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10次!“野草”成了“金苗苗”

“不慕紅花不羨仙,繡絨吐霧舞流鵑。春心化作沾泥絮,蓄綠播芳月復年。”3月24日,記者來到南充市順慶區雙橋鎮五通山村,該村中藥材種植基地一片蔥蘢翠綠,三五個村民頭戴竹編草帽,身穿紅色圍裙,分散在各處除草松地。

一年收10次!“野草”成了“金苗苗”

走進中藥材種植基地,記者發現,蔥蘢翠綠之上還有頂著的白色小花,一小撮、一小撮點綴著整塊綠地。“白色的花實際上已經不是花了,是蒲公英的種子。”年逾花甲的寇德松是這塊中藥材種植基地的管服人員,他告訴記者,今春相比往年較為乾燥,蒲公英的花期較之往年更提前,眼下已到了蒲公英種子的第一次收穫時節。說話間,一個村民已經背上蒲公英種子收割機走進地裡,隨著一陣轟鳴聲,機器“掃”過之後,蒲公英種子被盡數收割。

“這個機器的原理很簡單,相當於一個吸塵器,靠近種子輕輕一吸,就完成了收穫。”寇德松介紹,蒲公英種子很輕,風一吹就飄走了,收穫種子的機器也正是這一原理的反向利用,風扇的一端套著布袋,就是種子的儲存器。“機器收割速度很快,大約兩個小時就能收一畝地。”寇德松說。

一年收10次!“野草”成了“金苗苗”

據瞭解,在村黨支部書記寇雄的帶領下,該村大力發展蒲公英種植,目前規模達到500餘畝,此外,還以手工烘烤的方式,加工製作蒲公英茶,產品輸出呈現出多樣化。以往不起眼的野草,搖身一變成了致富金苗苗。“蒲公英的根、葉、種子全都有市場,相較其他類型的中藥材而言,見效時間快,收益也更大。”寇雄告訴記者,一般情況而言,每年可收穫蒲公英葉7次,種子3次,相當於一年收穫了10次。“此外,蒲公英根兩年收穫一次,這樣保證了經濟效益最大化。”寇雄說。

據瞭解,五通山村作為“插花村”,有貧困戶32戶107人,為做好做實脫貧攻堅工作,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以及村支兩委通力協作,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建立了以瓜蔞、蒲公英等中藥材種植為主的脫貧攻堅產業園。32戶貧困戶或入股分紅、或承包管服責任,多種方式實現增收。“目前,全村3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從去年情況來看,僅產業園就為每戶貧困戶增加了超過1萬元的收入。”該村第一書記彭明說。

順慶全媒體記者 趙效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