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楷書,有沒有捷徑可走?

一個愛玩石的人


學習楷書,捷徑有三。

一,大字臨寫永字,掌握永字八法,一字可得行筆筆法。書法的別名又叫八法,因永字八法而來。

二,楷書不必專臨唐楷四家。學會八法筆法,掌握楷則即可。楷則是什麼?就是勻稱方正為主,橫平豎直。楷,直也。符此意,即可書楷。

三,為掌握字的結架,作為筆法練習,可以寫小楷。晉人黃庭經樂毅論,唐抄經的《靈飛經》可多寫,而且可以硬筆與毛筆同時臨抄,以嫻楷法。練熟後可小字放大來寫中楷,也可臨寫各家以豐富筆法。有靈飛經黃庭經或趙孟頫小楷根基,則可脫帖求自立也,可隨意寫。自然勻稱,加以個性變化,則楷成矣!


教作文的笨老頭


一,合體字比例寫不到位怎麼處理?

平時臨帖練習用的毛邊紙,用印有格子的練習,對掌握比例有輔助作用,比如說左右結構相等的,那麼在格中左部和右部各佔半格,那麼左寬右窄2:1的結構怎麼安排?反正是練寫,可用毛筆把它分成三等分,畫好線後,寫時左邊佔二等分,右邊佔一等分,這樣比例就合理了。其它結構如上下結構,或者左高右低結構,都可借用畫輔助線的方法來寫標準。練習時間長了,下筆不用畫輔助線也寫得準確。

二,碑刻沒有墨跡版的細節逼真,比如學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為了參悟筆法細節,為了寫得靈動,可參臨他的墨跡版行書《千字文》。追求毛筆書寫的效果。更容易得到用筆長處。

三,博覽群帖。把歐楷系例的楷書字帖和行書字帖都看看,在讀帖中開闊眼界,提高鑑賞力,在臨帖中才能做到辯別優劣,去粗存精。理解字帖中的筆意。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書法作品為歐陽詢所書行書《千字文》。


神韻軒書法


我本人是經濟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科班出身,做過多年高管工作,也許是職業病吧,總習慣用管理的眼光看待書法訓練問題。

我始終認為,學習書法過程如同企業製造產品,有一定的工藝流程,無論如何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必須要尊重科學,按照專業、正規、系統、完整的操作程序一步一步的進行,不要渴望速成,也不能急於求成。所謂捷徑是方法得當,採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技術方法與練習步驟,可避免走錯路。如圖:

▲圖為本人的教學程序

如圖所示,每一個訓練環節之間,彼此是工序關係、因果關係,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執筆法、運筆法、筆畫、結字法等一系列前期基本功訓練,而是從起步入門開始就直接臨帖,而且一直採用照著字帖寫的單一模式,並把原帖字體放大幾倍,一個字一個字的摳……實際上是違章作業行為,等於沒有基礎又不按程序做,結果必然事與願違。



▲圖為本人的教學示範

可能有人說: 這樣的練習方法太麻煩了!那我想告訴他,這套程序是我經過多年教學研究與實驗總結出來的,可以說它是〈技法訓練操作規程〉,類似駕校的教學科目。從頭至尾,全程耗時大約120~180小時,按每天兩小時折算成日曆日數(天),約兩三個月。關鍵是,這是正宗的傳統技法訓練之路,相當於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不是走在蜿蜒曲折的鄉村小道兒上。很多人對此不屑一顧,是因為他們對此法不瞭解,或者說不是這麼練的。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不管學什麼書體、字體,情願與否都要這麼辦,這是行規。


▲圖為本人的教學示範

照著寫是讀帖與取法的,真正的臨帖是: 先用摹帖法研究範本的筆法、結構,重點是形制與質感,而後再用臨帖法精研細節,重點是神采與韻味。摹,得其形,臨,得其神,兩者互為補充。

傳統臨摹方法有十餘種,如:單勾法、雙勾法、填勾法、摹寫法、描紅法、對臨法等。每種方法功能與用途各有獨到之處,需根據想解決的具體問題,正確的恰當的選擇,才能保障質量好、效率高,收到預期效果。所以,這些方法必須要熟悉,並且會靈活運用,否則,遇到瓶頸不知所措。


▲圖為本人的教學示範

以題主描述和提供的圖片看,寫的還是可以的,很認真,確實下功夫了。美中不足的是,筆畫質感生硬,字形神采欠佳,主要原因是照著字帖寫的。

選擇的是哪個範本? 執筆姿勢什麼樣? 書寫過程沒有展示,很難對症下藥了。
▲圖為題主提供的


提一點建議:

首先,重新調整一下執筆姿勢,把筆法動作再深入研究研究。這兩個問題是前提條件。
▲圖為本人的教學示範

其次,運用上述幾種臨摹方法,重新解讀字帖的書寫技法。
▲圖為本人的教學示範

正常的話,大約兩週左右即可“改邪歸正”了。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我的抖音、火山、西瓜裡面有小視頻,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很多朋友問我,練字有沒有捷徑,能不能速成?有人說,要練行書,必先學楷書有人說,要練硬筆楷書,最好先練毛筆楷書。比如實用規範字寫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會想深入古帖;

