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帝談判的男人——再讀《相約星期二》

“我在和上帝談判。我問上帝,‘我能成為天使嗎?’”


《相約星期二》裡的老教授莫里就是那個與上帝談判的男人。他坦然接受了自己將死的事實,並且承擔起天使的職責,將愛和智慧留給了我們的世界。可以說這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我前後一共讀了三次,每一次都有令人深刻的啟發,讓我覺得能夠遇到它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這一次閱讀,我被莫里看待死亡的態度和超脫生活的智慧深深地打動了,因此想把我的幾點感悟再寫一寫,希望能夠通過我的文字來影響更多的人,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去讀一讀這本經典的人生之書。

與上帝談判的男人——再讀《相約星期二》

面對生死

在生活中,我們都不願意談論死亡,就像我們都希望活著一樣。但生活總是違揹人的意志。你也知道的,死亡就像是一個幽靈,時常出入我們的意念,讓我們恐懼和難過,尤其是在我們心灰意冷、人生絕望的時候。於是我們不知不覺地就成為了死亡的奴隸,受它驅使,被它控制。這種狀態很糟糕,甚至有時還因此讓我們失去了生活本該享受的快樂。

而在文學作品裡,死亡則是魅力無窮的王者。不論是莎士比亞和關漢卿寫的悲劇,還是馬爾克斯和馬克·李維的孤獨,還是托爾斯泰和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戰爭,死亡從不會缺席每一部經典。因而,它也成就了文學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們該怎樣面對死亡。

在《相約星期二》中,莫里的答案是“向死而生”。他用豁達的心態去體驗著自己的死亡過程,並把它作為一門課程,去影響周圍的人。

他說:

“看著自己的軀體慢慢地萎謝的確很可怕,但它也有幸運的一面,因為我可以有時間跟人說再見。”“我已經踏上了最後的旅程——人們要我告訴他們該怎樣打點行裝。”

莫里用他自己真實的經歷和體驗來給我們上課。他告訴我們,人只有直面死亡才能更好的生活,而這也意味著要達到向死而生的境界。

“意識到自己會死,並時刻作好準備。這樣做會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珍惜生活。”

在真實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會死,但我們好像並不願意接受這一點。那麼為什麼思考死亡這個問題就這麼難呢?

莫里說:

“這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夢裡。我們並沒有真正地在體驗世界,我們處於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做著自以為該做的事。”

其實我們跟蟲子、花草、大樹、海洋一樣,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並沒有高於自然,而是身處大自然的盛衰消長大循環之中,因而死亡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當我們理解了這些,我們才能明白老莫里的追求——平靜地面對死亡,其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平靜地面對死亡的話,那麼我們就能應付最困難的事情了。”

我想是這樣的。

與上帝談判的男人——再讀《相約星期二》

自我超脫

生活總是給我們製造源源不斷的麻煩,不幸的命運也總是像沙漠裡的沙塵暴,指不定從哪就冒出來了。很多人把生活的不快樂都歸結於命運的不公,可是老莫里卻認為人們難過的根源在於逃避。因為逃避讓人無法從自己的處境中超脫出來。

如果你一直不願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

越逃避越痛苦,因為逃避不但絲毫改變不了現實,反而還會把人逼進角落,讓人心生絕望。莫里鼓勵我們去面對生活和命運的一切安排,去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情感,去體驗生活中的一切經歷,而不是去逃避它們。

“超脫並不是說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應該完完全全地投入進去。然後你才走得出來。”

“你一旦投入進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裡,你就能充分地體驗它,知道什麼是痛苦,什麼是悲傷。只有到那時你才能說,‘好吧,我已經經歷了這份感情,我已經認識了這份感情,現在我需要超脫它。’”

就像《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裡的塔拉一樣,當她逃避哥哥肖恩的傷害給她帶來的恐懼和羞恥時,這恐懼和羞恥反而越來越得寸進尺,將她無情地吞噬。而當她開口向主教和母親求助,正面向心裡的恐懼和羞恥宣戰後,反而做到了超脫,終於獲得重生。

生活中的痛苦就像你在大街上遇到的惡狗,如果你選擇掉頭就跑,那它一定會緊追上去狠狠地咬你的屁股。而如果你選擇站在原地怒視它的眼睛,它則只是會向你狂吠幾聲。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一個鬥士,每當與生活的不公狹路相逢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戰鬥,而不是逃避。

與上帝談判的男人——再讀《相約星期二》

與生活講和

生活中最難的是什麼?我們每個人的答案或許都不一樣。而莫里的答案讓我很意外,因為它很與眾不同。

什麼是最困難的?“與生活講和。”

莫里去世前有一次痛哭,因為他的一個朋友死了,而這個朋友到死也沒有取得莫里的原諒。《冰雪奇緣》裡的地精說,腦子裡的問題容易治,可心裡的毛病就麻煩多了。人啊,總是可大可小,就算是莫里也沒能超越這一侷限。一個豁達到可以分享自己死亡的老人,卻到死都不能原諒一個傷過自己心的朋友。痛哭過後,莫里決定放下這份遺憾,不讓自己一錯再錯。他對米奇說:

“臨死前先原諒自己,然後原諒別人。”

當我們嫉妒、痛恨、討厭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心是不是也在折磨著我們呢?與生活講和吧!這意味著我們不要被心所困。

讀書真是一件幸事,如果說讀了《相約星期二》有什麼收穫的話,那便是:生活中沒有“來不及”這個詞,莫里教授直到說再見的那一天還在改變著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