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息橋》——2020年港劇之光

《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東坡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詩作大意:聽說過廬山蒼茫的煙雨,錢塘江壯觀的潮汐,非常向往,無緣去觀賞的話,將會抱憾終身。而當我終於親臨兩地,親眼見證了那煙雨那潮水,卻也不過如此。原來煙雨只是煙雨,潮水只是潮水。


《嘆息橋》——2020年港劇之光

用一首中華古詩詞去詮釋一部以西方地點命名的香港劇集,有種莫名的微妙。不管是廬山煙雨還是嘆息石橋,大抵都在說人生境遇,就像佛陀說的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都在一部劇裡表現完了。


《嘆息橋》——2020年港劇之光

《嘆息橋》是一部講感情的戲,年輕時的Thoams與Joyce在比利時偶遇,20年後在香港重逢,兩人情愫暗生,正打的火熱。不料Thomas卻發現Joyce竟即將與阿Ken結婚,而傳說中的老實人阿Ken,也有一段難以啟齒的過去。年輕時的Ken與當時的女上司Catherine發生一夜情,之後Catherine為與男友好好發展感情,與Ken失聯,其時C已懷有Ken的孩子,但從未告知阿Ken。直至十餘年後,獨子認父的狗血橋段上演。

人物不多,主要角色就四個人,T,J,K,C;兩男兩女,再衍生出五六人等,圍繞這十餘位男女老幼的糾葛打轉,這是港劇常見的“小”:小人物,小事件,小細節。而不常見的,則是《嘆息橋》為這些“小”注入了靈魂。


《嘆息橋》——2020年港劇之光

雖然《嘆息橋》涵蓋了愛情,友情,親情,但更多的還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愛情,而橋中的愛情,沒有炙熱和轟烈,它展示了愛情中的另一面:不忠、遊離和束縛。導演用很小的細節,一個眼神,一個回首,一句無心的臺詞去告訴觀眾,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還要什麼自行車啊。

至少從以往的港劇來看,臉譜化特質明顯,正派和反派打一開頭就告訴觀眾,然後是各種經典橋段的排列組合,哪怕是沒有正邪對立的生活化的劇集裡,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比如市儈,豪氣,狡詐等等都會從一而終。

可在《嘆息橋》裡,我們對人物則是看不穿 猜不透 摸不清。比如林保怡飾演的中年Thomas,看似精通時務,沉穩老練,在感情裡遊刃有餘,把年少幾歲的Joyce吃的死死,可不曾想他竟然矇在鼓裡的,別人世界的第三者。

劇中人物幾乎都有這樣的複雜性,不再一一贅述。人物的個性化是本劇的基石,但絕非皇冠上的明珠。

那顆珍珠,也就是本劇之於港劇的突破,則在於視角的多重交疊——真不想用那個詞來形容——俗稱“羅生門”。

《嘆息橋》——2020年港劇之光

想一想,五年前你和當時戀人看過一場電影,如果現在讓你們倆人講述那場電影前後發生的故事,你們能不能講的嚴絲合縫?嘆息橋裡也頻繁,甚至一度當成主要表現手法,去展示對於同一個場景,以不同人物視角展開之後的故事,這太有趣了。同樣是看電影完電影之後吵架,男方的回憶,是自己佔據主動,不屑一顧的扔掉鑰匙,女方的回憶則是自己多麼受傷,男方多麼不顧及自己,無情之極,而自己在下了很大決心之後,終於把鑰匙要了回來。

看,全都是“自我”的解釋。所以啊,大家以後再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可千萬別相信對方說的是事實,當然,也別相信自己說的是事實。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麼事實。

《嘆息橋》——2020年港劇之光

劇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四面牆的手法,像紙牌屋這種劇中人物動不動就轉向鏡頭,說一兩句內心OS的手法不新鮮。但在本劇,卻有畫龍點睛之效,起到了跨越屏幕交流的效果。可能有些人不太習慣,但換個角度,把劇中人物對著觀眾說話當成一種文縐縐的彈幕,是不是一下豁然開朗了?

《嘆息橋》和之前口碑爆棚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不同於TVB的俗套,開了港劇清新之風,不過大多集中在感情路線,真心希望能在其他題材上也有如此高水準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