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總是哭的寶寶,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

萌小雁和晨哥


面對那個一不滿意就哭鬧不止,不管時間地點的小生物,媽媽們每一天的情緒都處於暴躁和崩潰邊緣。懷孕期間給自己做的那些心理建設,說不定早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深無力感。

但比起這份無力感,我更難以處理的是——情緒發洩之後,那份對孩子的內疚感。

女兒3歲多的時候,我的生活裡充斥著這份內疚感。她不聽話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發脾氣。最內疚的一次,是我帶著她回老家。在高速上,她哭著鬧著非要下車。我一邊要開車,一邊還要安撫她的情緒,真的是焦頭爛額。

一兩個小時過去了,我的耐心完全被消磨掉了,但她還在那邊哭鬧。我忍無可忍,怒吼了一句:「你再鬧,我就把你一個人留在這裡。」

女兒聽到我說的話,立馬就不哭了,只是小聲的抽泣。等我們到了老家,我想要叫女兒的時候,發現她已經在後座睡著了,臉上還帶著眼淚。——那一刻,我的內疚感爆棚。腦海裡自動蹦出了一句話:「你真的不是一個好媽媽。」

因為這份內疚,我一整天都有點悶悶不樂的。堂嫂在知道情況後,對著沮喪的我說:「媽媽也是普通人啊,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宣洩。」

「可是,可是,我擔心她因為我的情緒問題,而留下陰影啊……」

我話還沒說完,堂嫂就大笑起來:「哎呀,別杞人憂天了。你又不是天天都在對她發脾氣。你女兒剛還在那說最愛的人是媽媽呢!這些年你對她的好,難道還抵消不了這一點小傷害啊。」

這些話點醒了我,讓我瞬間豁然開朗。

也是啊。我只記得我對她發脾氣的樣子,卻忘記了我陪伴她度過的每一個快樂的瞬間。我們日常的交流有那麼多,我用一百種方式去對她好,可只記住了那一點對她的傷害。

那面對沒辦法控制情緒的自己,到底怎麼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每個人都有情緒宣洩的需要,這很正常。媽媽也不例外。

其次,是要學著接納和擁抱自己。當內疚的情緒跑出來的時候,它對著你說「你不是一個好媽媽,你很失敗」的時候,千萬不被它帶跑,而是去接納和擁抱那個破碎但真實的自己。

最後,等情緒真正平復之後,不是去用另一種方式補償孩子,修復自己「完美媽媽」的形象,而是告訴孩子「媽媽當時真的很生氣,也很難過,因為你做的這件事情,它傷害了.......但媽媽必須要向你道歉,我不該對你發脾氣,你能原諒我嗎?」

——每個人都不完美。但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真實,真實地接納自己的美好和破碎。只有當媽媽能坦然地接納,才會讓孩子也明白:

「我們不需要完美,但需要真實地表達自己。」媽媽


噢特慢的媽媽


[捂臉]我家寶寶就是一個特別愛哭的孩子,小的時候睡覺一放在床上就哭,睡覺期間一點聲響就哭,睡醒來還是哭,拉了尿了也是哭。長大了以為會哭少一些,但是還是一樣,摔倒了哭,不滿足她的要求哭,聽到悲傷的音樂也哭,要是我在她面前摔倒了,更哭!![呲牙]

不過有一點,她眼淚來得快,去得也快,哭一會兒就不哭了,小時候尋求安全感,現在三歲多了,不僅是想找安全感更多的是跟我撒嬌,所以我總結過了,我家孩子就是個好哭佬[呲牙]

我是一個人帶寶寶的,有時候事情多,孩子哭鬧我就特別著急,越急就越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朝孩子發火,發完脾氣又懷著後悔的心情去討好哄好孩子。[捂臉]

現在我是改變了自己的心態,既然我家寶寶愛哭愛撒嬌,小姑娘這樣子我短時間也改變不了她什麼,也不是說我說她幾句她以後就不哭了,所以我會先緩和自己的心情,當她哭鬧的時候,我告訴自己彆著急,讓她哭一會兒,急也改變不了什麼。

根據我家寶寶的情況,我總結了幾點:

1、當她無理取鬧哭泣的時候,我會嚴格告訴她,你那樣做是不對的,媽媽不能縱容你,你如果要哭,媽媽也沒辦法,我在這邊等你,你哭完了,我們一起去玩遊戲。

2、轉移她的注意力,當她哭鬧的時候,我會說,寶貝,你看外面好像有一隻蝴蝶在飛?還有一架飛機呢?你看天上。隨便說點什麼,反正就是轉移注意力,問問她那是什麼?你看到沒?等等

3、如果她磕倒哭,我會告訴她勇敢一點爬起來,加油加油💪你是最堅強的!

