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個正確思想的實踐驗證需要多長時間?50年能出成果嗎?

我們共同的老朋友


說個眾所周知的例子,西方公元前300多年的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里特就已經提到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哥白尼在1543年發表的《天體運行論》中明確提出了日心說,《天體運行論》出版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裡,日心說仍然很少受到人們的關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因為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這一點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難以接受的,古代人缺乏足夠的宇宙觀測數據,以及懷著以人為本的觀念,使他們誤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並且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可以很好的和當時的觀測數據相吻合,因此地心說被大眾廣泛接受並被當時的教廷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真理的一部分。

近代科學興起的先驅者、捍衛科學真理的布魯諾,因支持“日心說”,為此顛沛流離,最終還被宗教裁判所燒死在鮮花廣場上。

直到1609年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些不利於舊有的亞里士多德宇宙論和托勒密體系從而反過來可以支持日心說的新的天文現象後,日心說才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些天文現象主要是指:月球坑坑窪窪並非像古希臘人想象的那般完美,太陽存在黑子(從而天界或 “月上界”並非不變),木衛體系的發現直接說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星完整相變的發現也暴露了托勒密體系的錯誤。

從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到伽利略,已經過了66年,“日心說”才慢慢引起人們的關注。

但這是否說明,一個正確的思想的實踐驗證就需要漫長的時間呢?非也。抗戰時期,我黨經歷了一些波折,但在摸索中確定了以毛主席為領導的核心,最終贏得了勝利。

縱觀歷史,有比日心說的確立更漫長的,也有更短的。

綜上,時間不是一個正確思想的實踐驗證關鍵因素,驗證需要時間,時間卻不是驗證的絕對因素,而如小平同志所說,實踐才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


神奇的網優


在過去,50年太短。

以日心說為例,在公園前3000多年,赫拉克里特和阿里斯塔克曾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繞太陽運動”。

1543年尼古拉•哥白尼在論著《天體運行論》中提出日心說。

1592年,意大利哲學家喬爾丹諾•布魯諾,因為維護日心說,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1610年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測證明了日心說了,並發表《星際使者》和《關於太陽黑子的通信》(1611年發表)。但在1616年被羅馬教會傳訊,壓力之下,伽利略聲明放棄哥白尼學說,直到1632年才出版《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該書於同年8月被羅馬教會禁售,而伽利略被判終身監禁並在10年後死在獄中。

一直到1979年,伽利略案才被羅馬教皇平反,伽利略才得以沉冤昭雪。

由此可見,一個正確的思想的實踐驗證和被大眾接受,都是漫長的過程,50年著實太短。


夏至文初


思想 ,一般也稱“觀念”,其活動的結果,屬於認識。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一切根據和符合於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它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則是錯誤的思想,它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思想也是關係著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重要體現。

“運動的意識”稱為思想。思想是意識的嚮導發生。 思想的本身就是意識運動形式的表達,是意識的主體在意識形態裡進行的意識的運動行為,是以某一問題為點的直線意識的運動形式,思想的作用有助於進行意識的引導,是思想直線運動形式的存在特徵。

思想是指主體的具體的意識的直線型運動形式,思考是意識運動的圓周形式,思索是意識的射線型運動形式,思維是意識運動的綜合形式。思想向兩端延伸,思索向一端延伸,思考是以某一具體問題為中心的圓周運動,所有有關意識的運動的表達是思維。

兀鷹可以將骨頭從空中投向地面吃摔碎的骨渣,這是兀鷹思想行為的表現。大猩猩可以用木棒掏出洞中的螞蟻,這是大猩猩思與想的結果。思與想是意識的發展行為。意識的作用力來自於生命基因的自然生命力和本身感知力,意識能力由先天自然條件而決定,思想力的基礎是本身意識力,思想力由生命體後天的生活環境和本身意識能力所決定,思想來自於主體更活躍的生命細胞,只有演化到生物的高級階段,才具備思想的基礎。

所有具備思想能力的處於生物演化高端的動物都是高級動物,高級動物能通過自身的行為來適應大自然的生存環境,這種生存行為的指導,就是本身意識的形態在環境變化中所形成的具體意識的運動,這本身的意識的運動就是思想的意識,意識與思想的區別,在於意識作用在演化中所引起的是形體的本能變化,思想作用引起的是行為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