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光緒接手晚清,結果會怎麼樣

對於很多人來說,晚清表面上的掌權者是光緒,但大家都知道他背後的慈禧才是晚清的實際掌權者。

作為一個歷史上少有能掌權的女人,慈禧太后有手段有野心。再加上晚清那段特殊的時代背景,國力一再下降,又碰上了百年難見的世界變局,使晚清留給現在中國人的回憶大多是一部屈辱史。

如果讓光緒接手晚清,結果會怎麼樣

而作為當時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自然成為了人們眼中的罪魁禍首,而接下來的“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都沒能給清朝這個奄奄一息的朝代注入新的活力。經過這幾番折騰,慈禧太后和光緒接連逝世,只留下了一個三歲的溥儀作為清朝最後的領袖。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而停下。

而光緒可以說是清朝最憋屈的一任掌權者,在位期間被慈禧全程掌控,逝世時間還跟慈禧相差不久。

如果讓光緒接手晚清,結果會怎麼樣


如果光緒真的能在慈禧死後掌握朝政,清朝會不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答案是不能,光緒如果真的接手了清朝,那麼他至少要克服三個困難。

1. 外患

慈禧死於1908年,那麼在這之前,清朝經歷了什麼?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以及1904年發生在東北的領地爭奪戰,清朝沒有討到任何一點便宜。光緒要面對的,不是像唐宋那時的匈奴,而是西方的列強。割地賠款已經深深削弱了清朝的士氣和國力,哪怕慈禧狠心宣佈向11國宣戰,卻也只能落得倉皇西逃的下場。

所以,光緒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要解決掉外患。

顯然,敵人是不會給時間讓你發展的。也就是說,光緒完全沒有時間來完成他振興的計劃。

如果讓光緒接手晚清,結果會怎麼樣


2. 內憂

清朝與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的朝代有所不同,從狹義上來看,他們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漢人。而旗漢之間的矛盾完全沒有緩解過,反清復明更是貫穿了整個朝代。

再加上,經過外患的衝擊,各地的起義活動更是絡繹不絕,太平天國更是對清朝整個統治的基石造成了挑戰。上下不齊心,哪怕光緒有心推廣他的變法,響應和實際效果如何都是未知數。

外部強敵環繞,內里民生動盪。想要在這之中尋的一條求生的道路,怕是難上加難。

如果讓光緒接手晚清,結果會怎麼樣


3. 光緒本人

作為清朝的明面上的掌權者,光緒有雄心,也有革新的想法,但他本人卻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施展他的宏圖。

慈禧兩次親政,在這兩次中間,光緒是有8年的時間是能完全把控朝政。在這8年裡,光緒所做的最出名的就是發起了甲午戰爭。作為這場戰爭裡最高的軍事指揮者之一,那時的光緒可不是傀儡,而是切實握有實權。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甲午戰爭清朝輸得一塌糊塗,“師徒撓敗,割地輸平”。見武力值比不過人家,光緒立即求和,驚動了正在養老的慈禧。

如果讓光緒接手晚清,結果會怎麼樣


若是光緒能像崇禎一樣負責到底,那麼慈禧太后也不會二次親政。

此外,在這8年間,光緒全然不顧自身實力的情況下,妄想通過攻打日本來實現“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對於真正要上戰場的北洋艦隊卻極盡剋扣之事,加劇了洋務運動的破產進程。與此同時,光緒身邊並沒有一個足夠靠譜的班底,來支持他完成變法。

可以說,光緒的種種作為徹底讓慈禧意識到了他不堪大任。

無論從手段、野心還是謀略,光緒都比不上慈禧太后,那麼他又怎麼能完成慈禧做不到的事?他有上進心有理想,但卻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