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卡爾維諾的文字如何?

王政


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1923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意大利當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等。

卡爾維諾生於古巴哈瓦那,隨父母移居意大利。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積極參加反法西斯鬥爭。戰後開始文學創作。194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通向蜘蛛巢的小路》。20世紀50年代起以幻想和離奇的手法寫作小說,或反映現實中人的異化,或諷刺現實的種種荒謬滑稽。《兩半的子爵》是他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同後來寫的《樹上的男爵》(1957)和《不存在的騎士》(1959)合輯為《我們的祖先》三部曲。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卡爾維諾創作了《看不見的城市》(1972)和《宇宙喜劇》(1965)等。他還蒐集整理了《意大利童話》。1985年9月,卡爾維諾突患腦溢血在意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終年62歲,葬在地中海岸邊的卡斯提格連小鎮。

相比較卡夫卡筆下現代人的異化,卡夫卡筆下的“城堡”是專制體制的象徵,普通人只能在體制之外接受無形卻又強大的體制的裁奪。資產階級的法律、親情都是卡夫卡具體的批判對象。作為一個敏感的作家,卡爾維諾深感異化的殘酷,但他筆下的異化的現代人,己經走進了“文明的城堡”,卻依然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依然如此孤獨,甚至懷疑起了自身的存在。“城堡”成為逃不出的壁壘,在對社會體制的否定上,卡爾維諾走得更遠。

然而,卡爾維諾是的貢獻不僅僅在於否定,更在於“重建”。這不但體現在對現代主義文學的態度上,也體現在對待異化的態度上。現代主義文學在內容、形式和表達方式等方面有了諸多創新,卻伴隨著語言、結構的沉重。不管是現實的沉重還是文學的沉重,都成了卡爾維諾極力迴避的內容,於是他選擇了寓言這樣一種傳統的體裁,又賦予它新的形式和內容,在延續文學傳統和後現代文木實驗之間,他以一種輕逸、迅捷的筆觸表現現代人的異化卻避免讓讀者深感沉重,這樣一種美學追求絲毫不會削弱他對理想的表達,即反異化的追求:呼喚完整的人格和堅實的存在,雖然不能“兼濟天下”,但可以“獨善其身”,即獲得個體的完善。

卡爾維諾一生作品的寓言所指,最為關注的莫過於對秩序感的追求,這在他早期的《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就己有所體現,到其晚期的後現代實驗式小說更是形態各異。這種秩序感結合了卡爾維諾對宇宙物理科學的好奇心,上升到對世界存在形態的一種認識論高度,形成了他獨有的時空觀念,反映了卡爾維諾眼中破碎化、複雜關聯且相互指涉的世界關係。

卡爾維諾早期創作起源於新現實主義,描寫了大量的意大利社會現實,特別是抵抗運動時期的社會狀態。在早期作品中,卡爾維諾就己經顯示出一些後期寓言小說的端倪,例如其作品中人物形象、情節設置的分裂特徵,小說敘事的簡潔化傾向,以及結構上的幾何秩序感等,都是隨後卡爾維諾作品的典型特徵。中期卡爾維諾受到政治風潮的影響,轉而研究意大利傳統民間故事,從中得到大量民間文學的啟發,創作了一些奇幻文學式的作品,並借其喻指當代意大利現實,標誌著他享譽世界的寓言式作家的成熟。其中,《宇宙奇趣》等作品更暗示了他晚期的結構主義文本轉向,已經開始具有後現代特徵,並作為卡爾維諾第一部涉獵愛情主題的小說風靡小說界。卡爾維諾晚期創作受到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等後現代理論影響,創作了眾多後現代經典文本,作品文體手段先進、所指層面豐富厚重。小說中體現出來的破碎性和對當下的喻指性充分體現出了後現代寓言的一切敘事優勢。

卡爾維諾的最初作品《通向蜘蛛巢的小徑》帶有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色彩:描寫反法西斯鬥爭、表現個體自由與能力,但小說結尾卻表現出了他對這種風潮的懷疑,預示了他的後現代轉向。五、六十年代期間,隨著《我們的祖先》、《意大利童話》、《馬科瓦爾多》等著作的問世,卡爾維諾學者型作家的風格開始顯露。他大量吸收傳統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營養,審視當代人生活世界本身,運用平和淡定的筆調,書寫現代社會關於人性、存在、暴力、生活世界的現代寓言。七十年代以後,卡爾維諾的代表作品《看不見的城市》、《寒冬夜行人》、《命運交叉的城堡》等充滿了後現代色彩。

然而,與眾多後現代主義作家不同的是,卡爾維諾雖然將傳統的寫作手法棄之不用,卻還不斷尋找新的敘事可能、新的建構方式,在傳統的敘事中發現新的組合和所指,因此他的作品在解構的同時卻並不瓦解消沉。他將傳統與現實充滿新意地結合在一起,令其小說富有巨大的張力和喻指性。這些使他成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大師。


古意新知


我覺得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文字,比我的文字差遠了。

世人都知道勢利,盲目,追逐,攀附。而不知深海,高山,雄健,沉穩。

誰在徒有虛名?誰在虛張聲勢?

誰在不知量力?誰在攀高騖遠?智者自有明智,歷史自有公論!


