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稻盛和夫的勞動觀?

電影《血戰鋼鋸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珍珠島戰爭時,男主決定參軍入伍做一名軍醫。因和平的信仰,他拒絕拿槍殺人,哪怕被人稱作‘懦夫’,哪怕被送上軍事法庭。

在鋼鋸嶺戰役中,他徒手在敵人的炮火中救下75名同伴!每當他撐不住的時候,他就對自己說:“再救一個,再讓我救一個”。

看電影的時候,我在想:信仰的力量真的那麼大嗎?我也有信仰、有目標,為什麼我無法依靠信仰完成目標?為什麼我聽了許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在看《幹法》這本書時,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幹法》| 如何理解稻盛和夫的勞動觀?


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企業家,他創辦的兩家公司都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他釋義的稻盛哲學涵蓋生活態度、哲學、思想、倫理觀等方面,被譽為‘企業聖經’。

這本書講述了人們應該具備怎樣的勞動觀以及如何通過工作提升自己。

01.勞動觀:為什麼工作?

探討哲學問題時,避免不了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存在?’而在探討工作時,人們也會問‘為什麼這麼努力工作?’

回答往往是為了回報家人的期待或為了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

《奇葩說》中有一道辯題:喜歡的工作總是996,到底該不該辭職?這個辯題表面探討的是人們面對興趣和工作制度發生衝突時如何選擇,其實隱含另外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工作?

《幹法》這本書從哲學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工作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如果認可這一點,那麼面對工作中的選擇題就都有了答案。

但不是說,人們為了提升心志就隨便選擇一家公司埋頭苦幹一輩子。而是在選擇時,問問自己:這個選擇對提升自己的心志有幫助嗎?

提升自己的心志這個角度,還可以解決一類問題:當人們因各種原因只能無奈做出妥協時,可以把當下的工作當做對自我心志的磨練。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很多事情都有了解決之法。

02.高目標:敢想才敢做

動漫《黑子的籃球》中有個情節:在快餐店,黑子告訴火神自己的目標是‘打敗奇蹟的世代’。

這個目標在當時讓人覺得是完全無法達成的,所有人都不相信。

就像《血戰鋼鋸嶺》中所有人都不相信男主可以不拿槍去救人。

稻盛和夫在《幹法》說:縱使是自不量力的夢想,是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標,還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這個目標,並堅持不懈地在同仁面前展示這個目標。這一點非常重要。

《幹法》| 如何理解稻盛和夫的勞動觀?


因為人本來就具備使夢想成真的巨大潛力。

不斷的問自己:你真的這樣想嗎?如果真的這樣想,那下一步該怎樣做?自己還有哪些不足?需要提升什麼能力?

康德說:“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

做事之前,首先要想,敢想才敢做。

03.持續精進:每天進步一點點

毛澤東說:“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

成功人士都善於自省。

總結反省不是年末才能做的事,而是每天都應該去做的事。

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如何每天比昨天更進一步:不要痴迷“我的人生將會怎樣”、“我會做出怎樣的成就”這樣不著邊際的遠景,而是要關注當下的事情。就是今天的目標,今天一定要完成。

不僅如此,每天反省時,要思考:在今天做的事情中,哪些地方可以進行改進?哪些事情不應該做?是什麼原因讓我做了這些蠢事?

要注意的是,反思後,不要陷入苦惱和懊悔中。反思後,就拋掉這些,用積極的心態,投入新的工作中。

這樣,才能做到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了一點。

有句俗話: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這句話用到工作上是一樣的:不成功的人有各自不成功的原因,但成功人的工作態度和方法都是相似的。

他們都熱愛工作、有明確而遠大的目標、認真工作每一天以及即時反省自己。

回到最初的疑問:信仰的力量真的那麼大嗎?是的,信仰中擁有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讓人們不斷提升自己克服困難。

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沒有正確理解道理,沒有把道理融入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