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記憶與感悟

上世紀50年代,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一首詩:《蒲公英》。詩曰:一個小球毛蓬鬆,好像棉絮好像絨,對它輕輕吹口氣,飛出許多小傘兵。風啊風,請把傘兵送一送,待到明年三四月,路邊開滿蒲公英。


因為蒲公英是家鄉極常見的野生植物,因此學了這篇課文後,小夥伴們每年春天都要去野地裡找尋這種植物。發現它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最早出現,幾片嫩綠帶齒的葉子中間,烘托出一支或幾支金黃色的小花,小花漸漸長大,花莖也會越長越高,可以長到四五寸高,隨著花的逐漸萎縮凋謝,它的果實也漸漸的成熟,這就是小詩中描述的毛絨絨的小球,像現在的棉花糖。果實(小球)成熟後,絕不再眷戀母體,它將藉助微風的力量,飄飄揚揚,飛向四面八方,然後散落在地上。只要有土埌和水分,它就可以安居落戶,傳宗接代,生生不息,繁衍自己的家族。


由此,我對蒲公英充滿好奇與敬意。其一,它有超強的生命力,只要有土埌和水分,即可生存。它的生存條件,太簡樸了。由此證明,生命力在於適應,而不在於保養。其二,它的子孫後代,一旦成人,即可自食其力,為家族的興旺發達作貢獻,絕不貪戀溫情與舒適,艱苦樸素,志在四方,絕不啃老。其三,它白手起家,闖蕩江湖,勇於迎接風霜雨雪的挑戰,在各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保存自己,發展自己,為家族的興旺,無私無畏,無私奉獻。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地球上的高級動物們越來越珍愛自己的生命。但是人類在珍愛生命中似乎走入某個誤區,即拼命追求生活條件的優越,注重所謂養生保健。空氣要呼吸無汙染的,水要喝純淨的,食品要吃有機綠色的,衣服要穿純棉純毛的,工作要追求不會出力流汗的,等等。總之,社會越發展,人類好像越來越懶,越來越貪。當機器人代替人類完成一切出力流汗丶艱難困苦的勞動時,我擔心人類的體力和智力會不會退化,人類的生命力會不會弱化,人類的免疫力會不會大大降低,變成弱不禁風的林黛玉,變成不堪一擊的玻璃人?


陽春三月,又到了蒲公英生長的季節。據現代醫學研究,蒲公英據有珍貴的醫用和食用價值。它既是珍貴的藥材,又是餐桌上的美味。醫書上說,蒲公英苦,潰堅消腫,結核能除,食毒堪用。傳統中醫認為,蒲公英有清熱解毒丶消散癰腫的作用,能消除堅硬的腫塊或結核,可治癰腫疔毒,尤其是乳房生癰。此外,食物中毒也可應用。正因為此,市場上新鮮的蒲公英每斤可以買到20元左右,堪比肉蛋價值。

蒲公英的記憶與感悟


蒲公英的記憶與感悟


蒲公英的記憶與感悟


蒲公英的記憶與感悟


蒲公英的記憶與感悟


蒲公英的記憶與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