遠方167427784


[碰拳]用文字之輕,對抗世界之重。

這句話直觀地體現了卡爾維諾的文字特色。

“我對於文學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著只有文學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給予我們的感受。”—— 伊塔洛·卡爾維諾

他作品的文字

[左上]輕逸:文學是一種生存功能,是尋求輕鬆,是對生活重負的一種反作用力;

[左上]速度:文筆敏捷和簡練能得到讀者喜歡,因為這種文筆能給人們的心靈提供許許多多幾乎同時一閃而過的思想;

[左上]精確:他對精確性的追求,變成了雙重追求:一方面是把偶然的事件變成抽象的圖案並藉以進行運算證明定理;一方面是努力選擇詞彙,儘可能準確地表達事物中可感知的那一部分;

[左上]形象鮮明:他的創作方法是把幻想中自發出現的形象與語言思維中的意圖統一起來。

一切現實與幻想都只能通過文字才能獲得自己的形式。選自《美國講稿》





江西百科


卡爾維諾的作品善於以輕寫重,表達了面對世界的一種堅持。


卡爾維諾(1923—1985)是意大利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在文學史上,對於他的評價的很高的,有人把他和博爾赫斯相提並論,也有人說他和卡夫卡並稱雙卡。他於1985年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當年9月在意大利突發腦溢血去世。


在中國作家裡受他影響最深的是王小波,據說王小波對卡爾維諾的作品愛不釋手,在其小說創作中比如《黃金時代》、《白銀時代》裡,在故事設置、敘事技法上都能看到不少卡爾維諾的影響。

我讀過他的作品不多,僅有《樹上的男爵》《黑羊》等幾篇,有兩點感受。

1、卡爾維諾善於以輕寫重

這應該是他一直追求的寫作思想。他曾經自己說:

我尤其希望存在一種叫做深思之輕的東西,一如我們都知道存在著輕浮之輕。事實上,深思之輕可以使輕浮顯得沉悶和沉重。

卡爾維諾善於以輕逸的筆法構築了一個虛擬的故事、現代寓言,來揭示了現實生活的沉重與人類生存的重負,來表達在與社會、制度對抗中的沉重與痛苦。

《樹上的男爵》和《黑羊)故事無疑都是荒謬的,但是所展示的人的異化、社會的異化卻是無比真實的,文字平淡甚至有時很乏味,故事也沒有多少大開大合的波瀾,結束更是悄然無聲,完全不符合一般寫作要求的豹尾。有一個朋友讀完《樹上的男爵》就曾說,這就完了。但是如果你不斷去回味時,卻有“於無聲處聽驚雷的”的感覺,在極輕的寫作下,揭示了世界的沉重。


2、卡爾維諾以文字表達了一種堅持

同樣是以《樹上的男爵》和《黑羊》為例,文中主人公,都有一種堅持,這種堅持是可以以生命的長度來衡量,也可以以生命為代價的。

卡爾維諾曾說:

當我開始我的寫作生涯時,每個青年作家都有一個明確的迫切感,就是要表現他的時代。


他在用他小說中的人物來表現他對於時代的態度。二戰結束社會政治生活的巨大變化、國際形勢的動盪、乃至物質社會的物慾追求,使很多知識分子生產了精神危機,痛苦地看到自身珍視的價值觀的瓦解。他曾說“那些向‘物質世界’投降的人們已經淪為商品化的人了,他們的思想也商品化了”,“戰後出現的這種向物質世界投降的歷史現象是由於人類無力誘導事物發展的進程所致。”


而他小說中的人物就是拒絕投降、拒絕精神瓦解的人,他們或者是一生不離開樹,不下到地面的男爵,或者是絕不同流合偷竊的誠實人。他們一個人與一個世界對抗到死。這種堅持不妥協的精神無異是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聲。


從這個角度看,他要比卡夫卡筆下人物更積極和價值感。因為卡夫卡筆下的人死於無奈,而卡爾維諾筆下人物的死是一種選擇。


一點粗淺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熊的視界


卡爾維諾是天堂裡的作家。對於我們而言,他的作品猶如天書。他的文字是一些神秘的符號。在表面的形態之下,總有著一些神秘莫測的奧義。


張越聞張氏文化


借用卡爾維諾的“重要的事情只能通過非常緩慢的過程來實現 ”來簡要回答題主:卡爾維諾的文字你只能通過緩慢的閱讀這個過程來了解他的靈魂!

卡爾維諾,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不太熟悉的外國作家,他是20世紀40至80年代活躍於文壇,相比於同時期作家媒體宣傳不多。有人說他是一位“一隻腳跨進幻想世界,另一隻腳留在客觀現實之中”的作家,他的思想深邃,小說裡面充滿哲學性的暗示,其作品以獨到的精美構思、深刻雋永的思維方式,對現代小說藝術產生巨大的影響。

卡爾維諾的一生都在小說創作方面不斷地超越自我,直到生命的終結。他雖因猝然去世,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但他與博爾赫斯一起享受著“作家們的作家”的美譽。他不僅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先鋒意義,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對當下世界小說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我對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興,含混的事物沒有信心。我相信緩慢,平和,細水流長的力量,踏實,冷靜。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和,不自我建設,不努力,可以得到個人或集體的解放。――卡爾維諾 ·《巴黎隱士》

卡爾維諾,不是個愛好說教的人,他的小說妙處是小說本身,是少數你邊看邊覺得這個作者非常有意思,有想象力有智慧,卻不討人厭,又不輸出價值觀的作家之一,如果你有時間,建議看看卡爾維諾吧,很棒的閱讀體驗。


雲古今


卡爾維諾文字夠犀利,觀點也挺明確。只是個人情懷佔據很大因素,這也正是他的特點之一!

總之,也是優秀的意大利短篇小說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