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婆婆教孩子普通話,她偏不聽怎麼辦?

唐生洗頭愛飄油


類似大腦開發這種書上介紹,語言最佳學習年齡段是2∽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語言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模仿力特別強,很快就能掌握語言表達技巧。

婆婆這個詞,專指上了一定年齡的女性。婆婆錯過了最佳語言學習期,在當地土生土長几十年,從來沒有接觸過說普通話的人,一直用地方語言表達情感。

來到陌生的地方,只為減輕自己孩子的負擔,照顧自己的孫子。可能她也想說普通話,也想用普通話跟孩子交流,也不想因為普通話這事讓兒子、媳婦對自己產生隔核不滿。

可到了她這個年齡,舌頭僵直,真的是捋不直,不會捲舌頭,發音也不標準了,還不如不教。

請一個會說普通話的保姆,省去了這些煩惱,也不用再糾結。不放心保姆照顧你的孩子,可讓老人從旁照料,或者自己親自帶孩子,必竟你是孩子第一監護人。





巴山童姥


我覺得孩子最好先學方言,然後再學普通話。

我有2個姐姐的孫輩都已上學。大姐家的孩子上2年級,她從小就學普通話,方言不會。現在她想學方言,但是很難學會,難得講幾句,也是不純正的。

小姐姐家的孫子,從小就學方言,去託班以後才學的普通話,2種語言他都會說,而且都講的很好。


方姐


我覺得關於“婆婆不教孩子普通話”這個問題你有點憂心過頭了。


婆婆可能說不好普通話

你有和婆婆溝通過她為什麼不教孩子說普通話嗎?

有可能她是因為自己說的不夠標準,而不願意教孩子說普通話呢?

我曾經也和你一樣,讓婆婆教牙牙學語的兒子說普通話,可當婆婆教孩子說普通話之後,我就又勸她還是說方言吧,因為婆婆的普通話不夠標準,這樣的普通話比說方言影響還大。

語言環境很重要

題主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孩子上學後不會和老師同學交流的情況,因為語言環境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在學校,老師、同學都是說普通話,這樣的環境中孩子能很快學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在一張白紙和一張有字的紙上作畫,你覺得哪種更容易?

很明顯是白紙,與其學蹩腳普通話,還不如不學。

我大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經常教自己四歲的孫子說普通話,經常讓人笑掉大牙。普通話夾雜著方言,那簡直是不忍直視。

由於大伯教的普通話深深影響了孩子,導致老師的標準普通話他學不會。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



我是垚垚,用溫暖的文字記錄身邊的人和事,關注我,獲取更多原創情感故事!


陳垚垚


小孩普通話真的不用教,從幼兒園開始。哪個階段的老師不會教?現在哪有小孩不會普通話們?反觀之,現在會說方言的人越來越少了,一種方言就是一種文化,讓小孩學會一種方言就會多知道一種文化。我女兒女婿不太說得好方言,所以他們希望我和我親家能多教小孩方言,我外孫女現在28個月,我儘量在教她方言民謠,她會背好幾首了。


翠竹遲幕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作為父母首先就要給孩子做一個榜樣!對於婆婆來你們家給你看孩子,你們要學會感恩,而不是要求婆婆做這做那,老人家把自己的孩子撫養長大成人,這輩子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她帶給你一個老公,帶給你一個家庭,你們還祈求老人家更多的什麼呢?

你和你老公可以天天早八晚五的忙碌著工作的事情,而留下孩子跟老人,你們覺得這對於老人來講是理所應當的麼?老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她可以給你們看孩子,但是她更多的還是在關心自己的那個家,如果你公公健在,那麼婆婆對公公的不放心更是她在這個世上的依靠!如果公公離世了,婆婆活著的期望也只能是自己的兒子,寄希望於兒子能夠給自己養老送終,對於看孩子,大多數老人喜歡孩子,不想去做孩子不喜歡做的事,你讓老人去教孩子普通話,這不是秀逗麼?

孩子都有天真淘氣的一面,你覺得作為老人還有精力去面對不懂事的孩子那無知的傷害麼?作為父母晚上多抽出點時間教教孩子不好麼?為什麼總想著去麻煩老人呢?老人根本就不欠你們什麼,如果你們要是仗著以後養老的觀點去要求婆婆,那麼你們做人真的就是好失敗!

不要去要求老人不喜歡去做的事,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哪怕是天天一句問候呢!至於孩子,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是對的,但是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孩子跟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未必你的想法就適合你孩子的生長階段,所以要綜合多方面來教育孩子,多給孩子留下童真的一面吧!不要讓孩子總是背上壓力的這座大山,這樣很容易適得其反的,所以一切看情況而制定戰略!加油!


可樂男孩


這個問題其實作為一個父親我也有考慮過,普通話固然要學,但是作為一個孩子我覺得方言也是很有必要掌握的,普通話其實學齡前的兒童都慢慢的會學到,就比如他看的動畫作品,又或者是學前教育都是普通話,我女兒現在6歲了我本人湖南我愛人江西的,但是我小孩兩地的方言都不會,聽都聽不懂,普通話好學,其實真正難學的恰恰是我們的方言。因為現在的孩子沒有學習方言的環境了。


矜持的隔壁老王


對你婆婆來說你太勉為其難了!