楷書的基本特徵:楷書字形極為方整,成熟楷書與隸書也有很大區別,尤其典型的標誌性差異是在點畫形態上。隸書之波挑改為楷書橫畫的頓筆回收,出現了鉤、折等筆畫,點、捺、撇等也異於隸書,成熟的楷書的點畫,即如“永”字八法中所表現的形態。典型的楷書的結字也變隸書的扁為長,楷書的章法變隸書的字距寬,行距小為字距小,行距寬。

一、楷書用筆基本技巧:中鋒、側鋒、偏鋒、藏鋒、露鋒、回鋒、下筆、行筆軌跡、收筆、提按、書寫速度、方圓等。

中鋒、側鋒、偏鋒:中鋒如果僅僅理解為筆鋒在紙面上保持筆直狀態是不準確的。魯迅美院的牛子老師用花樣滑冰來打比喻甚是形象:

運動員冰面上滑冰以身體不倒原則比擬為中鋒,摔倒為偏鋒,欲倒卻能保持身體平衡而後起為側轉中鋒,那麼花樣滑冰則以“筆筆中鋒”為原則。而古人強調筆筆中鋒,其實就是在強調書法的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如同花樣滑冰運動員之在冰面上要保持身體平衡。廣義上的中鋒,包括所謂的側鋒。古人云:筆鋒常在點畫中行,還講萬毫齊力。在點畫中行一定要理解為在點畫的正當中行麼?如同走在馬路上未必一定要走在馬路當中才能算。所以,鋒如果在點畫兩邊緣都能著力抵住紙,那麼在此兩個邊緣之間鋒就是中鋒。這就能萬毫齊力。鋒滑出這個點畫兩邊,萬毫不能齊力,則為偏鋒。

中鋒用筆是書法的基本要求,中鋒、側鋒並用能豐富書法的線條,偏鋒則是用筆的毛病。

藏鋒、露鋒、回鋒:藏鋒、露鋒是對下、收筆的要求,藏鋒要求通過複雜的行筆把下筆的痕跡藏在筆畫中,同時能形成厚重、富有立體感的線質。露鋒則是把下筆的痕跡顯露出來,產生鋒芒。回鋒是指收筆時把筆畫回收於線條中,形成厚重、富有立體感的線條,行草書中有些點畫收筆不回收而是露鋒。

下筆、行筆軌跡、收筆:書寫一點畫包含了下筆、行筆軌跡、收筆三個步驟,唐楷強化了下筆、收筆的複雜性,行筆軌跡要求通過細微複雜的行筆軌跡達到豐富的線條變化。


關中博雅齋


練就書法沒有捷徑,練好書法就要從練觀察(字體的筆畫構成)、練研究《收筆位置》、練手感(字體的形態)、練運用(臨摹及熟練程度)開始,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在書法練習時的捷徑就在於少走彎路,方法正確,別無他法。


時代守望者


學習楷書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坐姿,握筆的方式,然後在進行書寫,可以用一些臨摹本進行練習,掌握字體的結構,熟練每個偏旁的書寫也是練習正楷字的基本功!


會搬磚的陸訊同學


首先肯定,楷書沒有捷徑可走。楷書也叫正書,真書。從楷書命名上,我們應該知道,那是一座人文豐碑。楷書自唐楷鼎盛至今,始終是中華文明的標誌性符號。做為書法,書如其人。在臨寫楷書的過程中,是一個人在風格,品性,行為,習慣等不斷提純的過程,特別是筆畫的變化,筆法的嫻熟,款式的閉合,字形筆勢的巧設,虛實黑白的避讓,出神入化,情趣倍出。通過習臨九成宮,我是真正體會到博大精深,這是不能用捷徑走出來的。吾認為,行書,草書都是楷書生出來的,是母與子的血緣關係。所謂行草,那是書寫者在臨習楷書時,想放飛一下自已的情趣。楷書是一個人的坐忘過程,沒有這個階段的靜穆修煉,艱苦積累,將來是很難縱馳人生的,又很難成一位大寫的人。


又一村106號


正所謂捷徑,就是不走彎路和遠路,而是走直路抄近路,力求快捷高效。而若想在學楷書中走捷徑,就必須堅持科學的學習方法。楷書用楷法,包括點畫、行筆、收筆的一系列法則和要求。如起筆、收筆需要逆入停頓藏鋒等。








隴聲editor李政魁鴻濤


書法當中,把楷書,行書,草書這幾種行體分別形容為站,走,跑,在這幾種書法中楷書是基本功,只有站起來了,你才能走(行書),最後才能跑(俗稱草書)因此練好楷書是書法裡面最基本的基本功,只有堅持練,才能悟出真諦。





水哥的生活趣事


學習書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按照大部分人心理的想法來說,只要字寫得工整就算是成功了,因此誕生了許多所謂的“捷徑”。但要知道,一項技藝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練成的,就像學英語得記單詞,練拳去先得訓練抗擊打一樣;楷書雖然只是書法中的一類,但絕不是能速成的。一些看似的速成,其實不過是書法圈子太小了,高手更是不多,大部人更難以接觸到比較專業的知識。這種現象就造成了人們對書法認知的偏差,自己琢磨的人如果不是特別有天賦,大多會被遇到有正規老師的反超。這就造成了現在很多所謂的各體“捷徑”,但本質來說依舊算不上是什麼高水平技術,只能算是初步入門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