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比魏建軍厲害,因為吉利單車利潤是長城的2倍

李書福比魏建軍厲害,因為吉利單車利潤是長城的2倍

魏建軍和李書福都是汽車行業的標杆人物,不過李書福比魏建軍厲害多了,因為吉利單車利潤是長城的2倍,吉利賣一輛車等於長城賣兩輛車。到底怎麼回事呢?

1、吉利賣一輛等於長城賣兩輛

近日,長城發佈了2019年業績報告。長城汽車在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為106萬輛,淨利潤是45.26億元。由此可以得知,長城汽車單車利潤約為4200元。吉利汽車還沒有發佈2019年年報,我們可以看看2018年。吉利汽車2018年總銷量為150萬輛,淨利潤126.7億元,由此可知吉利單車利潤約為8400,剛好是長城汽車的2倍。

李書福比魏建軍厲害,因為吉利單車利潤是長城的2倍

不過有人會說這樣比不公平,不是同一時期的數據。那麼我們看看2019年上半年的數據。根據半年報可知,長城2019年上半年銷量為49.35萬輛,淨利潤15.7億,核算後單車利潤約為3200。同期吉利銷量為65.17萬輛,淨利潤40.1億,核算後單車利潤約為6200,差不多還是長城汽車的2倍。

2、吉利和長城的轉折點是在2014年和2017年

2014年是長城和吉利分道揚鑣的轉折點,而2017年則是兩家企業重新排位的一年。我們先來看看2014年。這一年,吉利宣佈從多品牌戰略迴歸一個吉利品牌,將全球鷹、帝豪、英倫等三個子品牌收縮為產品序列,統一回歸吉利品牌。這結束了吉利內部資源競爭的內耗問題,並且轎車、SUV並行發展,雙腿走路。同年長城則宣佈重大戰略調整,放棄轎車聚焦SUV。

李書福比魏建軍厲害,因為吉利單車利潤是長城的2倍

吉利和長城的選擇都有道理,前者致力於成為綜合性的大型車企,不願意放棄規模龐大的轎車市場;長城則希望抓住中國SUV市場快速發展的時機,集中資源享盡紅利。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短期看來從2014年到2016年確實讓長城的年銷量實現了翻番,突破了百萬輛,但是當SUV市場減速的時候,長城因為單隻腳走路,則自食其果。

2017年,長城雖然保持住了銷量,但是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淨利潤腰斬,單車利潤也腰斬。反觀吉利,銷量突破120萬輛,成為自主銷冠,單車利潤也上升到8600。這一年李書福也以1046億的身家,將魏建軍拉下汽車行業首富寶座。由此,吉利連續三年蟬聯自主品銷冠,而李書福也連續三年蟬聯汽車界首富。

李書福比魏建軍厲害,因為吉利單車利潤是長城的2倍

3、李書福比魏建軍厲害

一個企業能走多快,決定因素很多,而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往往取決於創始人的戰略眼光。2014年之前,李書福完全被魏建軍的光芒所掩蓋。彼時,哈弗已成獨立品牌,長城憑藉SUV和皮卡的巨大銷量,助力魏建軍身家飆漲,一舉坐上A股首富和車界首富的雙首富寶座。而當時的李書福,很多人還看不懂他收購沃爾沃的壯舉,以及吉利收縮多品牌戰略,轎車和並行發展的重要性。

短期看,聚焦SUV的確讓長城從2014年到2016年完成了兩級跳,但是從長期看,魏建軍不免有點投機取巧和短視。2017年中國SUV市場減速,單隻腳走路的長城銷量承壓,不得已以價換量,導致銷量暴跌,淨利腰斬。而吉利則因為李書福的孤注一擲,消化和整合了沃爾沃的技術資源,再加上在轎車和SUV雙領域的積累,終於獲得大豐收,登上自主銷冠寶座。

李書福比魏建軍厲害,因為吉利單車利潤是長城的2倍

另外,在全球化的戰略上,相對於李書福來說,魏建軍更是棋差一招。早在2010年,李書福就敢於“蛇吞象”,將沃爾沃收歸旗下,雖然為人質疑,但是十年來沃爾沃和吉利的發展,早已證明了李書福當初戰略眼光的前瞻性。後來,李書福又帶領吉利以收購、入股和合資的形式,整合全球資源,拿到了未來汽車行業全球競爭舞臺的入場券。而長城雖然近些年也在積極全球化,但是相對於吉利來說,步伐還是慢了很多。當然,未來很長,吉利和長城會如何發展,李書福和魏建軍會將兩家企業帶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