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什麼促進新生兒的大運動的遊戲推薦呢?

在家早教課堂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大運動?大運動就是指全身大肌肉的活動,包括身體的協調性、平衡性和靈活性,以及頭頸部、軀幹和四肢的自主控制。趴臥是一切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發展基礎,也是幫助寶寶練習抬頭的最佳運動。

為什麼趴臥這樣重要呢?

  • 趴臥可以促進全身肌肉的協調發展。鍛鍊抬頭、翻身、坐、爬、站、走時都需要全身肌肉的協調

  • 在趴臥時寶寶的小拳頭會自然的張開,為以後的抓握等手的精細運動做好鋪墊

  • 一般在寶寶第二個月到第三個月的時候,容易發生腸絞痛,據我觀察寶寶在練習趴臥的時候會加大呼吸和吞吐量,有助於寶寶排氣,預防脹氣、腸絞痛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練習趴臥呢?

  • 足月的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可以練習了,我的寶寶是在第二週開始練習的,如果擔心寶寶的力道不足,可以先用一個枕頭墊在寶寶的胸前使寶寶藉助枕頭的力量和弧度輔助。

  • 剛開始練習時,每次2~3分鐘就可以了,一般到三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抬頭10多分鐘了。
  • 用寶寶喜歡的玩具在他目光注視的地方與他互動,鼓勵寶寶堅持
  • 選在寶寶精力充沛的時候練習,而且媽媽要看護好,以免發生危險。千萬不要在寶寶剛剛吃過奶以後練習,建議間隔至少15分鐘,我有一次大概在寶寶吃奶過後的10分鐘左右讓她練習,結果吐了好大一口奶。

使用寶寶喜歡的黑白卡和手搖鈴,促進全身運動

眾所周知黑白卡和手搖鈴是鍛鍊新生兒的追視能力,我的寶寶在看到非常喜歡的圖片和鈴鐺時,會開心的手舞足蹈,特別是將圖片或手搖鈴向他的頭上方舉起時,他會仰起頭看,激動的兩隻小手搖晃,兩條小腿拼命的蹬踹,可以促進全身肌肉的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揠苗助長,作出超出寶寶能力範圍的訓練,避免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傷害。大運動發育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每個寶寶都有自己大運動發育的規律。


豆芽北鼻


老話常說“三翻六坐八爬”,講的就是依據大多數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總結出來的時間點和里程碑。

也有很多官方機構會發布嬰兒生長髮育的規範模式。

然而,有些新手媽媽拿著這些發育里程碑,再對照自己的寶寶,就會開始焦慮了,總覺得孩子沒有按照“標準進度”走,是不是發育遲緩?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其實,排除寶寶先天缺陷和疾病因素,絕大多數寶寶都會按照正常的發育進程成長。

而每個寶寶又有其獨特的個體性,所以某些環節發育的快點或慢點,也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焦慮,就過度人為干擾,這樣反而會破壞寶寶原本正常的自然發育,適得其反。

好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0-1歲寶寶大運動發育的話題。

在這個各方面發育都最為快速的階段,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

怎麼做才能科學有效地促進寶寶大運動的發育?

01

什麼是大運動,具體包括哪些

大運動是指大肌肉群共同參與的運動,主要是指頭頸部、軀幹、四肢幅度較大的動作。具體包括抬頭、抬胸、翻身、坐、爬、站、走、跑等運動。

對於0-1歲的寶寶來說,主要是趴、抬頭、坐、爬、站著5個環節,且每個環境都必不可少。

另外,寶寶在完成這些動作的同時,也伴隨著四個生理彎曲的形成:抬頭需要頸前曲、坐需要胸後曲、扶著站需要腰前曲、走需要骶後曲。

這四個生理彎曲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逐漸形成的,也只有這些生理彎曲都形成了,寶寶才能站得穩,才能為以後走、跑、跳等大運動發育打下良好基礎。

02

寶寶大運動發育要做些什麼

1 少抱

沒錯,對於小嬰兒來說,少抱就是最初促進大運動發育的最好方法。

因為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總覺得寶寶趴久了會累,躺久了會煩,總認為寶寶要抱在懷裡才踏實,這樣的結果就會導致抱的太多。

