鴨舍的溫度,高於三十度要立即降溫。

蛋鴨管理很重要,它是鴨子是否能順利增產,鴨蛋質量是否優質的重要條件。每個季節也有每個季節的不同管理方式。例如在春季時要注意防止鴨舍發黴,增強鴨舍內的通透性,將門窗打開,保持通風,加快鴨舍內的換氣速度。鴨子雖然喜水但是不耐溼,所以也要保證鴨舍內的乾燥,且防止飼料的發黴,打掃好鴨舍的衛生,定期消毒。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鄉下小老顧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產蛋率的高低在於你的飼養方法,正確的飼養方法會提高蛋鴨的產蛋率。

產蛋鴨需注意:

1.產蛋鴨膽大

與青年鴨時期相比,開產以後,膽子逐漸大起來,敢接近陌生人。

2.產蛋鴨食量大,食慾好

無論是圈養或放牧飼養,產蛋鴨(尤其高產鴨)最勤於覓食,早晨醒得早,出舍後四外覓食,放牧時到處覓食,喂料時最先響應,踴躍搶食,下午收牧或入舍時,雖已吃得很飽了,但還想吃,總是走在最後,戀戀不捨地離開牧區。

3.產蛋鴨性情溫順,喜歡離群

開產以後的鴨子,性情變得溫順起來,進鴨舍後就獨個兒伏下,安靜地休息,不亂跑亂叫,放牧出去,喜歡單獨活動。

4.產蛋鴨代謝旺盛,對飼料要求高

由於連續產蛋,消耗的營養物質特別多,如每天產一個蛋,蛋重按65g計算,則需要粗蛋白質8.75g(按全蛋含粗蛋白質13.5%計算)、粗脂肪9.43g(按粗脂肪含量佔全蛋的14.5%計算)。此外,還需要大量無機鹽和各種維生素。飼料中營養物質不全面,或缺乏某幾種元素,則產蛋量下降,如蛋數減少,產蛋時間推遲,蛋殼粗糙或鴨體重下降,羽毛松亂,食慾不振,反應遲鈍,怕下水等。所以,產蛋鴨要求質量較高的飼料。

5.產蛋鴨要求環境安靜,生活有規律

鴨子產蛋在正常情況下,都在深夜1~2時,此時夜深人靜,沒有任何吵擾,最適合鴨類繁殖後代的特殊要求。如在此時突然停止光照(停電或煤油燈被風吹滅)或有人走近,則要引起騷亂,出現驚群,影響產蛋。除產蛋時間以外的其它時間,操作規程和飼養環境也要儘量保持穩定,不許外人隨便進出鴨舍,避免各種鳥獸動物在舍內竄進竄出。在管理制度上,何時放鴨,何時喂料,何時休息,都按一定次序嚴格執行,如改變喂料餐數,大幅度調整飼料品種,都會影起鴨子生理機能紊亂,造成減產或停產。

環境要求:

①光照:對蛋鴨來說光照時間的長短與產蛋關係也很大。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濾泡的成熟排卵。所以在培育期內,控制光照時間,目的是防止青年鴨過於早熟;即將進入產蛋期時,要逐步增加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目的是促進卵巢的發育,達到適時開產,進入產蛋高峰期後,要穩定光照制度(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目的是保持連續高產。

產蛋期的光照強度以5~8勒克斯為宜如燈泡高度離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鴨舍按1.3~1.5瓦特計算,大約18平方米的鴨舍裝一盞25w的燈泡。實際使用時通常不用60w以上的燈泡,因為大燈泡光線分佈不勻、費電。日光燈受溫度影響較大,一般也不使用。燈泡必須加罩,使光線照到鴨的身上,而不是照著天花板。鴨舍灰塵多,燈泡要經常擦拭,保持清潔,以免蒙上灰塵,影響亮度。

光照效果,一般需要7~10天才能顯示出來,故在產蛋期內,不能因為達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突然增加光照時數或提高光照強度。一般每次增加量不超過1小時,增加後要穩定5~7天。

進入產蛋期的光照原則是:只宜逐漸延長,直至達到每晝夜光照16~17小時,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強度不可時強時弱,只許漸強,否則將使產蛋鴨的生理機能受到干擾,影響產蛋率。