不必著急教普通話,語言是需要話語環境的。只要你和孩子的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用普通話交流,孩子的普通話不用教。孩子的語言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即使和奶奶用方言交流,和你們也會用普通話交流。

如果還擔心孩子的語言問題,就自己請個說普通話的保姆帶,而不是把這個艱鉅任務委於婆婆。

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些比較好。這個小事情只是你生活中諸多焦慮的由頭,而不是生活中十萬火急必須得解決的問題。你只是太焦慮了。

好好梳理一下你的生活,消除不必要的壓力,換個角度,會感受不一樣的生活!


紅塵有我應如是j


你好,我是遠嫁的12妹,很高興能為你解答你的問題。讓婆婆教孩子普通話,他偏不聽怎麼辦?我只發表一下自己的建議吧!

第一個,你婆婆是70後還是60後?你要想你婆婆婆在老家裡面待習慣了,在家裡面的都說了,都是家鄉話。你讓她說普通話,我覺得別說說的流利了,連說普通話對她來說都是很困難的,我是這麼認為的。

第二,如果她說的普通話不標準,她和孩子說普通話你覺得會好嗎?會不會到時候孩子家鄉話也聽不懂,普通話也說不好?

第三,你說孩子到時候在你打工的城市上學,你怕他和老師跟同學難以交流,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剛開始孩子估計是不習慣,但是過一段時間也自然就習慣了,因為孩子接受能力很強的,過不了多久,孩子就能夠用很流利的普通話跟老師交流了。所以我覺得你的擔心是多餘的。還有你這樣要求婆婆的話,因為她做不到,你有點強人所難,之後還會影響你跟婆婆之間的感情。
而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有什麼不妥的可以評論指正。


遠嫁12妹


我的孩子現在9個月了,也差不多要到學習說話的年紀了。但是跟你不同的是,我們並沒有像您一樣糾結在這語言這方面。我是講客家的,我老婆潮汕客家都會講,我們都同意孩子從小學客家話,可能我們比較傳統吧,我們不想孩子以後連家鄉話都不會講,也不想我們一直說著的方言在下一代中消失。

我覺得吧,方言是每個地方的語言特色,可以體現每個地方特有的語言魅力與差異,它是由一個地域文化流傳成百上千年而來。

普通話的普及是毋庸置疑的,但並不意味著方言必須要消失。現代社會上,不同層次的語言環境(媒體,辦公/學校,社區,家庭)採用不同語言的話,其實同時掌握2-4門語言是完全可能的,畢竟普通話跟很多方言都是有共通點的,同時掌握也並沒有那麼困難。

就我身邊的案例來看,一個小孩從小也是爺爺奶奶帶,說的也是方言,但是說起普通話來也很流暢,也沒人教,完全是跟著電視學的。至於口音問題,有時候我覺得真沒必要太擔心,就我們這一代來說,從小講的就是方言,但是出到外面來讀書說多了,也不見得會帶有什麼口音,就算口音最重的潮汕人,也有講得很流利的。語言能力都是鍛煉出來的。多說多用自然就標準了。不要小看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強。

所以我覺得您大可不必擔心這個,當孩子處於那個環境了,他必然會適應那個環境,只需要給他們一點點的時間。

我的這個觀點也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有些地方偏頗的也請大家見諒,有不足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補充。謝謝。

就跳出語言這方面來,我覺得我們作為父母的,我覺得不必要求您婆婆怎麼做。畢竟有時候上了年紀的人,很多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我們也可以理解一下。我們自身也需要多參與孩子的成長曆程,儘量得抽出空來去與孩子交流。我們不能讓孩子野蠻生長,但我們也不必要太過干涉孩子的成長曆程。不用非得他怎樣怎樣去做,我們只需要引導他們,護好他們走上他們的人生道路。

不好意思,可能說偏了。總得來說就是,我覺得孩子小時候說的是方言並不會太過影響以後他講普通話,畢竟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就我個人我從小講的是客家話,稍大點學會了粵語,普通話一路以來也有在用,後來還學會了潮汕話。我覺得這並不是我多有語言能力的問題,而是這些語言其實多有共通的地方。只要願意去講。並不會造成口音問題,只要學習的對象是標準的就OK啦。關鍵就是學習這一種語言的對象,而不是另外一種語言的影響。



曲頸向天驢


怎麼說呢,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婆婆,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教育程度都不一樣,你還能要求你的婆婆跟你早教嗎,你能要求你的婆婆能教會他小學所有的知識點嗎?

不可能的。我們所能要求的,都是一些普適性較強的,比如不能多看電視,不能罵髒話。

我母親對我說過的,要婆婆做就不要挑刺,埋怨。要麼就自己來做。我一直謹記著這句話。

記住,對別人要少要求,對自己要多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