上面那些方法大部分適合會說話的寶寶,如果寶寶不會說話,哭鬧可能還存在餓了困了熱了冷了尿了拉了,不排除身體哪裡不舒服。對於小寶寶媽媽們還是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我們發火也改變不了什麼,帶孩子確實太累了!我們只能自己心疼自己!為了孩子堅強一點了[心]

當孩子困了,摟著她聽會音樂,緩和一下心情。熬過去了,孩子大了,會慢慢變好的!我就是屬於發脾氣發脾氣煩躁煩躁到我發脾氣也沒用煩躁更沒用,做好了沒人誇獎做不好還有人說,所以我要好好愛自己,不發脾氣不煩躁,保護好我的身體,我好了,孩子就好了!





糖小寶麼麼噠


Hello,大家好,距離我的預產期倒計時50天,哇!想想50天后,既激動又害怕的日子,一個頭胎媽媽的噩夢來啦!

天吶!寶寶如果以後啼哭不止怎麼辦,我的暴脾氣該怎麼應對呢?怎麼才能讓我的情緒穩定呢!想想都真叫人著急。所以我最近已經在認真琢磨,寶寶哭泣時,自己如何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呢!各位寶媽們,抑制住你們的情緒聽我說……

教育家陶行知說:“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思維陣地,就等於給了他面對世界的依仗。”當孩子跳出消極思維的時候,對待世界更寬容、更達觀,也就不容易走極端,情緒失控,動不動就大喊大叫。

那麼,針對本期話題,我客觀的發表下我的觀點!

我們常聽人家說:這個人的淚腺很發達,那個人的淚腺不發達,其實說的是這個人是否愛哭。愛哭說得好一點是多愁善感,說得不好是情緒管理不佳。不過有的人雖然不哭,可是天天心裡愁雲慘霧,表面卻強顏歡笑也不見得是件好事。但是經常哭會讓人覺得很誨氣、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莫明其妙的跟著情緒不穩,這是人之常情。

實際上,無論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義。想想我們每個人剛出生時,如果不哭,接生人員都要想辦法讓我們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從那一刻以後,我們卻要想盡辦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點違反常理。當然,我們並不贊成孩子沒事亂哭,一點小事就用哭來表達,這是情緒表達不適當,不純粹是哭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教導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哭,而且不該哭的時候不要哭。這樣才能夠適當協助他們管理情緒。

還有孩子特別敏感,所以大人的情緒好壞、緊張、憤怒、憂鬱等情感,極易被影響,因此首先大人自己要放鬆,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響孩子。如果情緒已經表露,最好立即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解釋,免得孩子不斷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向孩子發洩,孩子也沒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緒。

司馬光說過:“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不知教也。”不過,我相信有很多媽媽是做不到慈的。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家長內心的焦慮與浮躁會更可怕,只有孩子內心平靜,才有可能吸收、沉澱、理性思考,才能遠見、卓識、發現、創造,才能真正的優秀!作為父母可以換位思考下,或許你的情緒就會好很多!如果父母真的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那麼請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甚至可以說先戒掉自己的小情緒!

希望每個媽媽都能成功的戒掉自己的小情緒,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媽媽們!加油吧!


四級釘子戶


孩子愛哭,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平時要多與孩子交流互動,多做親子游戲。孩子安全感增加了,即使父母出門不在家,也不會輕易哭鬧了。


老虎爸爸2


您好,我是“蘋果大V”,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給您的建議如下:

1. 找到寶寶哭鬧的原因。 媽媽才是寶寶最好的家庭醫生,仔細觀察是否寶寶哪裡不舒服。

2. 自我暗示。 一次兩次的情緒失控實屬正常,畢竟再耐心也經不起寶寶經常性地大哭大鬧。

3. 推寶寶出門轉轉。 分散下寶寶的注意力,可以讓寶寶暫時停止哭鬧。室外是個不錯的選擇。

4.及時控制。 情緒可以失控,但也不能失控很久,畢竟寶寶不會明白媽媽情緒低落需要安慰。

5.找人臨時照看下寶寶。 全職媽媽最容易情緒失控。尤其是沒有家人幫忙帶寶寶的情況下。

6. 孩子如果習慣於用哭鬧的方式來贏得家長的妥協,建議考慮採用“忽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即忽略孩子的不良行為,如果她做的好的時候,家長就多鼓勵和表揚,來強化她的好的行為。



蘋果大V


有一種說法,寶寶六歲前,讓你抱抱就要抱抱…這個期間是寶寶建立安全感最關鍵的階段,如果足夠,這將會對他的一生都起到積極作用。更何況還不到一歲的寶寶,想讓你抱就是有這個需求。

對於每個寶寶對抱抱的需求度其實也不一樣,我家兩個寶寶都是屬於高需求寶寶,我家老大五歲了,高興了,生氣了,沮喪了,都會說媽媽抱抱,給我力量!我家老二隻要我在,基本都是要抱著才會開心,我一般不管多累都會滿足…

我見過父母不愛抱的孩子,他們大多害怕社交,害怕見到不熟悉的人,甚至是會嚎啕大哭,一直喊媽媽抱抱,可是媽媽都不抱,覺得孩子丟臉!

如果你遇到一個好需求寶寶,請用你最深沉的愛去擁抱他吧,你想想,其實我們與孩子最親近的時間也就這個階段了…以後真的是不想讓你抱讓你親的時候你又該想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