合理的光照制度,能使青年鴨適時開產,使產蛋鴨提高產蛋量;不合理的光照制度,會使青年鴨的性成熟提前或推遲,使產蛋鴨減產停產,甚至造成換羽。

②溫度:產蛋鴨最適宜的溫度是13~20℃,此時產蛋率和飼料利用率都處在最佳狀態。因此,要儘可能創造條件,特別要做好冬季的防風保溫工作,提供理想的產蛋環境溫度,以獲得最高的產蛋率。

後備種鴨飼養到臨近產蛋時,再經過挑選,符合要求的則轉入成年種鴨階段,進行產蛋期的飼養管理;不符合要求的作菜鴨處理。飼養產蛋鴨的目的是為了產蛋多,種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鴨苗健壯。產蛋鴨的飼養管理可分為半牧半舍和舍飼為主兩種方式。

半牧半舍的飼養管理:

產蛋鴨的放牧飼養主要是利用江河、湖泊、農田等動物性飼料和青飼料較豐富的天然牧地牧飼種鴨,並加強補料,儘量滿足產蛋的營養需要,以充分發揮它的產蛋潛力。放牧飼養產蛋鴨白天大部分時間將種鴨放在野外讓鴨群活動、覓食和交配;以提高受精率。由於一年四季氣候條件、天然飼料數量、鴨群的產蛋情況不同,各季的飼養管理也有所不同。

(1)春季。南方各省氣候溫和,是母鴨的盛產期,產蛋率可達85%以上,每天放牧遊走的活動量也大,而春季氣候變暖,天然飼料逐漸增多,因此,可採用放牧加補飼的方法,適當補喂穀物、糠麥夫和動物蛋白質飼料,最好是補飼全價飼料,以提高產蛋量和保證蛋的品質。早上出牧前約喂七成飽,晚上則儘量餵飽。中午如不回舍,可在牧地補料。

(2)夏季。初夏時鴨群的產蛋量仍較高,但體重有減輕趨勢,為了延長產蛋時間,必須加強放牧,儘量利用天然飼料和延長放牧時間,每天早出晚歸,中午注意防暑,不要讓鴨群在高溫淺水中浮游,應趕到陰晾處休息,以免影響產蛋,夏季暴風雨較多,要在雷雨之前將鴨群趕回鴨舍或到避風蔗風的地方休息。在夏收期間,上下午放在稻(麥)田中覓食餘粒;中午趕至水深的江河或池塘浮游;傍晚收牧後,視飢飽程度適當補料,並留在運動場休息,至深夜天氣涼爽後趕回舍內。夏季後期很多母鴨出現生理上的換羽停產,要有計劃地進行人工強制換羽。

(3)秋季 夏季經過人工強制換羽的鴨群已開始恢復產蛋,是全年中的第二個產蛋高峰。秋季又是晚稻收割季節,在秋收時節將鴨群放田覓食遺谷,可減少補料。但深秋以後,水草逐漸減少,動物性飼料缺乏,需適當增加補料,晚上補喂配合飼料或豆餅、魚粉等,以提高產蛋率和延長產蛋期。

(4)冬季 對正在產蛋的鴨群要增料,以使能多產些蛋,即使停止產蛋也要補充一些精料,使產蛋鴨過冬不致於過度瘦弱,為來年春季產蛋打好基礎。入冬以後,氣候轉冷,放牧時間應減少。早上推遲放牧,下午是早收牧,晚上早入舍避寒。應儘量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段放牧鴨群。冬季鴨子不大活動,要注意勤趕,以增加運動,晚上在鴨舍內也要趕動鴨群,對減少種鴨肥度有利。冬季一般每天喂料3次,早上放牧前喂料1次,並讓鴨吃飽。補料以穀物類為主,適當喂些動物性飼料和青飼料。

舍飼為主的飼養管理:

一般肉用型品種多采用以舍飼為主的飼養方式。種鴨舍應建在過河流、水塘的地方,或設置人工水池以供洗浴、運動和交配。舍飼時,應根據產蛋率高低來配合日糧。產蛋鴨過肥時,可增加青飼料量。青飼料缺乏時,每50千克配合飼料添加10克復合維生素。

北京鴨一般每天喂3次,盛產期晚上加喂1次,停產期每天喂2次,每天每隻鴨約需配合飼料200克。麻鴨一般每天喂2次,每天每隻約需配合飼料120-130克。管理上要在冬季和早春做好防寒工作;春季多到舍外活動;夏季可在運動場搭棚遮陰,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鴨舍要通風涼爽,盛夏的晚上可讓鴨群在運動場露宿;黴雨季節要適當補充光照,要注意防潮防溼,防止飼料發黴變質,勤換墊草,保持鴨舍乾燥。每天清洗飼料槽和飲水器;秋季日照漸短,可在早晨或晚上適當補充光照,補充光照與自然光照每晝夜應達到16小時。

