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世界空氣質量報告》顯示中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2019年世界空氣質量報告》顯示中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2020年2月25日,瑞士空氣質量技術公司IQAir發佈《2019年世界空氣質量報告》(2019 World Air Quality Report)指出,2019年,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年均人口加權PM2.5濃度最高,在這些地區的355個城市中,只有6個城市的年均PM2.5濃度小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準則值(10 μg/m³)。2019年,全球汙染最嚴重的30個城市中,21個位於印度,27個位於南亞,所有30個城市都位於亞洲地區。中國城市的空氣質量總體上有明顯改善。

1 全球空氣質量狀況

(1)全球國家空氣質量狀況。2019年,東亞、東南亞、南亞地區的空氣汙染最為嚴重(年均人口加權PM2.5濃度最高)。其中,空氣汙染最嚴重的10大國家分別為孟加拉國(年均人口加權PM2.5濃度為83.3 μg/m³)、巴基斯坦(65.8 μg/m³)、蒙古(62.0 μg/m³)、阿富汗(58.8 μg/m³)、印度(58.1 μg/m³)、印度尼西亞(51.7 μg/m³)、巴林(46.8 μg/m³)、尼泊爾(44.5 μg/m³)、烏茲別克斯坦(41.2 μg/m³)、伊拉克(39.6 μg/m³)。中國大陸在空氣汙染最嚴重國家中排名第11位(39.1 μg/m³)。法國、日本、德國、英國和美國的年均人口加權PM2.5濃度分別為12.3 μg/m³、11.4 μg/m³、11.0 μg/m³、10.5 μg/m³和9.0 μg/m³。

(2)全球城市空氣質量狀況。

2019年,全球汙染最嚴重的30個城市中,21個位於印度,27個位於南亞,所有30個城市都位於亞洲地區。印度有6個城市進入空氣汙染最嚴重的10大城市之列。中國西部城市和田成為全球第二大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年均人口加權PM2.5濃度為110.1 μg/m³。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的10大首都城市分別為:印度德里、孟加拉國達卡、蒙古烏蘭巴托、阿富汗雅加達、印尼雅加達、尼泊爾加德滿都、越南河內、巴林麥納麥、中國北京(42.1 μg/m³)、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雅加達和河內的空氣汙染嚴重程度首次超過北京。

2 中國空氣質量狀況

2019年,中國大陸有48個城市位於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的100個城市之列。在中國大陸的400個城市中,只有2%的城市的年均PM2.5濃度小於世界衛生組織準則值(10μg/m³),有53%的城市的年均PM2.5濃度滿足中國空氣質量二級標準(35μg/m³)。中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十個城市分別為:和田、喀什、商丘、安陽、邯鄲、石家莊、咸陽、邢臺、濮陽和石河子。

3 中國空氣質量進展

近年來,中國城市的空氣質量總體上有了明顯改善。自2013年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中國許多主要城市的PM2.5水平已顯著下降,尤其是北京。北京PM2.5水平連續7年呈下降趨勢,說明北京空氣質量管理規劃的成功和演變。與2009年相比,PM2.5的年均濃度下降了一半以上。在共同努力控制空氣汙染的情況下,北京已退出全球汙染最嚴重的200個城市之列。

4 中國空氣質量挑戰

雖然中國許多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正在改善,但仍面臨重大挑戰。一方面,中國能源結構中對煤炭過度依賴。煤炭燃燒是PM2.5排放的主要來源,也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氣中形成PM2.5的汙染物)的主要來源。雖然中國是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但其煤炭消費量仍佔世界煤炭消費量的一半左右,並計劃繼續擴建新的燃煤電廠。另一方面,來自交通運輸的柴油排放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貢獻者。此外,沙漠化和沙塵暴是造成中國西部和中東部空氣質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氣候變化的情況下,隨著全球氣溫升高、沙漠化和風力模式加劇,中國北方地區未來發生沙塵暴事件可能會更加嚴重。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資源環境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20年第05期,廖琴 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