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最近比較喜歡看一些電影短片,總覺得短片所揭示的內容往往比較深刻而直接,且不會有劇情拖沓、節奏緩慢等問題。而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僱傭人生》,其新穎的視角和故事呈現形式著實令人眼前一亮。

《僱傭人生》是於2008年在阿根廷上映的電影短片,時長只有7分鐘且全片無對白。關於此部影片的拍攝手法等內容已有不少評論講解,故在此將從影片內容的角度,探討其中呈現出的人性與社會的關係及作用。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人之所以稱之為人,不僅僅是因為擁有更為高級的思維與行為,更是因為不可或缺的人性。我們可以對一些事情麻木不仁,但不能對生活麻木到不“人”。

看完這部影片我產生了一個疑問:這樣的“人”還能被稱為人嗎?

一個人生活中所必需的物品全都是由其他“人”擔任的:鬧鐘、凳子、衣架等等。在看到這一場景後我環顧了一下身邊的物品,它們除了不會動之外和影片中的“人”有區別嗎?我發現並沒有。

影片中的人已經完全替代了物,儘管他們依舊有生命力、思維力以及其他人類所獨有的特徵,但他們已經不是用正常觀點所能被定義的人了,因為人類進化的並不只是思維,更重要的是通過環境刺激所能引起的一系列感情。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作為人最基本的特點都該有什麼:至少你會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性格、獨一無二的靈魂以及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有價值的作用或可以做出的貢獻。簡單來說,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紅綠燈人”、“電梯人”、“鬧鐘人”之間除了長相不一樣還有什麼區別呢?他們所做的工作換另一個人也完全可以勝任,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他們的變換而發生任何不同。千篇一律,已經是他們與人最大的區別了。這樣的人們不會去反抗,更不會去改變,正如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他們已經麻木到不“人”。

提起一味認同、毫無批判思維的人,首先能想到的便是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這本書主要是對發達工業社會對人性壓抑的揭露與批判,而單向度人也就指那些被壓抑著毫無反抗與批判精神、只會安於現狀的一類人。關於本書的觀點和內容的評論內容及文章也不在少數,在此不多加贅述。只是我們能夠看出,《單向度的人》中所描述的一類人與影片中的工具人有著極大的相似性,他們不會去進行反抗,不會去爭取自己該有的正常生活。對於影片中那種極為荒唐的生活模式,他們也毫無怨言。

這裡其實也能引發我們的思考:如果說《單向度的人》中,馬爾庫塞提出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極權主義是造成“單向度的人”的主要原因,那影片中壓制這些人人性的到底又是什麼呢?

從短片我們難以推測這個社會經歷了什麼,可能與《單向度的人》中所描述的觀點相似,也可能有著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我們只要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真正壓抑了人性的,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內心罷了。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充當紅綠燈的工具人

社會需求固然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但我們內心的潛在要求依舊會控制我們的思想。一旦將心也交由社會控制,便再難收回,因為此時的人已經喪失了獨立意識和判斷力。也就是說,即便影片中的社會終有一天迴歸正軌,但若心已經不屬於自己,那麼獨立意識也將會隨之消散。這也就是我們一開始所闡述的,或許你可以對事物麻木不仁,但也絕不能麻木到不“人”。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等到人人都可以與物劃等號的時候,影響的就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活了,整個社會都會隨之喪失生命力。

影片並沒有只描述一個人,這讓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社會的模樣。影片中處於當時社會環境下的每一個人都在做著本該由人創造出的物所承擔的事情。這樣的社會還是鮮活的嗎?自然不是,人都沒有了生命力彷彿行屍走肉一般,那這個社會用死氣沉沉來形容也不算過分。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相信有不少人都思考過一件事情:未來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也有很多相關的話題比如未來的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包括我自己在內,在享受科技迅速發展帶來的便利時,也會經常想未來的科技究竟能發展到什麼樣子。也許我可以一秒到達地球的另一端,也許汽車可以在天空上行駛......然而這一切的進步,都是需要人來操作的。人類可以將自己的思維運用於創造,甚至像機器人那樣將更多物品賦予更人性化的功能,但我們絕不可以被物品所替代。試想,如果物可以在某一天與人劃等號,那麼與影片中人替代物有什麼本質性的區別呢?只不過一個是在不斷地進步中悄然退化,另一個是在功用的顛倒中加速了退化。

而正如不停發展的社會為人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舒適環境,每個人對於社會的作用也是極大的,影片中死氣沉沉社會的形成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有密切的關係。

在中西方的哲學及教育史上,有許多學者都提出過關於人性的觀點。且馬克思主義學說認為,人的本質屬性中最重要的便是人的社會屬性。而人的本質屬性正是指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屬性,簡單來說,人不會靠本能服從,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識。

這一觀點在印證了之前我們所闡述的社會對人的影響的基礎上,同時也體現了人對社會的作用。也就是說,既然人是在社會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人依賴於社會從事各種生產,才構成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那麼當人被物化後,這種階級性也就隨之消失。正如影片中的男子,看似在享受著他人的“服務”,實際上只是其他人的一塊地毯。而伴隨著這種人本性的消失,影響的必將是整個社會。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沒有永恆的黑夜,只要世上還存在一絲陽光,白日就總會到來。

這部影片雖短,卻十分壓抑。但其中不乏令人燃起希望的部分。在影片最後,作為電燈的“工具人”摘下了套在頭上的燈罩狠狠地摔在地上,頭也不回的轉身離去。這正是人意識上的覺醒。在我看來,這種結尾比一群人覺醒要更加具有衝擊力,因為我們有足夠可以想象的空間:這一個人的覺醒會不會代表還有許多人心裡其實都有一顆想要反抗的心呢?只有一個人覺醒的話他能不能成功地讓整個沉睡的社會醒過來呢?這也是我認為影片設計的巧妙之處。

豆瓣9.2《僱傭人生》:人類被物化到極致,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結局我們尚不可知,但最後這位“燈人”的覺醒無疑是為人帶來希望的。只要作為人該有的意識還沒有消亡,那麼其餘人被喚醒也並非絕無可能,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畢竟,再漫長的夜晚也終會迎來清晨。

結語

《僱傭人生》這部影片的節奏緊湊且具有極大的諷刺性,將人類喪失人性後的結果放大展示在觀眾面前。通過這部影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與社會的關係,同時能感受到作為人擁有獨立意識的重要性,讓我們切記不要迷失自己。影片基調雖然壓抑,但也擁有充滿希望的內容,所以我們需要相信,

每一個希望的出現都會帶來嶄新的可能。不僅是這部影片中體現的人性與社會,我們的點滴生活也是如此。堅守自我,光明永遠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