秋季晝夜溫差較大,要注意氣溫的突然變化;冬季要注意防寒,做好保溫工作。有陽光的天氣,可讓鴨群在舍外活動,放出前,應先將舍內窗戶逐步打開,待舍內外溫度接近時,再放出舍外,以免感冒。

舍內飼養時,放水要定時,有規律地進行,以免影響產蛋造成減產。人工水池要經常更換清水,以免水質腐臭,影響鴨的健康。

避免著涼 應在背風向陽、高爽乾燥的地方建鴨舍,並勤換墊乾草或幹爐灰,舍溫控制在5攝氏度以上。

補充光照 每天應保證光照時間15小時左右,以促進蛋卵成熟。每15平方米安裝40瓦燈泡1個,燈頭高度距鴨體2米,燈與燈距離3米。

適宜密度 每平方米麵積:地面平養6-8羽,網上平養8-10羽,籠養20羽,以利蛋鴨之間相互取暖。

補喂精料 產蛋率在6成左右時,每天補喂3次;在8成以上時喂4次,飼料量也要相應增加,每隻蛋鴨每天喂100-200克飼料,但不要更換飼料品種,更不能過多餵食穀粒料,相應增加一些青綠飼料和粗料。

吆喝噪鴨 每天至少要進行4次“噪鴨”,就是在棚舍內輕輕吆喝鴨群全部起身,並緩緩驅趕鴨作圓圈運動,每次至少兜5圈,以增加運動量,健壯身軀。

靈活放水 晴天宜在上午10點和下午2點左右下水洗澡,時間10分鐘左右;多雲、無風日,上午下水一次,下午可不下水。

加喂夜食 冬季晝短夜長,夜間氣溫較低,可添喂一次溫熱飼料,不僅能增加鴨子的營養,也有利於鴨子禦寒,提高產蛋率。

防止應激 日常應保持圈舍安靜。白天、晚上,特別是凌晨禁止受到狗、貓、鼠、鞭炮等襲擊和刺激,以防蛋鴨受到應激而破壞排卵規律,甚至停產



水美鄉村小姜


產蛋期(150- 505日齡)的飼養管理要點

產蛋期的飼養目標是促進產蛋高峰儘早到來,延長高峰期持續時間和降低死淘率,要達到該目的,在生產上應注意:

(一)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

1、溫度要適宜:雞群產蛋性能在13C~23C之間表現最佳。

2、相對溼度:以65%左右為好。

3、通風換氣:以工作人員進入雞舍後無明顯的不適感覺為度。

4、光照控制:改變預產階段光照延長的幅度,保持每週繼續延長20~ 40分鐘,在27周齡達到15. 5小時或16小時,以後保持穩定,在淘汰前5周可再延長光照1小時,光照強度以人在雞舍中間可以看清報紙內容即可。

(三)提供優質的飼料

總的要求是飼料營養要完善,易消化,不黴變,抗營養因子的含量在規定標準以下,產蛋前、後期飼料的營養標準應有一定區別,與前期相比,產蛋後期飼料中質白質含量稍有減少而鈣含量略有增加,並可以適當補充些維生素C等。

(三)沒有達到產蛋高峰的原因:

1、品種不純正:一些不正規的小場,用商品代的母雞和種公雞,有的甚至用商品代進行雜交。這樣的雞苗不具備雜交優勢,沒有產蛋高峰也就不足為奇了。

2、長期過量使用未經脫毒的棉籽餅、菜籽餅,使生殖系統受到損害。

3、藥物使用有誤,如後備雞階段經常使用磺胺類藥物,使卵巢中卵泡發育受到抑制。

4、後備雞階段生長髮育受阻,營養不良,均勻度低於80%,這樣的雞群很難達到產蛋高峰。

5、疫病影響,如育成階段雞群發生過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群會存在一部分輸卵管未發育的雞,通常成為“假母雞”。

6、雞舍內飼養環境惡劣,氨氣、塵埃多,通風不良或光照制度不合理,雞長期處於應激狀態下,難以發揮生產潛力,很難達到產蛋高峰。



木子說養殖那些事


溫度


情感特戰


不要收到驚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