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誰先覺,平生我“怎” 知? 最難的是——破我執!

什麼是覺醒?

覺醒者當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對自己甚至是別人的的性格、習慣、本能、慾望、優點、缺點、夢想、發展脈絡等有著清醒的認識,對自己所處的大環境也有著清醒的認知,並且能夠按照目前所能達到的最高智慧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的認知結構是活性的,他的智慧將一直處於上升的狀態,他的智慧和行為的協調性將越來越趨於完美的協調,甚至於達到傳說中的聖人境界——隨心所欲不逾矩。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怎” 知? 最難的是——破我執!


那麼怎樣才能覺醒呢?

1.反省

無論是漸悟還是頓悟,覺醒都需要一個過程和契機。無論是何過程和契機,必然都需要個人的自我反省。

即使是極其聰慧的人,在被本能和社會大環境塑造的時候,對自我意識有著一定的清醒認識,但是也很難扯開那障目一葉。聰慧者大多會自傲,而高傲者的高傲,自卑者的自卑,卑鄙者的卑鄙,皆是我執,我執不破,至死也無法覺醒。 所以才有了那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人這一生,最難破的便是我執!

破我執,先從反省開始。現代人不愛反省,這是從他們的學生時代就養成的一個壞習慣,絕大多數的學生,都不喜歡複習,雖然複習得到的回報率要遠遠高於他們瘋狂的去刷那些半會不會的練習冊,但是依然喜歡做黑瞎子,掰一棒扔一棒。孔子早就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省”的內容可以不必效古,但你

若想讓你的人生有所改善和進步,必須學會反省。

2.外視自我

怎麼反省更有效?

儒家聖人說,“眾生是聖人,”;佛陀說,“眾生有佛性”。

那麼,我們不妨站在上帝、佛陀、聖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沒有信仰的,則要辛苦些,慢慢的參悟總結歸納種種智慧和真理,構建自己的信仰之樹。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需要人們儘可能的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下面的自我,以及自己身處的環境。

在談覺醒的時候,不僅要看清自我,更要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因為每個時代的人們,都將受限於他所處的時代。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到現代社會,即使我們再清醒,也難以超脫所處時代的束縛。

“舉頭三尺有神明”,而構建起那個俯視著殘缺的“我”的神明,便是覺醒之伊始。其實“神明”代表著一定時代內個人所認可的那份“真理”和“智慧”,哪怕這份“真理”和“智慧”也是有著侷限性的,但已經足以引領絕大多數人的人生。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怎” 知? 最難的是——破我執!


3.起而行之

無論是佛陀,孔子,王陽明等先賢,都要求人們 知行合一

所以下一步便是要依循著你頭上的“神明”,即依你所認可的那份“真理”和“智慧”,起而行之。去調整、改善、糾正、引導你的所看、所想、所行,繼而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行為習慣。將覺醒落在實處,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

所行之時,又分兩類。頓悟者,大刀闊斧,立地成佛;漸悟者春風化雨,水滴石穿。

最後,覺醒之前,他人的看法、社會的大網、本能的慾望合起夥來控制著閉眼前行的你,而覺醒之後,最次你也能做到——睜著眼睛,在屈服中尋找著突破的機會和希望…….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怎” 知? 最難的是——破我執!


所以才有這樣一句俗語,無知便是福!但讓我選,我還是選擇睜著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