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保障航天飞行的同时,也服务了大众?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是什么在保障航天飞行的同时,也服务了大众?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

2019年1月14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


中国在短短的70年内,从神州系列飞船,到嫦娥系列卫星,无不彰显着综合国力的提升。

那么大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工件,那便是金属旋压工件。


在此可能会有疑问,“金属旋压工件”是什么呢?


在了解金属旋压工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旋压技术。

旋压技术是借助于旋轮等工具的进给运动,加压至机床上随主轴一起做旋转运动的金属板料或金属管材,使其产生连续性的的局部塑性变形,从而成为我们所需要的空心回转体零件的一种少切削或者无切削的加工工艺。

Ps:而且,由于它是航天航空领域、核工业以及军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所以这种技术政府一直禁止销售的。


是什么在保障航天飞行的同时,也服务了大众?


毫无疑问,随着时代的发展,旋压技术不再局限于航空、航天方面,在通讯、汽车、化工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关于旋压技术的介绍大致就讲这么多,下面再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得益于旋压技术的金属旋压。


金属旋压适用于温性的金属板材,例如:铜、不锈钢、铝、钛等。

金属旋压多用于成型开放形状的工件。那么,何为成型开放形状?

就是成型工件的末端直径要大于其它部分直径,这样可以使得旋压成形件能从模芯上取下。如果需要闭式形状的工件,就需要把该工件分部份进行旋压成型,之后再把各个部分焊接到一起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由此,一个个金属旋压工件便产生了。


通过小编的分享,不难发现,一项技术可以仅仅服务在一个领域,也可以服务在更多的领域,就看技术服务的对象是谁。无论如何,旋压技术下的金属旋压工件,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