但其實,抱的太多不但不利於寶寶脊柱發育,還會無形中束縛寶寶的手腳,使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運動”。

時間久了,不僅會影響大運動發育的進度,還可能導致寶寶不愛動了。

Tips:

這裡說的“少抱”是指寶寶不哭不鬧的前提下,若是寶寶因為餓了渴了或是不舒服了,哭鬧的時候還是要該抱就抱,該哄就哄的。

2 多趴

雖然抬頭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大運動,但寶寶不是天生就會抬頭的,是從趴著這個動作中慢慢發展來的,所以說寶寶大運動的起點應該是趴著。

多趴,不但可以促進大運動的發育,同時也是精細運動的起點。

因為寶寶在趴著的過程中,寶寶為了支撐自己的身體,小手掌也會從握拳狀態逐漸打開,為這一打開,小手的精細動作也就開始發展了。

Tips:

家長要是想讓寶寶的大運動早一些起步,就要讓寶寶在清醒的時候儘早趴著。

練習俯趴時,一定要全程有家人在身邊監護,避免寶寶周圍的衣物等堵住口鼻,發生危險。

3 少控制多引導

經常有家長會問到“是不是有哪些人為控制手段,可以促進或加快寶寶大運動發育的進程呢?”

其實,這樣的想法就是不對的,因為大運動發育遵循自上而下的規律,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家長的人為干預,不但不會起到促進作用,反而會破壞寶寶原本正常的發育進程,甚至有時候對寶寶造成損傷。

打個比方來說,有些家長在寶寶學爬的時候會在屁股後面推著寶寶,或讓寶寶靠在墊子上學坐,並把這些當成寶寶“會爬”或“會坐”的標誌,認為寶寶已經完成爬和坐的練習,還有的家長甚至急迫的進入下一個大運動動作的訓練,這樣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因為這只是人為干預情況下,寶寶做出的相應的“爬”或“坐”的動作,但在發育測評角度來講,真正的“會爬”“會坐”是指寶寶獨立能夠在不同的動作間自由轉換。

例如可以熟練地從趴著轉到坐著,再從坐變回趴著,這才叫做“會坐”了。

只有寶寶的骨骼和肌肉能夠熟練完成某一動作時,我們才能稱其為會了,而這一過程必須是寶寶自己經過多次練習並逐漸習得的,而不是外界力量能夠控制的。

Tips:

若在寶寶尚未熟練某個動作時,家長急迫地進行下一個動作的練習,這不但對寶寶大運動的整體發育沒有幫助,還可能會對寶寶造成損傷。

4 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

要尊重寶寶的個體差異,既不盲從某些發育里程,也不盲目與其他寶寶對比。

雖說“三翻六坐八會爬”是集合了大多數寶寶的情況總結出來的時間規律,但這只是個綜合平均數,並不代表你的寶寶一定要按照這個時間節點發展,若寶寶不按照這個時間節點來發育也不代表他就存在什麼問題。

例如,有些寶寶3個月之前沒怎麼練習俯趴,那他就不可能在3個月時做到熟練地翻身。

還有的寶寶1個月大時已經可以很好的抬頭了,他也可能2個月大時就能獨立翻身了。這些都不代表寶寶“發育遲緩”或“超前”,更不能說明白寶寶存在什麼問題。

Tips:

有些寶寶先會做後會爬,而有的寶寶卻反過來,先會爬後會做,但只要不影響他大運動發育的整體發展,家長就不必太在意,也不用可疑糾正。

總的來說,0-1歲寶寶的大運動發育是一個“從上到下”“水到渠成”的過程,家長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個安全又豐富的環境,讓寶寶有足夠的機會自由鍛鍊。

同時也要尊重寶寶的個體化,不要人為控制寶寶訓練的時間,更不要過度干預他的發育節奏,讓寶寶自己掌控就可以了。

家長只要保持順其自然的態度和尊重寶寶獨特的發育節奏,寶寶大運動能力的發育自然會很好。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