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獅打得過蘇門答臘虎嗎?為什麼?

用戶477781135550



袋獅是曾經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最大食肉哺乳動物,也是世界上出現過的最大有袋食肉動物之一。它會在森林、灌木叢和河谷以及水域附近獵殺動物,包括巨大的巨袋鼠。這種兇猛食肉動物的近親是食草袋熊和考拉。

袋獅是現存或滅絕的哺乳動物中最強的一種,一隻100公斤的袋獅咬合力相當於一隻250公斤的非洲獅,並且被認為獵殺過大型動物,如雙齒動物和巨型袋鼠。它是有史以來最特殊的有袋食肉動物,有非常強壯的前肢,有可伸縮的爪子,這是以前有袋動物所沒有的特徵。它強壯的前肢、可縮回的爪子和無比有力的下顎意味著它有可能爬樹,或許還能搬運屍體來保存獵物(類似於今天的豹子)。袋獅肩高75釐米,頭尾長約150釐米。它們的平均重量為101至130公斤,達到124至160公斤的個體很常見。在總體尺寸上,它們相當於雌獅和蘇門答臘虎。


蘇門答臘虎是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老虎亞種,蘇門答臘虎是最小的老虎亞種。蘇門答臘雄虎從頭到尾平均長2.438米,重約120.2千克。雌虎平均長2.134米,重約90.718公斤。蘇門答臘虎體型較小,在叢林中快速穿行更容易。此外,它們的條紋比其他種類的老虎窄。老虎的圖案顏色是對其自然棲息地偽裝的一種適應,自然棲息地通常是高草。尤其是雄虎,有著更長的鬍鬚和鬃毛,脖子和臉頰的毛髮發育良好。

蘇門答臘虎通常捕食較大的有蹄類動物,如野豬、馬來貘和鹿,有時也捕食較小的動物,如家禽、猴子和魚。 兩者體重幾乎相當,這也可能是一場“平等之戰”!我認為袋獅的平均體重是100-130公斤,所以它們的體重在彼此的體重範圍內。此外,袋獅似乎有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武器,尤其是它們有力的下顎。 但袋獅也有不利的地方,因為它是一種速度慢得多的動物,雖然新陳代謝較慢,但卻跟不上老虎。兩者沒有機會相鬥,袋獅消失於歷史長河,自然界似乎揭示了誰更強。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這又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袋獅最後一次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距今也已經有3萬多年了,而蘇門答臘虎從命名到今天也不過91年(1929年被命名的虎亞種),也就是說兩種動物都不是生活在一個時間維度中的生物。因此,這兩種動物誰更厲害一些?我們只能是通過一些數據的對比來看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袋獅

看到名字,許多人會認為袋獅是一種貓科動物,其實,並不是。袋獅是一種遠古有袋類食肉動物,屬於袋獅科。袋獅最早出現在距今300萬年前左右的上新世,而且一直生活到距今3萬年前的更新世末期才滅絕。

從現有的動物,大多數的有袋類動物都生活在澳大利亞,而袋獅也不例外。現已發現的袋獅化石均來自於澳大利亞,從已發現的化石看,袋獅的體長平均在1.5米左右(不含尾巴),體重平均在120公斤左右,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

從袋獅的化石看,袋獅的骨骼形態與現在的大型食肉動物很接近,都有著修長且強壯的四肢,表面它的身體也相對比較靈活而且擅長奔跑。但是,與現在食肉動物不同的是,它的牙齒結構。食肉動物大都有著尖利的犬齒,這是食肉動物捕獵的“利器”,尖利的犬齒配合強大的咬合力,能夠瞬間咬穿獵物的要害。而從袋獅的頭骨化石看,它的犬齒已經退化,長短甚至於其他的牙齒無異,但是,它的犬齒的退化並沒有限制袋獅的捕獵能力,因為它的門齒已經進化為犬齒形態,由於是門齒的進化,所以,袋獅的門齒除了尖長外還格外的粗壯。

澳大利亞的古生物學家通過對比現有的有袋類食肉動物(袋獾)的咬合力以及袋獅與現有哺乳食肉動物的大腦容積推斷,袋獅的咬合力可能是同體型下所有食肉動物中最強的,而且古生物學還認為:一頭100公斤的袋獅的咬合力約等於一頭250公斤獅子的咬合力。其理論支撐就是,現存食肉的哺乳動物在同體型下的大腦容積是袋獅的2.5倍,而袋獅相對較小的大腦體積就為上下顎的肌肉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蘇門答臘虎

蘇門答臘虎是現存6種老虎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它僅分佈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上。成年雄性蘇門答臘虎的平均體重在120公斤左右,雌性比雄性要小一些,平均體重約在90公斤左右。

雖然蘇門答臘虎的體型數據並不出眾,但是它的兇猛程度卻不比其他的虎亞種差。蘇門答臘虎的主要獵物以野豬、鱷魚、水鹿等大型動物為主,作為獨居的動物,捕獵像鱷魚、野豬這種兇猛的動物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蘇門答臘虎主要的捕獵方式就是偷襲(襲背)。

袋獅打得過蘇門答臘虎嗎?

我認為兩種動物如果是正面衝突的話,袋獅的優勢更大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兩點。

01 習性不同

袋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食肉動物,同時也是當時澳大利亞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在其生存的領域中,它沒有天敵,再加上澳大利亞食肉動物較少,有袋類食草動物較多,這些動物的攻擊性較差。所以,袋獅的捕獵並不需要偷襲。而蘇門答臘虎則不同,由於其獵物大都有著較強的攻擊性,所以它必須靠偷襲。

一個習慣正面剛,一個習慣偷襲。那麼,在面對面時,顯然袋獅的戰鬥經驗更豐富一些。

02 體型和戰鬥力

從上面的數據看,成年雄性的蘇門答臘虎才和袋獅的體型差不多,雌性蘇虎與袋獅相差比較大,所以,雌性蘇門答臘虎是沒有能力與袋獅一較高下的。而雄性蘇虎雖然從體型上看與袋獅相似,但是,它們的咬合力卻差了很多,並且袋獅的主要攻擊武器是門齒,在戰鬥中,門齒位於吻部前端,更有利於撕咬獵物,而犬齒更發達的蘇門答臘虎主要的殺傷力則體現在對要害部位的一擊必中上。但是,兩種體型相近的動物對決,很難咬住對方的要害部位,這樣下去,蘇門答臘虎受到的傷害會越來越多。

總結

雖然貓科動物非常的靈活,但是從袋獅的骨骼化石上看,它的靈活性也不會差,再加上兩種動物的體型相近,誰都沒有秒殺對手的實力。所以決定勝負的因素就變成了誰更適合打消耗戰,顯然門齒髮達更適合撕咬的袋獅更有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